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李小龙离奇去世,葬礼上来了六位神秘扶灵人,他们都是谁?

峻辉聊过去 2024-06-12 08:43:56

“每一位天才,必将在战斗中,成就自身。”这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留给世人的“超人”语录,用来形容“功夫之王”李小龙的一生也是最恰当不过了。

1973年7月21日早晨,被台风暴雨困扰几天的香港市民从睡梦中醒来,就看到了报纸上一条举世震惊的消息:“一代巨星陨落,李小龙暴毙身亡!”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李小龙的死讯快如一道闪电,刹那间传遍了香港及东南亚,成为全球性的大新闻。其追随者和影迷们无不为之悲伤。

人们脑海中打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银幕上有着强壮脊背和发达肌肉的功夫巨星怎么会死?

可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在头版头条证实了此事,也由不得人们不相信。

同在香港的金庸先生亲自撰写了社论缅怀李小龙,写下了“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原不能在天空停留太久”的感慨。

离奇的死亡

1973年,33岁的李小龙正值壮年,事业也是如日中天。

7月20日下午,这一天是当月最热的一天,最高温度达32.2℃,湿度为84%,空气相当湿润。

李小龙和电影制片人邹文怀一起驱车来到女星丁佩的住所,讨论《死亡游戏》的剧本。

邹文怀回忆道:“小龙感觉不太舒服,我也觉得有些热,喝了点水,小龙开始继续说戏了。”

李小龙是个完美主义者,对于任何事,都想做到最好,尤其是在电影和功夫上,任何一点瑕疵他都不会允许存在。

因此,在丁佩的家中,李小龙沉醉在《死亡游戏》的情节中,连蹦带跳,一场又一场向丁佩解释。

邹文怀说:“在讲故事情节时,李小龙害怕丁佩无法沉浸其中,就将大部分的情节,演了一遍,包括武术对打的桥段。”

可想而知,一个炎热的下午,李小龙的体力消耗过大,他也有点疲惫、口渴。喝了几口水,李小龙又感到有些头晕,随后又说有些头疼。

邹文怀知道李小龙和丁佩的私人关系,他会错了意,尴尬起身,准备离开。

2013年,丁佩的专访曾说道:“回想起邹文怀当时尴尬的表情,觉得很好笑,他以为头疼是个借口,理解成李小龙想和我上床。”

可事实的真相是,李小龙是真的头疼,丁佩还拿了一粒止疼药给李小龙。

服下之后,邹文怀就于7点45分离开了,李小龙也脱去了外衣,睡在丁佩的卧室床上,而丁佩则孤身一人在客厅看电视。

半小时之后,邹文怀给丁佩打去了电话,询问两人完事了没有。

丁佩说,李小龙还在呼呼大睡。邹文怀也就没多说什么,挂掉了电话。

大约九点半,邹文怀和朋友吃过饭,又给丁佩打去了电话。丁佩说,李小龙还没醒。

但丁佩想到再让李小龙睡下去也不是个事,毕竟还有人在等他,就轻手轻脚地走进了卧室。

然后丁佩跪在床头边,低声叫道:“小龙,该醒了,邹先生还在等你。”

但李小龙毫无反应,丁佩见状,又推了推李小龙的肩膀,还是没有任何回应。

丁佩这时有点慌,声音大了些,连着喊了两声:“小龙,小龙。”

然而,李小龙依旧没醒。丁佩吓坏了,一边使劲摇晃李小龙的身体,一边大声喊李小龙的名字。

六神无主的丁佩只好给邹文怀打去了电话,邹文怀让丁佩冷静下来,说自己会马上开车过去。

开车等红灯的时候,邹文怀还给李小龙的专属医生凌格福医生打去了电话,可电话一直占线。邹文怀没办法,只能先赶到了丁佩的家中。

抵达寓所,邹文怀发现李小龙没床外衣,而丁佩处于惊愕状态之中,瘫坐在一旁。

邹文怀立即对李小龙进行了一番检查,发现他连呼吸都没有了,这才意识到自己来迟了,一手捧红的明星已经走了。

邹文怀先是给李小龙穿好了衣服,套上了西裤、穿好了厚底鞋,接着叫来了丁佩的私人医生朱博怀。

朱博怀到来后,发现李小龙已然没有了脉搏,听不见心跳声,只是瞳孔尚未完全消散。

所以朱博怀又花了十分钟,进行了抢救,但还是于事无补。

无奈之下,邹文怀等人将李小龙的尸体送到了伊利沙伯医院,还给李小龙的妻子琳达打去了电话:“琳达,你能赶到伊利沙伯医院吗?他现在正在救护车里。”

琳达质问道:“他怎么了?”邹文怀说:“我不清楚,可能和上次差不多。”

在伊利沙伯医院,琳达见到了丈夫的遗体。

当琳达一个人在医院走廊上徘徊,医疗组的负责人问她是否需要尸检时,琳达说了句:“是,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尸检的结果显示,李小龙死于脑水肿引起的心肺功能衰竭,继而引起心脏停止了跳动。

死因之谜

对于官方的说法,外界并不认同。人类自古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传统,对于这样一位功夫巨星的死亡,人们总是喜欢添油加醋,增加一些趣味性,好让这个故事能够富有传奇和神秘。在众多的死亡原因中,有几种最广为流传。

首先就是“马上风”说。在风月小报的报道中,李小龙当天下午和丁佩的约会,是一场寻欢的狂欢。

无良媒体甚至向自己的读者披露,说李小龙死于服用过量的“707”,相当于香港的“西班牙苍蝇”,是一种强效的性兴奋剂。

这种说法,是一个极具敏感的话题,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形象和名誉。

李小龙去世后的第10年,丁佩首次在电视上接受了采访,她否认李小龙当天和自己有过性行为。因而,这种说法只能是一种推测。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练功说。李小龙本人身体强健,强壮如牛。

不过根据香港武术界的说法,练功过度,同样会损害身体,达到适得其反的地步。

李小龙的师兄、咏春派黄淳梁师傅就曾透露:李小龙每天都超负荷练功,过犹不及,引起了内伤。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导致李小龙暴毙的一个间接原因。

最后一种说法则是死于大麻。根据香港港府法医部林医生的检验报告:李小龙体内留有大麻物质,尽管含量微乎其微,在胃内仅有0.5毫克,小肠内仅有0.4毫克。

作为妻子的琳达也是解剖后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吸食大麻的经历。

有人推断,这主要是大麻有麻痹神经的作用。李小龙由于练功过度,体力精力常有不支之感,为了保持精力,不得不依赖于精神类药物,从而一直保持亢奋状态。

可是药三分毒,服用大麻,导致了心肺功能失常。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就会容易暴毙。

前三种说法,即便不靠谱,倒还有些根据。可所谓的什么“风水说”、“暗杀说”就纯属于无稽之谈了。

比如说李小龙住在九龙,友人就曾笑谈说:“小龙和九龙相比,自然不敌。”

又比如根据五行的说法,李小龙之“李”,和丁佩之“丁”相克,故李小龙必死于丁佩香阁不可。

像这类的穿凿附会的奇谈怪论还有许多,当个笑话看看无妨,可千万别当真。

死后的葬礼

人死不能复生,李小龙的死对于华语文化圈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值得一提的是李小龙的葬礼有两场,分别在香港和美国的西雅图。

1973年7月24日晚上,香港的哀悼者在九龙殡仪馆外聚集,等候参加第二天的葬礼。

随着第二天上午10点的预定时间越来越近,人群也越来越多。

殡仪馆内正中摆放着一张电影海报大小的李小龙佩戴眼镜的照片,横幅上写着:“艺海星沉,哲人其萎”。

葬礼结束后,《东方日报》的头条上写着“李小龙的遗体明天将空运回美国”。

关于李小龙的安葬问题,向来是由遗孀琳达决定,旁人没有干涉的权力。

在西雅图的葬礼定于7月30日举行,那是个星期一。临行前,琳达还在机场发表了演说:“我不会对追究任人的责任,只希望亡夫能平静升入天堂。”

和香港不同的是,在西雅图的葬礼上,来宾只有寥寥一百多人,不似香港几百万之多。

这一百人中,有李小龙的亲戚、朋友、以及教过的学生。

扶灵不论在任何国度,都是和死者关系最为密切的,李小龙的六位扶灵人更是来头不小,且行踪颇为神秘、低调。

站在前方的就是有着“美国跆拳道之父”的李峻九。李峻九,南韩武术家,黑带十段,于1950年代来到美国。

截止到八十年代,他在美国创办了11所学校。

李峻九和李小龙因武结缘,两人互相切磋,互相传授拳法,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第二位名叫丹·伊洛山度。他是一名来自加州的菲律宾后裔美国武术家兼武术理论教授。

伊洛山度向李小龙倾囊相授了菲律宾双截棍、空手道、巴西柔术等功夫,四度入选“黑带群英殿”,后成为了李小龙的助教。

第三位则是史蒂夫·麦奎。和前两位不同,史蒂夫主要是因戏和李小龙结识。1973年,史蒂夫出演了《巴比龙》,从此一炮而红。

作为荧幕硬汉的史蒂夫特别佩服李小龙在电影上的追求,两人都想在功夫题材电影上干出一番功绩,可惜的是因李小龙的去世而不得不作罢。

史蒂夫的出席让所有人都感到很惊讶,一般他是不愿意参加葬礼。

史蒂夫为此还解释道:“小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想亲自送这位好朋友最后一程。”

第四位则是詹姆斯·柯本。柯本也是一位电影明星,对于挚友的离世,他不仅扶灵,还在墓地旁,做了最后的告别:“一路走好,我的兄弟。很荣幸和你相识,很怀念和你共处的时光。作为朋友、老师,是你带给我身体、精神和心灵上的震撼。”

之后,柯本还将白手套摘下,放进了灵柩中。

第五位则是日本人,名叫木村武之。在《李小龙传奇》中,木村就是头一位跟随李小龙的弟子。

对于李小龙,木村是从心底里认为他就是武学上的老师,并一直跟随。

即便李小龙死后,木村也甘心成为李小龙的守墓人,几乎每周都会前去墓地。

最后一位则是秦彼得。秦彼得是从洛杉矶赶来参加葬礼,他和李小龙则是纯粹的朋友关系。生活也比较低调,不喜欢出现在公共场合。

出席葬礼还有华纳总裁泰德·阿什利,他充当致悼词的角色。

结语:

李小龙的一生非常短暂,但也非常传奇和闪耀。不论怎样,他都是迄今为止,影响力最大的华人影星。

不仅在电影上一丝不苟,更在武术上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值得所有人怀念。

参考资料

《李小龙未解之谜》 中国经济出版社 段洁编著

《李小龙:神话和真实》 马修·波利 天地出版社

《李小龙死因争论五十年》 新传奇 2023年第九期

0 阅读:156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