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外的个人集权:简述蒋介石时代特务机构的崛起与发展

恒鼎谈历史 2024-05-27 22:14:3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有效地镇压共产党与革命群众,强化对人民大众的控制,同时防范党内异己势力,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建立了特务组织,受蒋氏直接控制与指挥,为强化其集权统治服务。国民党特务组织有“中统”与“军统”之分,各自有其历史渊源。中统的前身是1927年11月成立的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军统的前身则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

中统——党方特务组织

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可追溯到大革命后期。1926年,蒋介石兼任组织部长,陈果夫任副部长,陈把蒋氏亲信安插到各省市党部中,从事监视、收集有关各地方党部的工作。1927年8月,蒋被迫下野后,陈果夫把这批人组织起来,成立了秘密组织——中央俱乐部。1929年11月 ,在蒋的默许下,成立了国民党党务调查科,科长是陈立夫。党务调查科在成立之初, 组织较为简单, 内设有采访股、整理股,设总干事一人,下设干事、助理干事若干人。及至1930年,在调查科又增设了特务组和言文组。特务组主要从事对中共的调查研究、情报搜集及破坏活动。

1932年,徐恩曾一手策划在南京道署街成立了特工总部,设书记室,下辖组织、指导、审理、行动四课,另有训练科、情报科、总务科、设计委员会、总督察、电讯总台、密电研究室、行动队。设计委员会是咨询单位;总督察被称为“特务中的特务”,负责对所有特工人员进行监督考核,了解这些人是否忠实;书记室是特工总部的核心部门,主要负责对共产党及进步组织的侦破;情报科内又分为指导股、编译股、译电股,主要从事情报收集、整理工作,训练科负责对特工总部所有人员进行政治训练,同时编辑内部报刊及特工丛书;总务科主管会计、事务、文书,电讯总台主要负责监听电台、联络各特务组织。

特工总部在地方也有其下属机构,即“肃反专员”及特务室。此外 ,各省市的忠实同志会, 山西省的学行社,湖北省的“十人团”,江苏省的“五友社”, 上海市的上海会社都是特工总部在地方的外围组织。特工总部还渗透到了党政各级单位,控制了一些部门。被其操纵的组织有反省院、邮电检查所、盐务缉私督察处等。1938年,特工总部的活动随着中统局的成立而结束。

1938年,蒋介石把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第一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扩编为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中统局局本部分为三组、三处、四会、五室。

三组,第一组是CC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辖第一、第二科和译电室;第二组下有第三、第四、第五科及增设的密电研究室,其中第三科主管对共产党的研究和情报的编辑,第四科从事对共产党的调查破坏的计划指导,管理“特情”、“普运”工作及编辑《每日党派情报》,第五科负责对共产党、八路军的侦察和行动工作,密电研究室以侦听和破译共产党、八路军的密电为任务;第三组下辖第六、七、八科,第六科主管“党员调查网”的建立、管理和应用,第七科主管党政经济调查,第八科负责民意调查。

三处,即交通管理处、统计处和特种经济调查处,其中交通管理处下设电讯、运输、总务三科和电讯总台;统计处辖四科,管理中央党部各部处和中统局的各项统计;特种经济调查处辖五科,对敌后根据地和抗日游击区的经济进行调查。

四会,即训练委员会、纪律审查委员会、海外工作委员会、党网建立与运用委员会。

五室分别是秘书室、人事室、机要室、会计室、专员室。

此外,中统局内部编印《每日敌伪情报》与《每日党派情报》、《每日党政情报》。

抗战期间,中统局在后方的基层组织有重庆实验区,各省市党部调查统计室,并在交通部、财政部、海外部、教育部等机关设立调查组、工作组。调查统计室由以前的“肃反专员”、特务室改立而成。

军统——军方特务组织

以戴笠为头目的军方特务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力行社。1931年初,蒋介石下野前夕,召集黄埔系骨干贺衷寒、桂永清、萧赞育、周复、滕杰、郑介民、戴笠等人集会,酝酿成立法西斯组织。12月初,蒋下野,指使贺衷寒、康泽等具体筹备。1932年,蒋复职后,在他的一手扶植下,法西斯组织中华复兴社成立了。从组织功能而言,复兴社有外围与核心之别。三民主义力行社是其核心组织,蒋氏自任社长,属于决策机构,内设干事会,分设书记、组织、宣传、特务等处,1937年底又增设经济处。力行社内,与干事会平行的还有检查会。干事会、检查会及各处处长人选,皆由蒋介石亲定。这层组织对外严格保密,吸收成员极为严格,须经蒋的批准才能加入。

复兴社的中层组织分为两个,一个是“革命军人同志会”,另一个为“革命青年同志会”。1932年3月,两会与力行社干事会合并办公,人员多由力行社干事兼任。“革命军人同志会”原拟在军队内部发展,但由于军中矛盾加剧,1933年该会被蒋介石撤销、并入力行社新设的军事处。“革命青年同志会”成立后,在中央党政学校吸收骨干分子,后在1938年并入了三民主义青年团。复兴社的基层组织是在各省市成立的外围组织,如“忠义救国会”、“中国文化学会’等。这些组织主要在各界及中下层知识分子中发展成员,其具体事务由“革命青年同志会”骨干分子控制。

复兴社的特务处成立于1932年4月,采取军事编制,由戴笠任少将处长,特务军阶与陆军相同。特务处成立之初,由黄埔军校毕业生戴笠、郑介民、唐纵、胡天秋、刘培初等组成。特务处的工作范围包括收集情报、策反敌对人物、瓦解颠覆对方的组织,绑架、暗杀、逮捕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其组织机构状况如下:设处长、帮办、书记,分人事股、督察股、会计股、译电股、缮写股、电讯总台。

此外,第一科情报科主管国内外情报的收集,研究对策,下辖华东、华中、华南、华北、统计、编审和国际七个股,附设一个图书馆,科长是唐纵;第二科行动科科长由戴笠兼任,主要管理司法案件的处理以及各行动方案的执行,下辖司法股、特务队;第三科总务科主管外勤交通和特务处的财产等事项。特务在执行外勤工作时,基本组织是组,其次是站和特务组,最高组织为区。特务处在海、陆、空军及全国警察系统建立了谍报网,帮助蒋介石加强对武装系统的控制。

复兴社特务处从属于1932年成立的军委会调查局第二处。1938年4月,蒋介石停止了复兴社的活动。8月,将原军委会军事调查局第二处扩编为国民党军委会调查统计局,局长由当时侍从室的主任钱大钧兼任,戴任副局长,实际掌握该局的全部工作。军统局设局长、副局长、帮办、主任秘书,建立设计委员会、秘书室、机要室、缮写室、人事室、督察室、会计室、时事问题研究室(该室由中共叛徒张国焘主持,专门研究中共问题)、经济研究室、技术研究室、医务室。此外,设有八个处。第一处,主管搜集和处理军事情报;第二处,主管搜集和处理党政、社会、经济、文教等情报;第三处,主管警务工作,指挥武装特务如忠义救国军、别动队及警卫蒋介石个人安全;第四处,进行电讯的侦听,监视各方秘密电台的活动和破译各种密电等;第五处,负责各种特训班的训练事项;第六处,主管敌伪占领区的工作;第七处对司法及监狱管理;第八处,专注于局本部的总务工作。

军统局公开的特务机关有军委会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军委会航空邮电检查处、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第六组、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特别警卫组、军令部第二厅、内政部警政厅、财政部缉私署、财政部战时货运运输管理局、航空委员会政治部调查室、兵工总署警卫稽查处、重庆卫成总司令部稽查处,以及后来的中英、中苏、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通过这些密密匝匝的特务组织,戴笠控制的军统局的势力渗入到了国家各个部门。

国民党的两大特务系统之间虽然有着尖锐的矛盾,但是在残杀共产党员、镇压人民方面却是毫无差别。从1928年至1930年,CC特务共逮捕中共高级干部19人,中级干部80人,下级及普通党员多达15000人。军统特务同样无恶不作,刺杀了著名的抗日将领吉鸿昌,枪杀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著名民主人士杨杏佛,暗杀了《申报》主笔史量才。

国民党的特务组织集中体现了封建性与法西斯性。特务头目运用任人唯亲的原则在组织内部建立起各自的体系,培植亲信,同时,向特务们灌输绝对服从领袖的思想,推行盲目服从主义,用法西斯的铁血纪律实现对特务的控制。康泽经常用“生着进来,死着出去”训导特务要服从命令,效忠党国。特务组织是蒋介石一手扶植培养建立起来的,它的触角伸及全国各地以及党政军各级机构,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是蒋介石对内镇压革命群众,排除异己势力,达到个人独裁的有效工具。

两大特务组织的运作特点是:只效忠于“领袖”蒋介石个人,专责监控和迫害党内外异议人士,“不受党政机关的节制,不受法律典章与司法部门的约束”,带有浓烈的法西斯组织的色彩。其活动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致使国民党权力运作笼罩在阴森恐怖的特务网络之中。显然,它们都是体制外的违章建筑,也是蒋介石镇压政敌、强化集权统治的暴力工具。

1 阅读:185

恒鼎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