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好,不靠家长费力辅导

水镜晓先生 2024-05-31 11:57:39

图为学生进行晚自习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教育。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孟母三迁等一个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告诉我们教育很重要。然而,近十多年来以来,我们的教育却变了味道,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教育内卷现象具体表现为,整个社会都非常看重卷面分数对孩子成才的作用。为提高分数,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家长们不惜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让孩子超纲学、超时学,同时还卷学区房、卷培训班,卷教育成本,各种卷.....

那么,卷的结果是什么呢?

图为招聘会

结果就是,大多数人毕业后都混得差不多,干着差不多的工作,拿着差不多的薪水,靠朝九晚五打工上班。然而,这还是比较好的。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更有甚者因为没有找到像样的工作,忍受不了职场的残酷竞争,变得抑郁,失去了快乐和健康。所以说,教育继续内卷下去,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没有多大意义。

在我看来,重视教育,并不意味着要把教育变成一场内卷的游戏。今天,我们的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理念存在短板,不重视素质教育,唯成绩论。要改变教育内卷现状,首先就要改变我们的理念。

那么,如何做出改变呢?

我觉得3年前,2021年7月24日,国家印发的“双减”政策意见通知,就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双减”政策,内容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校内作业量,二是减少校外培训负担。以上两个“减”,表面上看,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实际上是对整个教育理念的变革,要补齐教育短板。

图为学生体育活动

“双减”政策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它要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过去我们的教育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方位提高孩子们的素质。但说到容易,做到却很难。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生们,每天的时间都被课业占据,根本没有时间去培养兴趣爱好,更没有空间实现个性化发展。

“双减”政策实施后,通过缓解学业和育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导中小学生处理好作业和课外活动之间关系,让学生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由“被动”变为“主动”。长期下去,即便在课后,家长也不用费力辅导,孩子成绩照样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也能得到全面而丰富的发展。

图为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双减”政策的第二个重大意义在于,它进一步凸显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基础。但是,我们区域、城乡、校际的差距摆在眼前,大城市的孩子有更多充沛且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小城镇的孩子相对而言,教育资源非常有限。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使得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所以“双减”政策的实施,通过减少校外培训负担,遏制日益功利化的培训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让贫困地区的家庭们,能够以相对平和的心态去让孩子接受教育,不再那么卷。

“双减”政策的第三个重大意义,是推动教学教育理念深刻变革。教育理念的变革,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尤为重要。我们的学校,老师和家长是学生通往成才之路的引路人。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社会主体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出邻里称赞、埋进书堆、考进名校的孩子。他们往往忽视了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使得很多孩子丧失了核心竞争力。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老师和家长等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弥补教育短板,注意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们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以上三个方面,是“双减”政策的三个重大意义。在这里,我还想把一个东西单拎出来说说,就是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为什么要特别说这个,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从去年到今年看到美国在人工领域取得突飞猛进,ChatGPT和Sora给我们教育带来了诸多反思,让我感触颇多。为什么我们做不出来这样的产品?为什么美国总是处于领先的位置?

图为学生学习编程

本质原因是美国的教育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促使他们的科技实力处于领先。而我们正好相反,应试教育扼杀了我们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整体上“大而不强”。而国家正是看到了这些不足,才实施“双减”政策,让“双减”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上进行发力。

今天节目最后我想说的是,教育是百年大计,“双减”政策就是要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到教育的本质模样,让学生在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对于这样一件关乎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好事,更需要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好好落实下去。

0 阅读:25

水镜晓先生

简介:有理想、有主见,为你解析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