因为抗命,反受彭总表扬!张宗逊说:该记功的另有其人

兵说深耕战争史 2024-06-26 13:03:01

作者:武陟东旭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抗命,是军中大忌,处罚向来严厉,轻则警告,重则撤职,甚至掉脑袋。

在1948年的西府战役中,激战正酣的时候,我军有一名将领却公然违抗彭老总的命令,未按照上级制定的计划用兵。

按理说,这样的情节是严重的。然而,彭老总非但没有在意,反而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了你!

这名将领就是张宗逊,他说,该记功的另有其人。

这一反常事件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开国上将张宗逊】

1948年3月,西野旗开得胜,在瓦子街大败蒋军,3万敌人灰飞烟灭,整编29军军长刘戡被逼自尽,让蒋氏深感震惊。

这一仗,西野缴获了不少较为先进的武器弹药,如虎添翼,信心倍增。

彭老总决定再接再厉,挥师向洛川方向前进,准备在那一带围点打援。

得知洛川告急,胡宗南慌了,他急令手下裴昌会带着第5兵团前去解围。

裴昌会担心我军在前方设伏,走到白水附近的时候,驻足观望。

这样一来,我军打援的计划无法实现,彭老总下令部队猛攻洛川。

洛川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守敌没当回事,负隅顽抗。

西野没有重武器,多日攻城不克,敌我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彭老总见无法打破僵局,便转而向敌人兵力相对空虚的西府地区进攻。

【彭总在动员大会上】

进攻的重点,放在宝鸡,那里的守军不到3000人,可以说不堪一击,但意义重大。

因为西北解放区虽然面积不小,但土地贫瘠,人口稀少,资源缺乏,西野一直饱受缺粮缺衣的困扰。

宝鸡是敌人的补给基地,粮食和弹药堆积如山,如果能拿下,将大大改善保障条件,对战斗力大有益处。

得知消息,胡宗南坐不住了,他也知道宝鸡的重要。

于是,他给裴昌会下令,让他带着4个整编师,火速赶往宝鸡。

与此同时,他还给马步芳打电话说,敌军一旦拿下宝鸡,就会长驱直入,冲向西北,到时候你就会失去立足之地。不光如此,你马步芳手上可是沾满了他们的鲜血,人家不会放过你。

马步芳也清楚这一点,经胡宗南这么一敲打,急忙让马继援带着82师马不停蹄赶往宝鸡。

对此,彭老总早有预料,他不慌不忙布局,打算来个围点打援。

具体来说,就是让王世泰率4纵在扶风和岐山构筑工事,阻击裴昌会部;罗元发率6纵在长武和彬县一带设防,负责阻击马继援部。

当时,西野一个纵队的兵力在1万以上,而马家军的82师基本也有这么多兵力。

不过,我军是依据工事防守,敌人是进攻一方。

理论上,马家军需要5万兵力,才可能占到便宜。

因此,6纵阻击马家军的兵力是绰绰有余的。

可是没想到,结果出人意料。

因为马家军都是亡命之徒,而且主要是骑兵。

在平原地区作战,骑兵虽然不能说以一当十,但对付两倍兵力的对手是完全可能的。两军交手之后,6纵吃了不小的亏。

没有几天,马家军就攻占了长武和彬县。

【马步芳】

得知消息,彭老总发电令6纵向宝鸡地区靠拢。

这份电报刚发出去,又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4纵抵挡不住裴昌会4个整编师的进攻,阵地丢失。

更麻烦的是,4纵的通讯设备受损,没来得及向上级报告情况,也没法通知攻打宝鸡的友军,将部队撤到了岐山东北的山区里。

这样一来,宝鸡形势危急,马继援和裴昌会率领几万人马,从东西两个方向直扑宝鸡。

这时,西野主力1纵、2纵已经拿下宝鸡,正打算庆功。

得知敌情,彭老总神情严峻。

在宝鸡附近的西野主力,满打满算只有6万,而裴昌会和马继援以及其他敌军加在一起的话,预计不低于10万。

而且,敌人是刚占了便宜,士气正旺。

如果正面硬拼,后果是严重的。再说,胡宗南的其他援军也日夜兼程向宝鸡赶来。

彭老总身经百战,清醒地判断形势,在宝鸡决战不利于我军,只能集中优势兵力,出其不意,打一个歼灭战。

彭老总向罗元发下令,让6纵在屯子镇驻扎,诱惑马家军。

这时候,是1948年5月上旬。

同时,彭老总电令1、4纵队火速赶往屯子镇,将马家军82师一举歼灭。

兵力4比1,而且是6纵在里,1、4纵在外,内外夹击,这下马家军插翅难飞吧。

谁知激战8个小时,马家军居然扛住了,此战打成了胶着战。

除了马家军的凶悍,他们的头领马继援也不好对付。

【马继援】

他当时才27岁,但他16岁就担任军职,算起来有9年军事生涯了。

他既当过教官,也担任过参谋长。20岁那年,已经是少将。

这其中,主要是其父亲马步芳的关系,但此人自称熟读《孙子兵法》,还说对西方军事名著《战争论》等倒背如流。虽然吹牛的成分大,但在蒋军的一众饭桶中也算有一些另类。在他的调教下,马家军很难缠。

此战,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不分胜负。

到了黄昏,东面传来消息,胡宗南派来的增援部队向屯子镇赶来。

显然,我军要吃掉82师已经不可能了。

5月6日黄昏,彭老总果断做出决定,让6纵负责断后,掩护西野主力向东北方向撤退。

【蒋氏、马步芳(右)、马继援(后)】

这战称为屯子镇战斗,马家军死伤惨重,人数超过700。

我军伤亡也较大,还有部分人员被马家军俘虏。

得知西野主力撤走,马继援气急败坏,让马步銮率领骑兵拼命追赶。

快要追上的时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拦住了马家军。

这支部队,是胡宗南部下李振的65师。

双方遭遇之后,不知道对方是敌是友。

李振下令,用军号联络,问对面的人是哪一部分。

马家军土匪出身,哪懂得这些?

马步銮眼睛一瞪,对部下说:打!

这时,李振在望远镜里,看到对方用的是大刀,觉得不对劲,想停止进攻。

然而,马步銮杀红了眼,根本没有住手的意思。

李振只好硬着头皮,下令与对方死战。

最后,一个俘虏告诉马步銮:“我们是胡长官的人,大水冲了龙王庙。”这场狗咬狗的战斗才结束。

他们这么一打,帮了彭老总。

彭老总带着西野摆脱追兵之后,打算回到解放区。

他们的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经过荔堡,二是从肖金过去。

起初,彭老总打算从荔堡穿过。

大军未到的时候,彭老总已经让2纵担任先头部队,占领了荔堡。

这一来,主力经过荔堡应该顺利。

谁知,主力行进至马头坡的时候,和马家军一部相遇。

对方兵力虽少,但是马头坡前面道路狭窄,兵力无法展开,强行通过肯定会吃亏。

5月7日,彭老总决定改道肖金,并电令2纵也离开荔堡,迅速控制肖金。

2纵司令员张宗逊接到电报后,打算动身。

这时候,侦察员骑马飞奔而来,报告了一个消息。

就在5月6日黄昏,马家军的两个骑兵团到了肖金。

一个纵队对付他们,显然不是问题。

问题是,2纵经过长期战斗,此时人困马乏。

经过十几个小时,敌人已经构筑起工事,硬冲的话伤亡巨大。

若肖金短时间内拿不下,我主力到了这里就无法通过。

而如果2纵离开荔堡,马家军其他部队肯定会趁虚而入。

这意味着,西野的退路全部被堵死。

他们面对的不只是马家军,还有胡宗南的部队,总数在12万以上。

结果肯定凶多吉少。

想到这里,张宗逊冒出一身冷汗,他决定临机应变,未完全按军令办。

具体部署是,把2纵独6旅留下,控制住荔堡及其周边地区,然后把独4旅和359旅调走,马不停蹄赶往肖金。

这样一来,拯救了西野主力。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继援已经和李振(蒋军第36师师长)决定两面夹击,消灭西野主力。

如果2纵赶往肖金,正中敌人圈套。

张宗逊的应变,打乱了敌人的计划,马家军和胡宗南的部队都被2纵牵制,肖金的马家军被缠住,腾不出手;这边的蒋军也被2纵挡住,又拿不下荔堡。

【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和副司令员张宗逊在西北战场】

彭老总带领的队伍得以脱身,撤到了解放区。

但2纵为此付出了代价,其中18团团长陈国林英勇牺牲。

在完成掩护任务之后,张宗逊指挥2纵在夜色的掩护下突围,逃出生天。

至此,西府陇东战役结束。

此战,西野战果很大,歼敌2.1万人,但自身减员1.5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因为西野5个纵队加起来,兵力也只有7.5万,西府陇东这一场战役,就减少了五分之一的兵力,可以说伤筋动骨了。

战后,彭老总开会总结经验教训,张宗逊将上级命令打了折扣,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受到表扬。

张宗逊却说,应该受到表扬的不是我,是张仲瀚。

原来,当张宗逊指挥第2纵队主力全速向肖金镇攻击前进时,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敌整编第36师和青马独立骑兵第1团,从两面向守在荔镇的第独立第6旅进攻。

而且,敌整编第1师也跟在后面,企图将荔镇、肖金镇之间的缺口堵住,将西北野战军围歼在屯字镇、西峰镇、泾川之间的三角地区。

一旦敌人得手,那西野凶多吉少。

【“无衔将军”张仲瀚】

关键时刻,独立第6旅旅长张仲瀚果断给张宗逊发报,请他把359旅掉过来,跟独6旅一起坚守荔镇。

结果,两旅同心协力,跟敌人激战,粉碎了敌人全歼西野的阴谋。

因此,张宗逊说,功劳应该先记在张仲瀚头上。

张仲瀚能在关键时刻保持镇定,这不是偶然的。

他军事才能突出,在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打了不少漂亮仗,1948年底升任6师师长,进军新疆。新中国成立后任9军政委、22兵团政治部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农垦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由于在地方工作未参加授衔,但被人们尊称为“无衔将军”。

主要参考资料:

1,第一野战军战史编审委员会编著的《第一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

2,《第一野战军征战日志》,马肇钧,解放军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

0 阅读:0

兵说深耕战争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