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晚年为何命运多舛?1976年上海秘密会见,从此留下麻烦

兵说深耕战争史 2024-06-26 13:00:53

作者:相忘于江湖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开国少将丁盛,晚年遇到人生的一些麻烦事。

这些麻烦事,就是有关这位名将的“历史问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丁盛和夫人不遗余力,东奔西走,多方寻求公正评判。其中,丁盛还特地找了一位老上级。

这位老上级,就是十大元帅之一聂帅。

对于丁盛少将的诉求,已过耄耋之年的聂帅如何处置呢?

【开国少将丁盛】

1913年11月7日(农历十月初十),丁盛出生于江西于都一个贫农家庭,是7个孩子中的老幺,上头还有4个哥哥2个姐姐。

丁盛12岁时,家里越来越穷,就连吃地瓜饭都成问题,二哥当了和尚,三哥、四哥外出打短工,成家后搬到了外地,虽然也照顾弟弟,但青黄不接的春天,大家的日子都很难过。

到了15岁,丁盛给有钱人砍树、放牛。

1929年,朱毛红军从井冈山下来,路过丁盛的家乡,又去了福建。

第二年,快收谷子时,陈毅带领的红一纵队扩红招兵,17岁的丁盛和5个年龄相仿的半大孩子,一起参加了红军。老母亲思念儿子,多次跑到村外山坡上去眺望。

青年丁盛跟着红军,打赣州,转战信丰、上犹、崇义。

朱毛红军主力打下吉安,丁盛和红一纵队调去吉安。在这里,他头一回看到电灯泡一明一暗,看见敌人的飞机在天上飞。1930年11月,丁盛被编入粟裕红64师,当通信员。

【八路军时期的丁盛】

1933年,丁盛被总政主任王稼祥推荐到黄公略学校。

毕业后,王稼祥推荐丁盛到了红三军团卫生队当指导员。长征到达遵义,丁盛调任红12团2营4连指导员,娄山关战斗,丁盛英勇负伤。红一、四会师后,丁盛被抽调到红军大学深造。红军东征时,升任红29军2团政委。

红军时期,丁盛就以胆大包天而被誉为“丁大胆”。

抗战时期,丁盛跟随宋时轮、邓华八路军4纵开辟根据地。不久,丁盛调任晋察冀教2旅团政委,参加了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斗。

百团大战,丁盛让敌人吃尽苦头,直呼他是“守路钉”。

抗战胜利后,丁盛随教2旅1团挺进东北,任热辽纵队27旅旅长。“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丁盛是8纵24师师长。

1948年9月,丁盛24师在段苏权指挥下,参加了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8纵揪住廖兵团的蛇头,立下头功。四野45军135师挥师入关参加天津攻坚战,率先打到金汤桥,又在平津战役立下头功,也受到野司的通令嘉奖。

【1950年11月,丁盛(左一)代理45军军长,与军政委邱会作(左二)、军副政委谢明(左三)合影】

丁盛最出彩的一战,还是渡江南下的衡宝战役。

南下过程中,二野和四野联合作战迂回包抄白崇禧。

一马当先脱离大部队160里的135师,由于和45军军部失去联系,在宝庆东南灵官殿地区误打误撞进入桂7军、48军4个师的埋伏圈,从而引发林总“中心开花”的计划。

丁盛和135师以一敌四,顽强堵死白崇禧的退路。

在林总直接指挥下,丁盛135师配合主力将白崇禧桂7军、48军4万多人兜歼于衡阳、宝庆地区。战后,135师被45军授予“猛虎扑羊群”锦旗一面。

二野一号首长刘伯承对丁盛赞赏有加,称其是“腰斩七军”。

抗美援朝,44军和45军合编为54军,丁盛任军长。

金城战役,54军重创南朝鲜“首都师”、6师和8师,歼敌2万余人,54军的威名响彻三八线。停战协定签订后,丁盛到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首学习1年有余。

1958年7月,丁盛率54军回国,一直驻扎四川。

【丁盛和妻子孟文虹】

对印自卫反击战,开国少将丁盛再次博得满堂彩。

1962年11月,印军在遭到重大打几下,向西山口、瓦弄反扑。

军委决定第二次自卫反击战,54军军长丁盛、副军长韦统泰、副政委钟池、政治部主任蓝亦农、昌都军分区司令员郄晋武,统一指挥4个团反击瓦弄。

雪域高原的瓦弄大捷,我军击毙754人俘502人,击落、缴获飞机各一架,缴获火炮62门、枪支809支,枪弹100余万发。印军11旅旅长随4军军长乘飞机提前逃跑。

54军名声大振,瓦弄大捷不仅打疼了印军,也敲打了美苏。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我军“像小刀切黄油”,西德《世界报》称“像风卷残叶”,就连金庸都在《明报》评价我军的胜利是“史无前例,潇洒之极!漂亮之极!”

丁盛和彪悍的54军,真的把某些国家给打服了。

【1962年11月14日,对印反击战期间,丁盛(左二)与韦统泰(右二)及其他指战员亲赴航堆以南地区视察阵地】

强将手下无弱兵,丁盛135师带出了多位名将。

参加衡宝战役的,有一位山东大汉,就是405团团长韦统泰。

韦统泰,1918年出身于山东曹县,参加八路军不久,就幸运地得到主席的题字“光明”和亲笔签名。抗战时期,任班长、股长、团参谋长,参加了涞灵、牛岗、水口等战斗。

解放时期,参加了锦州、承德、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韦统泰任师参谋长、副师长。抗美援朝,任志愿军54军135师师长。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升任副军长、参加了1962年11月反击瓦弄的自卫反击作战。

参加衡宝战役的,还有405团一个连长李九龙,河北丰润人。

李九龙是爆破英雄出身,参加过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立大功4次。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是师长的李九龙所向披靡,打出了国威、军威,战后升任副军长。

“猛虎师”,是唯一战胜过美军、印军、越军的步兵师。

开国少将丁盛,也因此被誉为勇将、战将、闯将和悍将。

【衡宝战役】

建国以后的仕途发展,丁盛也是出类拔萃的一个。

1969年底,丁盛接替进京的黄永胜上将,出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成为继西藏军区的曾雍雅之后,第二位任大军区正职的开国少将。他的副手,有三位中将詹才芳、杨梅生和钟赤兵。

1976年8月,南京军区司令员到上海警备区视察时,其住处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上海的负责人马天水和徐景贤。长达数小时的秘密会谈,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录音。

事后,丁盛没有专门向组织汇报,也为此留下了麻烦。

当年“谍王”潘汉年1943年秘密会见汪精卫,事后未向组织汇报,12年后身陷囹圄,再也没有得到重用。马天水、徐景贤被控制后,为了立功,和盘托出了“上海密谋”。

很快,丁盛被隔离、开除,安置到南昌养老。

从1978年开始,深感冤屈的丁盛不断写信申冤,但屡屡碰壁。很多昔日的战友为了避嫌,都和他保持一定距离,万般无奈之下,丁盛夫妻去了北京。

1982年的一天,丁盛找到晋察冀的老上级聂帅。

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丁盛曾几度和聂帅有过交集。但是,丁盛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101的爱将之一,101大漠坠机之后,丁盛也被人避之不及。

聂帅一直是主席心目中的“老实人”。看到当年的老部下落难,聂帅毫不避讳,很快指示总政落实政策,提高生活补贴,提高医疗待遇。最关键的名誉问题,却进展缓慢,对此,原则性极强的聂帅也不便插手。

1990年,丁盛给聂帅写信,请求把自己的关系转到广州。

此时,丁盛已是77岁的耄耋老人,而91岁高龄的聂帅更是年迈体衰、卧病在床。看到丁盛的求助信,聂帅依然想方设法。不多久,丁盛就如愿到了广州。

1992年5月14日,聂帅病逝,丁盛闻讯,悲痛欲绝。

七年后,丁盛在广州病逝。

【1987年7月,丁盛将军(右二)与夫人孟文虹(右三)同老部下、原54军副军长房杨达和夫人香子(左一)在洛阳】

参考资料:

1、《四野首任军长传奇》,叶青松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张正隆著,天地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

0 阅读:2

兵说深耕战争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