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落幕中信金融资产“瘦身”进行中

理财者网 2024-06-15 12:02:48

《投资者网》崔悦晨

中信金融资产又有大动作。

近日,中信金融资产发布公告称,将以约120亿元对价向中信集团转让所持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金租”)60%股份。

转让完成后,中信金融资产将持有华融金租已发行股份的19.92%,华融金租不再为中信金融资产的附属子公司。此外,转让后所得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实现超63亿元的资本补充效果,用于拓展中信金融资产的主业。

已出售5家金融子公司

事实上,此次出售并非中信金融资产首次剥离非主业资产。

此前,中信金融资产曾公告已转让5家金融牌照类子公司。自2019年起,中信金融资产响应监管要求,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陆续转让旗下牌照类子公司,逐渐退出非主业。

2021年9月,中信金融资产转让所持有的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全部股权,受让方为银登中心。

2021年12月,中信金融资产转让所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全部股权,受让方为宁波银行。

2022年,先后完成华融湘江银行、华融证券、华融信托的股权出售。

其实,这也符合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业的要求。2018年,监管机构发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引导资产管理公司按照“相对集中,突出主业”的原则,聚焦不良资产主业。

作为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中信金融资产逐渐发展成为以不良资产经营为主业,并涉及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金租等领域的综合集团,对外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此次转让完成后,中信金融资产将逐步退出金融服务等非主营业务,进一步聚焦不良资产主业。

2023年业绩扭亏为盈

3月28日,中信金融资产披露了2023年年度业绩。

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8亿元,较上年增长105%,且在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1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7.66亿元,顺利扭亏为盈。

从主业表现来看,2023年不良资产经营收入为669.55亿元,同比增长110.8%,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处置类业务方面,全年新增不良资产收购规模超1450亿元,处置资产同比增加7.1%。

重组类业务方面,聚焦破产重组、实体企业纾困等领域。其中,累计实施房企纾困项目47个,保障约4.5万套商品房按期交付。此外,实质性重组等其他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年末投资余额为967.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5.6%,实现收益45.57亿元,同比增长38.1%。

全年经营业绩大幅改善,成功扭亏为盈,说明剥离非主业资产的"瘦身"战略初见成效。

对比其他三家AMC公司,2023年中国信达实现营业收入829.94亿元,同比下降7.76%;净利润69.93亿元,同比下降3.29%。

长城资产全年营收248.45亿元,净利润15.51亿元,营收净利均实现扭亏为盈。

东方资产2023年营收963.81亿,仅管在四大AMC中排名第一,但净利润只有15.25亿,同比下降38%,亏损严重。

由此看出,中信金融资产的发展势头良好,其营收和净利润增幅都是四大AMC中最高的。

自2022年加入中信集团以后,中信金融资产在战略上开始加速业务转型,推进非主业资产剥离,从而更好地聚焦不良资产经营主业。

未来,中信金融资产有望“轻装上阵”,在不良资产主业竞争中抢得先机,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多次因合规问题领罚单

虽然中信金融资产的业绩表现还算可以,但风险防控存在较大漏洞。

今年以来,中信金融资产多次因合规内控问题,收到来自监管机构的罚单。

6月7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云南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信金融资产云南省分公司因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业务交易背景尽职调查不充分、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上调风险分类不符合规定等问题,被处以罚款110万元。

同时,云南省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余海,业务四部等部门负责人康晓雷因对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分别被处以警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中信金融资产甘肃省分公司就因未尽职审查非金融机构不良债权的真实性,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甘肃监管局罚款40万元。

两名主要责任人同样被罚。时任甘肃省分公司总经理周志宏、副总经理杨威,均被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

今年1月,中信金融资产深圳分公司也因未按监管规定发布处置公告、承接违规项目变相向项目公司增资而被罚款70万元。

此外,据企查查显示,近年来中信金融资产以被告身份涉案达到70余起,涉案金额3041万元,其中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案件占比较高,可能对日常运营和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中国华融的落幕

2024年1月,中国华融完成更名,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正式登上舞台,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华融的落幕。

这是中国华融加入中信集团以来的首次更名。据了解,曾为四大AMC之首的中国华融成立于1999年,起初是为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而设立,2009年后,开始朝着商业化转型,并开启了金融版图的扩张,业务版图涉及银行、证券、租赁、信托、期货、消费金融等诸多领域。

2012年9月,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17年,中国华融税后净利润达到265.88亿元,资产规模达到1.87万亿元,稳坐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老大哥位置。

但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内部贪腐问题逐渐浮出水面。2018年,时任中国华融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被查。经查,赖小民直接或间接非法收受贿赂共计17.88亿元。2021年,经起诉审判后,赖小民被执行死刑。

在赖小民任职期间,中国华融偏离主业,激进扩张,并涉足信贷类、海外投资等高风险项目,埋下一颗颗暗雷。最终,中国华融在2020年以1029亿元的净亏损创下巨亏记录。

历经25年风雨,中国华融终于彻底挥别过去,开启新的篇章。

2022年3月,中国华融正式被纳入中信集团后,开始加速布局业务转型,通过资产“瘦身”聚焦主业经营,在今年初交出一份还算令人满意的业绩“答卷”。

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全新时代的起点。未来,中信金融资产将如何在行业中突出重围,重塑品牌效应,值得期待。(思维财经出品)■

0 阅读:0

理财者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