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亿体量的李宁,办了场科技大秀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4-05-30 20:50:37

记者丨陈晓平 编辑丨鄢子为

5月29日,李宁公司举办科技大秀,首次集中展示其运动科技成果。

在集团总部现场,其精心设置展区,直观展示碳核芯、最速曲线系统等六大创新科技,创始人李宁本人也亲自到场。

这家年收入275亿的体育龙头,集中展示独家科技,日常并不多见,显然,意在突出其专业运动的底色。

“李宁品牌的发展和专业科技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一体两面。”

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在演讲中强调,科技将始终围绕“人”展开,更好为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服务,将是李宁永远的课题。

两大引擎

现场专门铺设了一条“李宁科技之路”,以编年史的形式,集中展示李宁经典的迭代鞋款。

衡量专业运动的实力,鞋是关键的品类。过去数年,李宁投入重金,专门构建中底、大底、鞋面、结构等四大科技平台。

“中底科技是运动鞋中最核心的技术,犹如汽车发动机般的存在。”李宁集团鞋研发创新系统总经理徐剑光表示。

据介绍,运动鞋中底材料,已有50年历史,中底技术现已出现两个赛道:

一是,传统的化学发泡技术,如EVA材料;二是,热塑性弹性体的超临界发泡技术,材料更轻更弹,性能更优越更环保。

两种技术迭代,类似于从燃油车过渡到新能源车。

早在2019年,李宁就领先同行,推出新一代超临界发泡中底技术,尤其李宁䨻轻弹科技,在密度、回弹、耐压缩等核心性能方面,全面碾压传统中底技术,一定程度影响中底科技发展方向。

“在超临界发泡技术的新赛道,中国品牌已实现弯道超车,中国产业链配套和技术水准领先世界。”徐剑光评论说。

同时,李宁发力运动科学研究,从另又一个维度来更新产品。

比如,其团队在跑姿跑态研究中发现,在前半程,马拉松运动员体力充沛,大都以前掌落地,后半程体力下降后,转为中前掌落地。然而,市场上所有跑鞋,大多针对前掌落地方式做推进功能设计。

于是,他们应用运动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原理,研发出一套“最速曲线系统”,设计从前掌贯穿到中前掌的结合曲线,辅以内置碳板的相应曲线设计,使之产生“双杠杆”效应,形成从中前掌到前掌的双段助推效果。

据实验室测试,搭载最速曲线系统的飞电4Ultra,全程提供明显推进力,后半程跑步经济性提高了8.4%。

“基于运动科学研究的创新,是没有上限的。”徐剑光表示,这更考验对运动、产品以及科研应用的驾驭能力。

运动科学研究与科技研发一道,成为李宁的两大创新引擎。

加持产品

“‘科技创新’不是一句浮于空中的简单口号,而是李宁实实在在的成长主线。”钱炜在现场表示。

围绕运动科技应用,李宁着手打造在三个维度的能力:运动品类扩容力、品类产品矩阵化以及产品系列迭代。

比如,李宁在2019年推出跑鞋GCU大底科技,使用高性能聚氨酯材料及特殊工艺,使止滑耐磨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橡胶底,引领了行业大底科技的迭代。

当跑鞋GCU材料想要用在篮球鞋上,进行测试时,鞋底却几乎磨穿了,怎么回事呢?

科研团队分析发现,篮球运动在高强度、急起急停等场景下,鞋底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高温和大剪切力下作用下,跑鞋GCU材料的耐热摩擦性能,不足以支撑篮球运动的高强度。

团队经历了约三年的测试与改进,才在2023年推出适用篮球的GCU产品,一举打造篮球鞋大底性能天花板,其技术迄今仍是独门秘籍。

基于运动科技的创新应用,李宁科技平台支撑了其专业产品矩阵。

以跑步为例,2023年,飞电系列帮助国内外精英运动员103次夺冠,同期,跑步品类的流水实现40%的增长。

尤其具有标志性的是,超轻、赤兔、飞电三款不同功能定位的跑鞋,合计销售突破900万双,收获广大跑者的认可。

“运动科技加持了重点产品系列的IP属性。”钱炜称,李宁已打造出超轻、驭帅、韦德之道、等多款具有超高人气的经典IP。

此次科技大秀中,李宁又官宣最新三大创新成果:绝影3代跑鞋,由超级碳板和超级弜结构加持;顶级竞速跑鞋“龙雀”,其为前掌跑法的极致竞速运动员而生,运用防暴雨双透纳米科技。

以龙雀为例,其由新一代超䨻科技加持,相比上代䨻科技,其将材料密度大幅降低30%-50%,脚感更轻弹,外观质地更加细腻顺滑。

绝影3跑鞋(左)及龙雀跑鞋(右)

据现场人员介绍,“龙雀”单只重量仅89g。

在现场,李宁本人向中、法两名马拉松运动员以及女篮运动员王丽丽,专门送上搭载最新科技的征荣配色产品。

定力投入

科技创新,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探索。

“这件事情做起来很辛苦,需要时间,需要投入,会面临很多挑战,也不一定能马上得到回报。”

钱炜说,李宁以长期的定力和体系化的组织系统,来为团队创新提供动力。

以鞋类研发为例,2020年3月,李宁鞋研发创新系统,从供应链系统独立,采用运动科技管理模式,打造高素质、多方向、综合能力强的研发团队。

除了资深的制鞋专家,团队也引入多学科交叉的高级研发人才,如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纺织学、结构力学等。

在成果展区,一位参与超䨻科技研发的李宁员工,也是材料学博士。他告诉记者,单鞋类一个研发系统,李宁就雇佣超过20位博士,“尤其最近两年,加盟的博士快速增长”。

同时,李宁也在扩大创新生态朋友圈。

李宁防暴雨双透纳米科技,就是与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双方在大秀当日签约,其将在李宁户外装备面料领域开启应用。

这些,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

2023年,李宁拨付的研发支出,高达6.18亿元,同比增长16%,营收占比2.2%,成为研发最慷慨的国产品牌之一。过去10年中,李宁研发投入总计已超30亿元。

从官方的科技编年史可看到,2019年起,李宁的科技创新呈现井喷之势。

无独有偶的是,据财报会披露,2023年,李宁整体鞋产品的收入体量,已达134亿元,收入占比升到48.5%,而三年前则只占42%。

“要相信时间带来的力量。”钱炜说。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