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男子每月仅用电40度,引起电力公司怀疑偷电,竟强拆他家电表

陈发海 2024-06-28 16:12:35

2021年,河北一位名叫高先生的普通男子展开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那一天,高先生在辛勤劳作一整天后,带着期待的心情回到家中,盼望能洗去一天的疲惫,沉浸在温暖的灯光中。

然而,当他打开电灯开关的时候确实发生了一些意外,整间屋子黑漆漆的,没有发出任何一点光亮。

高先生莫名其妙地皱起眉头,环顾四周,仿佛这间屋子突然陷入了永夜般的黑暗。他内心升起一股莫名的焦虑,暗自思忖是否是小区出现了临时停电?于是,他决定先去查看一下电闸情况。

当高先生到达电闸处进行检查时,他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跳闸的迹象。焦虑和困惑在他心中涌动,难道真的是小区停电了吗?正当他满怀期待准备向邻居咨询时,突然注意到墙上的电表位置。

那里空无一物,原本的电表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贴在墙上的白色封条以及一份“违章用电、窃电通知书”。

高先生看到眼前的景象,感到惊吓无比。他脸上满是惊愕、愤怒和无助,他用颤抖的手拿起通知书,仔细阅读起来。通知书中毫不留情地指控他偷电,而所谓的罪名仅仅是因为每个月高先生仅仅用了30度电。

"这怎么可能呢?"高先生心头的疑团更深了。他是一个认真的持家者,生活务实简朴,甚至平时不太会动用电。

高先生指控自己被偷电,为了解开心中的重重疑虑,他立即拨打了供电公司的服务热线。

那位工作人员的回答让高先生感到非常生气,他说:“我们怀疑您家里存在偷电行为,因此把电表带走了进行调查。”

高先生打断她的话:“够了!你们没有证据就把我家的电表拿走,这违反了程序!”

两人因为此事僵持不下,场面紧张。高先生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而供电公司则坚持认为他的用电量过低,存在作假的可能。

正当两人的辩论变得如对簿公堂般激烈的时候,高先生心底燃起了一股决绝的决心——他必须为自己伸张正义!因此,在通话结束后,他毫不犹豫地联系了当地的新闻媒体,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还自己一个公道。

另一方面,也有人表示,高先生的用电量实在太低,调查怀疑他的用电行为是合理的。

经过记者的不懈努力,最终与供电公司取得了联系,并要求对方提供此次断电事件的详细调查报告,以及电表失而复得的过程。

经过一番艰难的交涉,供电公司终于同意将电表交给记者查看,并承诺现场拆解,以揭示事件的真相。

当天上午,名为高先生的记者怀揣压抑的心境,目光审慎地走进家中。伴随四周寂静无声的气氛,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悄然出现,如同预料中一样准时赴约。

然而,高先生一看到他们,就立即怒发冲冠,如同火药桶被引爆一样,情绪激昂无比他决心将他们拒之门外,以示自己的尊严。

"你们居然还敢回来!上次不是把我家的电表拿走了吗?"高先生眼中透露出愤怒,额头上的青筋一跳一跳。

工作人员迅速做出安抚,请求顾客稍安勿躁,让他们共同查看电表的实际状况,看看是否真的出现了什么异常。

尽管高先生对他们持有戒心,但是在记者的劝说下,最终勉强同意在现场拆解。

原来,电表内部是被人使用铜线进行了肮脏的短路连接,这直接导致了显示电量异常偏低。现场一片哗然,瞬间陷入鸦雀无声之中。

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高先生一时语塞。他看着眼前这个被人恶意篡改的电表,脸上满是震惊和失望,最终只能痛苦地捂住了脸庞。

供电公司并没有因为电表内部的铜线短路现象就轻易放过异常用电的原因。他们随后出示了一份鉴定报告,这进一步加大了高先生的嫌疑。

记者认真阅读报告,不禁感到惊讶万分——高先生的用电量标记鉴定误差竟然高达惊人的-96.4??更令人惊讶的是,早在2016年,电表就被人开盖操作过一次,有记录。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高先生的行为很大可能涉及到盗电,累计窃电量达到23604千瓦时,相当于盗得人民币高达19000余元。

面对确凿的证据,高先生已是无力辩解,过往的一切使他无法反驳。低垂的头颅,沮丧无助的面目,他似乎已经对一切失去了信心。

正当记者准备离开时,高先生突然叫住了他,他的表情带点狡黠的味道:“其实,我并不常在家,家里的电器都是关着的,怎么会用那么多电呢?之前可能是我太紧张了,说错了话。

高先生这种自相矛盾的言论,无疑是将自己陷入了更大的疑团中。对于这种情况,记者不禁摇了摇头,觉得事情远未结束。

几日后,当记者再次来到高先生家时,发现他已人去楼空,宛如人间蒸发了一般。这使得整件事情越发神秘,真相究竟如何,或许只有高先生自己最清楚了。

这起因30度电引发的争议,随着案情的不断曝光,在网络上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网民对供电公司的操作流程表示强烈质疑。

"无论高先生是否真的偷电,供电公司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的做法都值得反思!"一位网名为"追风小跑"的网友表示。他认为,供电公司应该按照正规程序妥善处理,逐步解决问题。

然而他们私自拆解了用户的电表,这在程序上存在重大瑕疵。

“我认为,供电公司想要带走电表进行检测,首先必须得到用户本人的确认,并且最好邀请警方在场进行监督。”另一名网名为“小城大爱”的网友也加入了讨论,并提出:“在用户和警方的见证下,首先将电表封存,然后再慢慢过渡到上级部门,这才是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

部分网友直接对供电公司提供的电能数据的可信度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供电公司单方面提供的数据,用户又如何去核实呢?即使这些数据没有问题,也不能直接作为窃电的决定性证据,因为设备本身的误差或故障也是不能被忽视的。

然而,也有网友表示,高先生每个月仅使用30度电的情况实在有些反常,供电公司有理由对此进行缜密的质疑和调查。

一般家庭哪怕啥都不用,电冰箱就要耗费1度电左右,更何况其他日常用电了。高先生的用电量实在太低,实在让人感到可疑。

总体来说,虽然网络用户大部分认为供电公司有权对可疑事件进行调查,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供电公司的做法却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被指责过于简单草率,缺乏规范性。

此次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相关工作流程的反思。

在这起"30度电风波"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以便确定供电公司和用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底线。

依据我国现行的《电力法》,电力部门拥有一定的专业人员,被赋予电力监督监察的权力,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如果在实地检查过程中发现用户用电设备、用电行为或运行管理不符合安全规定,用电检查员可以开具《违章用电、窃电通知书》。

然而,虽然供电公司拥有监管权力,但在执法过程中同样受到法律约束和规范,同样不可踰矩。例如,《电力法》明确规定,在进行检查时,检查人员必须主动出示有效证件,并充分听取被检查用户的陈述和申辩理由。

若被检查者拒绝接受处理决定,供电公司应先暂停其供电服务,并立即向同级电力管理部门报告,请求依法处理。或者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程序。

那么,供电公司有没有权利直接拆用户的电表呢?当然不可以。根据《电力法》,除非为了安全而需要,供电公司都不能私自拆用户的电表。

否则,视为违法行为。用户有权拒绝接受,并有权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任何公民,即使是出于一时贪小便宜或者其他理由,如果存在偷窃公共资源如电力的行为,都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是无法容忍的。

如果仅造成经济损失,将面临罚款处罚,罚款数额不超过电费的5倍;如果情节严重,可能构成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总的来说,从这起事件来看,供电公司在处理过程中明显存在程序上的缺陷,而高先生在事件过程中前后发言的矛盾,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外界对其的质疑。

但无论如何,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尽职尽责,保持廉洁高效和公正执法。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社会才能跨出实质性的步伐,向着文明有序的社会前进。

0 阅读:9

陈发海

简介:科技分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