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迪、宁德时代等巨头,将电动车优势带到全世界,加征关税也徒劳

互联鱼 2024-05-27 19:24:31

文l编 互联鱼

美国财长耶伦在一系列会议上试图遏制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影响力。然而这一举动不可能阻挡中国电动汽车及其供应链的全球化步伐,反而显得有些徒劳无功。

比亚迪、宁德时代将中国电动车优势带到全世界

先来看看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包括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

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不仅在国内销量遥遥领先,更在国际市场上与特斯拉等国际知名品牌展开了激烈竞争。特别是在电池续航、智能显示屏和安全装置等方面,比亚迪都展现出了中国制造的卓越品质。

互联鱼注意到,比亚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销量已经超过特斯拉,达到52.6万辆。而在最新的市场占比中,比亚迪以19.4%稳居榜首。

而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宁德时代的电池不仅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更在能量密度和寿命方面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选择宁德时代作为他们的电池供应商,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进程。

根据Counterpoint的最新报告,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容量中的市场份额已达到35%,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领军企业将中国电动汽车的产业链优势带到了世界各地。

这种全球化布局,正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全要素领先的体现。而当这些企业在泰国、巴西、印度、匈牙利等地投资建厂,生产电动汽车或零部件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更是一种成本领先的生产模式。

这意味着在全球贸易中,这些由中国供应链支持的生产基地,有可能成为采购成本更低、更具竞争力的采购源头。

面对这样的趋势,美国及其“盟友”的反应显然是“事后诸葛亮”。

当美国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超高关税时,却发现这一举措的效果可能远不如预期。因为全球电动汽车的供应链已经形成了紧密的网络,而中国的供应链厂商已经在全球多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也就是说,即使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也无法阻止其他国家从中国供应链厂商在其他国家的生产基地进口电动汽车或零部件。

耶伦也回天乏术了

中国电车产业太强大,耶伦提出“反对之墙”,针对我国在某些战略产业,如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半导体和钢铁等领域的产业。她认为这些领域存在“过度投资”或“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对全球市场造成冲击。

耶伦所谓的“反对之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因为全球化不仅仅是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更是技术和生产模式的传播。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全要素领先,正是这种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而美国试图通过关税等手段来阻断这种全球化趋势,无异于螳臂当车。

更何况,美国及其盟友在电动汽车领域并非没有与中国合作的空间和可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和创新,而不是简单的对抗和封锁。美国及其盟友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面对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优势。

毕竟,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上,更在于其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市场规模。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车制造和销售,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电动汽车产业链。

这种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使得中国电动汽车在成本控制、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相比之下,美国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上就显得有些滞后了。虽然美国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但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和投入上却显得犹豫不决。

再加上美国的政策扶持力度有限,且缺乏像中国那样完善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在面对中国电车企业竞争时,美国电动汽车企业除了特斯拉之外,美企已经处于下风。

耶伦虽然贵为美国财政部长,但面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她也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毕竟,这是一个涉及全产业链、政策扶持、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不是单靠她的力量就能轻易解决的。

美国电动汽车产业现状

电动汽车产业一度被视为引领绿色未来的排头兵。然而美国电动汽车产业,似乎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

近年来,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但进入2024年,这一增长趋势却出现了逆转。据Wards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销售份额实际上出现了下降,这是四年来的首次。

纯电动汽车(BEV)的销量下滑尤为明显,其市场份额从2023年第四季度的8.1%下降至7.0%。这一变化无疑给那些对电动汽车产业寄予厚望的人们浇了一盆冷水,在这种市场环境下,电动汽车制造商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以Lucid Group为例,这家曾被誉为“特斯拉杀手”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近期宣布将在美国裁员6%,约400名员工将失去工作。

裁员风波不仅限于Lucid,其竞争对手Rivian和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也都进行了裁员。这些裁员行动不仅反映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增长放缓,也暴露了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无奈与困境。

更为严峻的是,美国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了更高的关税,这无疑给本已疲软的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再添一重压力。

虽然我们的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比并不高,但这一政策无疑会进一步限制美国消费者的选择,并可能推高电动汽车的售价,从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此外,美国电动汽车产业的配套设施也存在问题。尽管美国在充电设施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充电设施的不兼容、使用率低以及重复性建设等问题依然突出。

正是因为如此,美国连自己的很多电动车产业问题都没解决,却来错误地针对中国电动汽车,显然是徒劳之举,别忘了中国企业主导着全球电动车电池中使用的关键矿物的生产与加工。

看看数据就知道了,根据乘联会发布的信息,2024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了20.7万台,同比增长了58%。2024年1月至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达到了66万台,同比增长也是58%。

在出口的国家中,巴西、比利时、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位列前五。特别是巴西,4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到巴西的数量达到了40159辆,位列第一。

所以就算美国、欧盟想阻击中国电动车出口,那又怎样呢?何况目前的美国已经没有阻挡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能力,这种徒劳的阻击行动,最后只会让他们自己更尴尬。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记得分享,写下您的观点!

2 阅读:512

互联鱼

简介:新媒体公司创业者,致敬科技发展,趣聊商业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