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野生鸟类具有学习特定种群歌曲的遗传倾向

极光欣色 2024-05-25 07:13:30

图形抽象。来源:《当代生物学》(2024)。DOI: 10.1016 / j.cub.2024.04.061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遗传倾向指导着野生鸟类特定种群的鸣叫学习。通过研究成年斑姬鹟,这些斑姬鹟的卵被从荷兰转移到瑞典,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被转移的鸟类的叫声既类似于它们在瑞典的社会环境,也类似于它们的祖先荷兰种群。

这些结果表明,遗传差异如何影响鸟类鸣叫的文化变化,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导致鸟类种群之间的交配障碍。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博士生Samyuktha Rajan说:“在世界上近一半的鸟类中,鸟类的歌声是通过模仿成年人的歌声来学习的,就像人类儿童学习语言一样。”他是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的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

当个体相互学习歌曲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导致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歌曲发生变化,类似于人类语言的形成。在鸟类中,这些差异往往足以减少来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尽管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不同种群在学习鸣叫方面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但一个长期的谜团是,当个体分散在不同种群中时,这些差异是如何持续存在的。从一个种群迁移到另一个种群的个体应该带着自己种群的歌曲,导致种群之间积累的歌曲差异消失。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人员将一个荷兰种群的斑蝇卵转移到瑞典,由瑞典父母抚养。

然后,研究人员将从这些转移的蛋中孵化出的成年雄性鸟发出的歌曲与它们的祖先荷兰种群和当地的瑞典种群的歌曲进行了比较。

“我们发现,迁徙男性的歌曲总体上与瑞典人非常相似,这突显了社会学习在歌曲发展中的重要性。”有趣的是,尽管从未接触过荷兰歌曲,但被转移的雄性却选择性地学习了那些与荷兰人最相似的瑞典歌曲元素。这导致他们的歌曲既像当地的瑞典人,也像他们的祖先荷兰人,”拉詹说。

“这表明,除了社会环境的关键作用外,斑飞蝇还具有学习原生种群歌曲的遗传倾向。”

这些发现揭示了基因差异如何影响文化变迁。研究人员提出,随着歌曲在不同人群中不断分化,基因倾向也应该随之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过程可能会降低来自不同种群的个体相互交配的可能性,从而推动新物种的形成。

0 阅读:0

极光欣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