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即将10年,企退和事退养老金差距缩小了?看看最新分析

社保工程学 2024-03-30 04:34:18

自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施以来,对于过渡期内退休的中人,采用十年过渡期逐步将老办法待遇向新办法待遇进行有效过渡,避免制度改革前后待遇差过大。而现在进入到了2024年3月,10年过渡期即将结束,对此有退休人员关心,养老金并轨即将10年了,企退和事退养老金差距缩小了吗?我们来看看最新分析。

大家都清楚,机关事退人员在2014年10月之前退休的属于退休老人,他们按职务职级领取退休费,没有交过养老保险,而十年过渡期内退休的中人就不一样了,其养老金发放和渠道开始有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是按月交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另一方面是过渡期内退休中人按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发放养老金,而对于过渡期外退休中人以及新人来说,全部按企退人员养老金计发办法一样计算养老金,最终实现养老金并轨。

但是话说回来了,养老金并轨也只是计发办法上的并轨,并非养老金待遇并轨,也就是说机关事退人员养老金并等于企退人员养老金。换句话说,养老金并轨即将10年,但是企退和事退养老金差距依然存在,也并非差距越来越小。

第一,重视工龄作用,过渡性养老金占比较高

工龄对退休人员是公平的,也是最能体现退休人员对单位和社会所做贡献的,因此在养老金核算和调整时,国家是非常重视工龄作用的。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较晚,机关事退人员工龄很长却实际缴费较短,换句话说,在养老金核算方面,实际缴费不占优势而是视同工龄占优势,这导致机关事退人员过渡性养老金二三千元,甚至更高,在整个养老金中占比较高。反观企退人员工龄中视同缴费年限很短,导致过渡性养老金只有几百元,甚至更多的企退人员没有过渡性养老金。

第二,退休“中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比较高

机关事退“中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平均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其中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工作人员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确定视同缴费指数,职务职级越高,视同缴费指数越高。而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是根据工作时实际工资确定的缴费基数,而且这个缴费基数是高于企业职工缴费基数。

可见机关事退人员视同缴费指数和实际缴费指数比较高,这导致机关事退“中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偏高,与之相挂钩的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领得比较多。反观企退人员由于都是按最低缴费基数缴费,在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上不占优势,这导致企退人员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偏低。

第三,养老金调整中越来越重视挂钩比重

在往年的人社部养老金调整通知中,反复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激励,适当加大挂钩调整所占比重。”这说明国家已经重视了挂钩调整,这包括工龄挂钩调整和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这对于工龄长和养老金高的机关事退人员有利,涨钱会更多。

假设企退人员养老金2000元,工龄20年,机关事退人员养老金6000元,工龄40年。假设工龄挂钩调整为每满1年涨2元,养老金水平挂钩调整为2%。那么,企退人员挂钩调整金额=20×2+2000×2%=80元,机关事退人员挂钩调整金额=40×2+6000×2%=200元。可见机关事退人员涨钱比企退人员多120元。

综上所述

基于以上判断和分析,养老金并轨即将10年,很多人期待养老金差距开始缩小了,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由于机关事退人员在视同工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养老金挂钩调整方面占优势,这导致了机关事退人员可以领取更高的养老金以及养老金调整涨钱会更多,可见企退和事退养老金差距缩小并不明显。希望能出台养老金提低限高政策,有利于控制养老金收入差距,体现养老金的养老功能。

你认为养老金差距是在缩小还是在扩大呢?欢迎留言评论,想了解更多养老金调整的最新消息,欢迎关注我。

0 阅读:1

社保工程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