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上唯一支持博古李德的人,建国后其子参观旧址:感谢讲解

女公子来也 2024-06-06 18:14:0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5年1月,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

会议室内,灯光昏暗,毛主席开始发言。

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直接挑明了博古的重大失误。

随着批评的声音回荡在会议室,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就在这时,凯丰突然站起身来。他的态度激烈,直接挑战毛主席提出的观点,“你懂什么是马列主义吗?你就只是看了几本《孙子兵法》而已!”

这个凯丰是什么来头,敢出此狂言?

他和毛主席之间为何会出现如此针锋相对的场面?

大胆发言

何克全本是一位出生于江西萍乡的有志青年,后因革命理想才改名为凯丰。

1926年,北伐军打到萍乡时,凯丰作为一名思想进步的新青年,他热心帮助北伐军组织农会,并担任宣传干事,用手中的笔为革命播撒希望的种子。

1927年3月,凯丰考入武昌中山大学,顺利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然而好景不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凯丰不得不离开学校,在组织的安排下转移到上海。

尽管处境艰难,但组织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有才华的青年。1927年夏天,我党领导特意为他留了一个去莫斯科留学的名额。

他满怀憧憬,踏上了开往莫斯科的列车。

在苏联的岁月,凯丰刻苦学习,努力吸收革命理论的精华。

他知道,只有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才能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0年秋,凯丰从莫斯科学成归来。

组织重用他为团中央巡视员,立即赴香港上任。

1931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凯丰从香港返回参加会议。

凭借一年的出色工作表现,凯丰被任命为两广团省委书记,负责领导两广地区的共青团工作。

按照组织培养计划,凯丰在香港历练一番后应被提拔到中央工作。

然而,命运却跟这位年轻的革命者开了一个大玩笑。

凯丰刚刚回到香港,还没来得及展开工作,就遭到了叛徒的出卖。

敌人得知了凯丰的身份,迅速将他逮捕入狱。

在牢狱中,凯丰遭受了严刑拷打。

敌人企图从这个年轻的革命者口中得到重要情报,但凯丰忍受着肉体的痛苦,坚决守护着党的秘密。

1932年8月,凯丰在组织的营救下重获自由。

博古十分赏识这位革命者,将他调到自己身边。

就此,凯丰一直作为博古左膀右臂为党进行宣传工作。

后来,由于博古偏听偏信李德的教条主义战略方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放弃现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月,为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遵义会议召开。

会议气氛凝重,毛主席深刻剖析了博古在此次斗争中的失误和教训。

毛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句句直击要害。

台下一片寂静,博古同志坐在座位上,脸色苍白,神情凝重。

话音刚落,凯丰却猛地站了起来:“我不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你懂什么是马列主义吗?你就只是看了几本《孙子兵法》而已!”

参会者杨尚昆后来回忆说:“当时除了凯丰同志,没有一个人公开站在博古同志一边。”

对于在遵义会议上公开反对毛主席的凯丰,他后来的命运如何?

知错就改

面对眼前这个像愣头青一样的小伙子的讽刺,毛主席神情自若:“凯丰同志,那我倒要请教请教你,《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篇?第一篇的开篇明义又是什么?”

凯丰怔住了,瞬间哑口无言。

原来,他虽对主席的能力妄加揣测,自己却从未翻阅过《孙子兵法》,更遑论了解其中的军事智慧。

毛主席见状,并未为难凯丰。

他继续娓娓道来自己对革命形势的见解和对红军未来道路的规划。

听着毛主席的发言,凯丰好像突然明白了这位战友的智慧。

他的公开反对是只是为了支持博古吗?很显然不是,他只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而发声。

对苏联的崇拜加之没有过多的实战经验,导致这位年轻的革命者身上学生气很重。

自己好像忽视当下实际情况,只是仗着自己在苏联留过学而一味地追捧苏联经验。

想明白了这点的凯丰态度很快有了转变。

在后来的一次中央领导干部会议上,凯丰郑面向全场道:“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我对我以往的错误道歉。我愈发认识到,只有毛泽东同志才能领导红军走向胜利。”

此后,凯丰一直追随毛主席,在宣传领域为我党的舆论风评打下一片天地。

1938年,凯丰随周总理来到中共长江局工作。

在这里,他继续发挥自己在宣传方面的特长,策划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抗日宣传活动。

为了能替我党争取更多文化界的朋友,凯丰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舍身将众多遭遇生命威胁的进步文化人士营救出来。

他还积极与郭沫若等人密切联系,携手在重庆成立了文化工作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很快成为了国统区进步文化的一个重要活动中心,吸引了大量知识分子的参与。

基于凯丰的出色表现,他再一次被调回延安,担任起宣传部副部长的重任。

回到延安后,凯丰直接与毛主席并肩作战,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凯丰主动请缨带领调查团奔赴农村一线,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走访了一个又一个村庄。

在与群众的交谈中,凯丰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下老乡们质朴的言语。

凯丰深感责任在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嘱托。

通过这番实地考察,凯丰对整风运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是成为中央核心领导团的不二人选。

但凯丰始终担心过去在遵义会议上的发言,会影响自己在同志们心中的形象。

毛主席看透了他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凯丰啊,不愉快的事,过一段时间也就淡了。重要的是你能认识到错误,并勇于改正。这才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啊。”

实事求是

1953年,凯丰从延安调往北京担任中宣部副部长。

然而,就在他踏上新的工作岗位不久后,一个噩耗传来:他被查出患上了肝癌。

消息传到毛主席那里,主席立即派人组建医疗队为凯丰治疗。凯丰得知后,热泪盈眶。

如今主席对他如此关怀备至,凯丰更加悔恨当初的鲁莽。

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战胜病魔,再为党组织工作几年。

然而,天不遂人愿。肝癌恶化得太快,转眼就到了晚期。

1955年3月23日,这位年仅49岁的革命战士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1985年10月,为了纪念遵义会议三十周年,贵州政府邀请了当年与会者的后代,一同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何明作为凯丰之子,也在受邀之列。

何明从小就听父亲讲述那段革命历史,知道遵义会议的重要性。

然而,他也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父亲当年在会上的发言,似乎并不是一个正面例子。

参观会议旧址时,一位解说员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当年的情形。

一开始,也是正常介绍毛主席如何运筹帷幄,众人如何一致团结在毛主席周围。

突然,解说员话锋一转,提到了凯丰的名字:“当时,就有个别同志对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持反对意见。凯丰就是其中之一。”

何明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感觉尴尬。

一旁的馆领导似乎想要制止讲解员继续讲下去,但何明却轻轻拦住了他。

“让他讲完吧。”何明低声说。

何明认为,父亲的确是在会议上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并没有在背后搞小动作。

这恰恰体现了父亲坦诚的个性和对党的事业负责任的态度。

讲解结束后,何明对讲解员说:“感谢您的讲解,我父亲的经历其实正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自我革命的一个缩影,所以对于他的错误没什么好隐瞒的。”

“但让真理永远发光是他毕生的追求,他在后半生也改正了错误。作为后辈,我们更应该继承这种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续写革命新篇章。”何明接着说道。

何明的一番话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许。

大家纷纷点头,脸上露出钦佩的神情。

后记

凯丰的故事早已融入了革命的历史长河,他对党的无限忠诚,他勇于改正错误的品格,他为理想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缅怀。

这个用生命诠释忠诚与担当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丰碑。

参考文献

任蕾. 凯丰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贡献[J]. 社科纵横,2006,21(12):24-26.

渠冉. 知错就改的宣传家凯丰[J]. 档案时空,2011(5):23-24.

刘勉钰. 应当全面看待和实事求是评价凯丰[J]. 党史文苑(纪实版),2006(5):4-12.

孙国林,晓民. 凯丰与毛泽东:以挖苦始,以钦佩终[J]. 党建文汇(下半月版),2006(1).

0 阅读:11

女公子来也

简介:欢迎大家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