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纯麟西路军回忆录9:永昌反击

近代史初绽芳华 2024-05-18 09:27:01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一日,我红三十军和其他部队顶着凛冽的寒风,先后向永昌城进军。

三日,守城的敌军闻风逃窜,永昌城不战而下。

我们进占永昌之后,其他部队又乘胜攻占了山丹,这就使得凉州、永昌、山丹连成一线。

凉州、永昌、山丹一线,是甘肃的蜂腰地带。

北邻戈壁大沙漠,南接茫茫祁连山,是一条狭长的地带。

我军到永昌还立足未稳,敌马家军的两个骑兵旅就分别由侧面和正面向我发起进攻。

甘肃永昌镇

我红军战士坚守阵地,消灭八百多名敌人,打败了敌人的猖狂进攻。

但是,敌人并不甘心。

七日,敌马元海又亲自率领两个旅的主力增援,进犯永昌城。

开始,敌军向永昌城东关发起进攻,被我击退了。

八日,敌军又从该城的西南方向再次扑过来,又遭我英勇反击,被打退了。

九日,敌人又从城的西北角向我军发起进攻,也在我们的夹击下,溃退了。

当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敌人还出动了三、四架飞机前来助战,一面投弹轰炸,一面扔下成捆的传单,这可把炊事班的同志们高兴坏了,他们都抢着去拣。

他们说这是敌人给送来了最好的引火柴。

为了打击敌机的嚣张气焰,在敌机一飞经我们的头顶,我们就组织步枪机枪一齐对空射击。

一次一架敌机从西向东飞行扫射,我们的一阵猛烈的急火射击,顿使这架敌机歪歪咧咧地拖着浓浓的长长的黑烟向下坠去。

从此,敌人的飞机再也不敢低空飞行投弹了。

在这些连续不断的战斗中,我军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杀伤了大量的敌人,但是并没有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敌人是有后方作战,人员、武器、弹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

而我军昼夜作战,疲于奔命,没有补充,实力日渐削弱。

永昌城里各个庙宇、空房,住满了伤员。

弹药越来越少,棉衣没有完全解决,给养更是缺乏。

就在这时候,上级命令我们三营去占领永昌飞机场。

我们一接到命令,就立即奔赴永昌飞机场。

永昌飞机场很小,位于城郊的东北面,在当时它的战略位置却非常重要。

它的正北和西北面有很多小高地,对整个永昌城能够起钳制作用。

上级指示我们控制这个飞机场,目的是防止敌人利用这个飞机场,所以,我们一到飞机场,就立即构筑工事,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

当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修筑工事非常困难,一镐下去,"咚"的一下很快就弹了回来,在地上留下来的只是一个白印子,冻得很结实。

地象铁一样硬,挖起一小块土,至少要刨上十几镐。

但是,一旦把土堆起来,浇上一点水,马上就冻得梆梆硬,非常牢固。

地上的冻土既然很难挖,我们就将被飞机炸毁了的房子的土堆起来,浇上水,筑起一个个冰土混凝的工事、掩体。

其实,有了工事、掩体,除了打仗时,谁也不能蹲,只有站着,或在工事附近的民房里守着。

因为有的同志头上没有帽子,身上没有棉衣,脚上没有象样的鞋袜。

夜晚,人站在地上,要经常不断地蹦跳。

不这样,鞋就有可能被地上的冰粘住了。

许多人的手和脚冻得发紫、发黑,冻得裂了很大的口子,粗糙得就象老树皮一样。

我的一双手,也完全冻紫、冻黑了,裂了深深的几道口子,每刨一镐,都被震得钻心似的疼痛。

不仅是冷,而且还饿。

因为东西少,吃不饱。

有时候,成天没有东西吃,甚至有时候,连一口干净的水也找不到喝的,真可算是饥寒交迫了。

这时的环境,比过草地还难。

一天早晨,营部通信员赵小钢拿了一个小桶,耷拉着个脑袋,无精打彩地走回营部。

赵小钢年纪不大,只有十七岁,个子不高。

别看他年纪小,外表柔顺,但是他志气很大,意志坚强,在通常情况下,对于战斗、生活中的困难,他从不叫苦,从不哭鼻子。

在这方面,他的性格倒有点象他的名字,是块"钢"。

这几天,他的手和脚都冻得裂了很深的口子,冻得发紫、发黑,皮肤也发硬了。

但是,在修筑工事时,他仍然抢重活干。

坚硬的冻土,震得他双手发麻,鲜血从开裂的口子溢了出来。

可是,他依然乐呵呵的,抓住镐头不肯放,干得更欢。

赵小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同志、对上级,特别是对我们营里几个干部非常关心。

他们班长负了伤,他想办法照顾,给班长洗伤口、换药。

营长汪冯志喜欢抽烟,他就想办法搞一些烟叶留着。

我和营长草鞋坏了,他就抽空打一些送给我们。

每到一地我们住"猫耳洞",他都尽量搞点干草垫一垫,搞点柴禾给我们烤烤火。

行军的时候,他总想办法背一点水,以备我们口渴时喝。

打起仗来,他更是处处注意我们的安全。

有一次,汪营长右手负了伤,他难过得哭过几回,一路照顾营长,甚至帮着营长洗脚。

越是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他越是象一团火,关心着同志,关心着战友。

今天一大早,他看大家干了一夜很辛苦,很需要喝几口热水暖暖身子,便悄悄地去帮着炊事班担水去了。

没想到,他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

而且这种不高兴,直接反映到他的情绪上,这对于他来说,是少见的。

我初步断定,可能是出了什么事情了。

于是,我便凑上去问他。

"唉!教导员,你说说,敌人有多坏?真气死人!"

他带着强烈的不满,回答着我的问话。

我虽然从他的话中知道了出了什么事,但究竟是什么,仍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此,我又追问了一句;"到底出了什么事呀?"

"今天一早,我到东边那口井去打水,"

赵小钢开始从头说起打水的事了,"谁知桶往井里放了几次,都放不到水里去,好象井里有个东西浮在水面上。

于是,我便趴在井口上,仔细地一看,原来是一条死狗。

我骂了一句,谁这么缺德,把条死狗扔在井里,就拎起水桶向西边的那口井走去了。

谁知道,西边那口井里也有一条死狗。

我又拎起水桶到南面、北面的几口井边去,哪知道,每口井里都有一条死狗。

这时候,我才琢磨出这是敌人使的坏点子,企图渴死我们,敌人真坏啊!"

赵小钢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愤,拳头也攥得紧紧的,牙齿也咬得咯咯响。

"不坏还叫敌人嘛?"

为了使赵小钢气愤到极点的情绪缓和一下,我就启发他说:"我们不是也有手嘛!难道不会用我们的双手,挖出一口口新的井来,打碎敌人的如意算盘?"

我说到这里,赵小钢一下从地上跳起来,并使劲用双手敲着自己的脑袋说:"我真傻!我真傻!"

说完,他拿着一把镐,就飞也似地跑了。

我也操起一把锹,顺着赵小钢的身影走去。

不一会,又来了几个战士,和我们一道在一口井的旁边挖井了。

与此同时,我也迅速派人通知各个连队,都自己动手,想办法找水,或者挖井取水,不要用原来井中的水。

就在我们挖了几米深,刚刚见水的时候,负责警戒的同志向我们报告:敌人进攻了。

除留下炊事班的同志继续挖井以外,我们都迅速跑到了阵地前沿。

敌人大概有一个营的兵力,呼呼啦啦地朝我们工事前面涌来。

战士们看着敌人那种大摇大摆、趾高气扬的样子,心里气得慌,都急着要求开火。

汪冯志营长和我的意见是一样的,把敌人放近一些,出其不意的给予打击。

敌人在距我阵地前沿三十米的时候,汪营长一声令下,战士们手中的步枪、机枪、手榴弹一齐开火。

敌人猝不及防,一下子就在阵地前沿倒下了三、四十。

趁着手榴弹的硝烟和敌人的慌乱,我们立即跳出战壕,大声喊道:"冲啊!杀呀!"

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追杀,我们打败了敌人的进攻。

这一天,我们先后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消灭了几百名敌人。

但是,我们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有的干部牺牲了,有的战士负了伤,赵小钢也在傍晚的这次反击中,膀子上中了敌人一颗子弹,受了伤。

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

这是红军队伍不怕死精神的真实反映。

在坚守永昌飞机场的战斗中,这种革命精神,表现得更为突出,部队焕发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显示了我红军战士不可战胜的钢铁意志。

不少战士负了伤连讲都不讲就继续参加战斗,使有的连排干部都不知道。

负了重伤的战士,宁可战死也不肯下火线。

能站的,就站起来与敌人肉搏,不能站的,就趴在前沿阵地上与敌人战斗。

有的同志身上被敌人打中一颗或两颗子弹,还在继续战斗。

有的同志武器打坏了,不能使用了,就用双拳、双脚,甚至用嘴咬,顽强地同敌人拼杀,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

九连有个班长负伤之后,坚决不下火线,继续趴在工事上面,用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掩护部队冲锋。

另一个负了重伤的战士看到这位班长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非常危险,就拖着多处负伤的身驱,艰难地向这位班长爬去。

他终于爬到了这个班长的身边,又异常艰难地支起身来,倒在这位班长的身体前面,掩护班长向敌人射击。

敌人的子弹,在他头顶上呼啸而过。

但是,他硬是用自己的身体,护卫着班长。

战斗结束时,这位战士的身上,被敌人射中了很多子弹,伤口旁边淌了许多鲜血……

他就这样为掩护班长、保证战斗的胜利而英勇地牺牲了!

当时,我们被敌人困在那里,条件极为艰苦,不用说药,就是找块纱布都是非常困难的。

还有不少负了伤的战士,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力和坚强的意志。

赵小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负伤之后,伤口流着血,自己用手捂着,一声不吭,强忍着剧痛。

营长和我看着赵小钢膀子上不断的在流血,心里非常难过。

营长从衣服上撕了一块布条,给他包扎。

可是,他怎么也不肯,恳求营长;"我用不着,留给重伤员吧!"

并且,他还摆了两下手臂,装着没有事的样子说:"营长、教导员,你们看,我这不是很好嘛!我马上还要替您们打水呢!"

说完,他就想提着小桶跑。

我上前紧紧地拉着他的右手,抚摸着他那发烫的额头。

多么自觉、多么坚强、多么可爱的战士啊!

自己负伤之后,不仅不肯接受别人最简单、最普通的护理,而且时刻想着别人,关心战斗的胜利。

世界上有什么情操比它更高尚,还有什么友爱比它更珍贵的呢?

战争是严酷的,它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考验。

我们除了每天不断地粉碎敌人的武力进攻以外,还要与饥饿和疲劳作顽强的斗争。

水的问题,总算在不长的时间里解决了。

虽然大部不是我们新挖出来的,但是经过我们把井里原来的水掏干,渗出的水虽然不太干净,也还能对付着喝。

但是,粮食的问题却一直解决不了。

开始,我们还能每天吃上一、两顿稀的,后来一天连一顿稀的也喝不饱了。

加上晚上太冷,冻得不能入睡。

干部战士承受着极度的饥饿和疲劳,体质和体力越来越差了。

战士们成批地饿昏在阵地上,有的人一天竟昏过去几次。

尽管如此饥饿和疲劳,但"开饭"时,面对少得可怜的几碗照得见人影的小米稀饭,常常使我们这些领导发愁,因为谁都不肯喝,总是你推我让,特别是党员和干部,总是想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同志喝。

有些同志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不是摸锹,就是拿刀,他们心中想的,只是加固工事,迎接战斗,多消灭一些敌人!

十二月中旬,正在我们处于这种极度困难境地的时候,西安事变发生了。

蒋介石被捉住了。

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后来我们才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国内各派政治力量都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对事变表现出不同的反应,顿时出现了一派错综复杂的紧张局势。

但是,这对我们还在与敌人艰苦搏斗的红军战士来说,不知有多么鼓舞人心,大家都说:捉住老蒋了!捉住老蒋了!

有的还说:我们当兵参加革命,为的就是要打倒蒋介石,这一下捉住了老蒋,可好啦!

总之,捉蒋的消息,在我们营里,象一股春风似的,吹得大家喜上眉梢。

全营上下,莫不欢欣鼓舞,精神振奋。

工事内、战壕外、圩子里,干部战士都在热烈议论。

阵地上热气腾腾,战士们精神倍增,求战情绪非常高涨。

上级领导也及时利用了这一政治上的有利形势,要我们部队组织一次大的反击。

其实,说是反击,实际上是把敌人打得离城远一些,尔后我们好突围出城,主动放弃永昌城。

这次大的反击,是在一天下午开始的。

起先,敌人毫无精神准备,以为我们还象往常一样,追杀了一阵之后,又退回到原驻地。

在我们追杀了一阵,没有退回之后,敌人这才发觉,我们这次反击与过去不同,存在着可能突围的企图。

因此,敌人停止不跑了,并迅速纠集了兵力,妄图阻止我们的前进。

我们也迅速采取了对策,要求党员、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敢不怕死,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战斗的主动,保证突围成功。

具体的部署和战斗行动是:汪冯志营长和我带领七连,以手榴弹和大刀作主要武器,作为先锋队,杀出一条血路,九连和营部居中,八连断后,边打边走。

敌人怕我们夺路而行,拼命的阻拦,临时组织了三道防线。

但是,都被我们一一突破了,把敌人反击得离城好几里路远。

我们开始了突围,突然,嗒嗒,嗒嗒嗒……

敌人从一条狭谷的暗堡里射来的机枪子弹,封锁住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受阻了!

前进受阻,怎么办?

有人说:"冲过去!"

"不行!"

汪冯志营长大声制止,同时说道:"必须想办法把敌人的火力点干掉!"

"我去!"

早已急红了眼的赵小钢坚定地向汪营长请求。

汪营长环顾了一下前面的狭谷,望着赵小钢,深情地叮嘱说:

"注意隐蔽,多带几颗手榴弹。动作要快!"

就在赵小钢准备前去炸暗堡的一刹那,汪冯志营长却在一阵激烈的枪声中又负了伤。

赵小钢看到营长身上殷红的鲜血,更加激起了对敌人的仇恨。

他看了汪营长一眼,便敏捷地利用土坎和其他有利的地形,迅速地朝敌人的暗堡爬去。

赵小钢前进不远,敌人发现了他,便向他猛烈的射击。

子弹在他的身边乱飞,打得泥士四溅。

在这生死关头,赵小钢机灵地往旁边的土坎一扑,避开了敌人的火力,然后又趁着敌人射击的间隙,迅速地向前爬去。

敌人的枪声越响越急,赵小钢越爬越近,他已经离敌人的暗堡只有三、四米远。

我们组织了几个优秀射手掩护他,全营同志的眼睛都在望着他,大家都在为他的安危捏着一把汗。

赵小钢看到敌人的子弹过于密集,不能接近,便拉着了一颗手榴弹向暗堡扔去。

然后趁着手榴弹爆炸的烟雾,他迅速爬近了暗堡的右侧。

暗堡的右侧有一个四方型的射击孔,赵小钢当机立断,拧开一枚手榴弹,塞进了暗堡。

没想到,狡猾的敌人却将手榴弹又扔了出来,落在离赵小钢两米多远的坎下爆炸了。

糟糕!

我们在看到敌人扔出手榴弹,紧接着"轰"的一声爆炸之后,都在为赵小钢担忧。

手榴弹投进去没有成功,这时赵小钢拉着一枚手榴弹,让导火索在自己手中"嗤嗤"冒了一会烟和火花,然后迅速塞进暗堡。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火力暂时停顿了一下,但很快敌人的机枪又重新开始射击。

真可惜!

原来,赵小钢的第二颗手榴弹,在手上停留的时间长,放进去的时间短,落在暗堡内壁的两个石缝中间,只是将暗堡的射孔炸大了一点,而没有将敌人全部炸死。

赵小钢身子一歪,倒在了地下,突然,敌人子弹打中了他。

"赵小钢倒下了,怎么办?"

"我去!"

"我去!"

"我去!"……

干部战士望见赵小钢倒下后,纷纷地向营长和我请求。

"等一等!"

汪营长和我都熟知赵小钢的坚强性格。

我们相信,只要他还有一口气,是一定会完成任务的。

因此,我们一边望着赵小钢的身影,一边平息着周围干部战士的议论和请求。

只见赵小钢试了三次,艰难地从地上爬了起来,并用背部紧贴着暗堡。

赵小钢忍着剧烈的伤痛,好象在思考着什么?

他大概意识到两次投弹没有成功的原因,随即将身上仅有的三颗手榴弹,放在嘴边,一个一个地拧开弹盖,尔后右手拿着一枚手榴弹、左手拿着两枚手榴弹,突然转过身来,先将右手的一颗手榴弹扔进暗堡,再将左手的两颗手榴弹迅速交给右手,扔进暗堡,又猛的一下扭转身子,用后背紧贴着敌人的射击孔,同时伸开双臂,面向我们全营的同志大声喊道:

"同志们,冲啊!"

只听"轰、轰、轰"一阵巨响,敌人的机枪变成了哑巴,暗堡里的敌人也随同暗堡一起,被炸飞了。

我们前进的道路打通了!

同志们欢腾雀跃,欢呼胜利。

可是,我们的英雄战士、通信员赵小钢同志,却光荣地牺牲了。

我们望着他那被手榴弹炸得残缺不全的躯体,都流下了悲痛的眼泪。

战事紧急,我们很快告别了牺牲的战友,但是,他那种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自己的革命大无畏精神,那种急人所急、舍生忘死的高贵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心里,鼓舞着我们向着新的征途前进!

0 阅读:4

近代史初绽芳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