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萨达姆注定要成为震惊世界的人?看完这三点后你就能明白了

感人历史故事 2024-06-22 16:41:10
前言

萨达姆虽然在西方国家人的眼中是独裁者,但是在阿拉伯世界相当多的人眼中却是“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

这话说得倒是不错,作为1300万人口的一国之首,萨达姆日理万机,每天的工作量巨大到令人无法想象,一天中,他或接待外宾,或主持会议……

在阿拉伯世界里,他率先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我们谦逊但不过分,骄傲又不盛气凌人。”

为了提高人民素质,在萨达姆的领导下,伊拉克成了阿拉伯世界第一个无文盲国家。

对此,很多人都说,萨达姆注定要成为震惊世界的人。

要想说清楚“为何萨达姆注定要成为震惊世界的人”实在太难太难,不过我们还是从以下这三点进行分析。

底格里斯河的孤儿

1937年4月28日上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北的底格里斯河河畔提克里特镇贾村的一间小土房里,一位名叫萨布希·塔勒法希·穆斯拉特的妇女生下她的儿子。

新生子身材瘦瘦长长,面堂黑红,一头卷卷曲曲的头发服帖粘在头部,他的哭声很响亮,甚至隔的病房都可以听到,看着眼前的孩子,站在床前的老者感慨道:“贺喜,贺喜啊!天降雄狮,将来啊,一定可以成为奇才!”

然而,他的出生并非是一件喜事,在他的摇篮里没有放置鲜花和发出芳香的香水,当他呱呱落地后,也没有人用金色汤匙给他喂饭,这是因为生出来就是孤儿。

萨达姆出生的第二天,家人为他起好名字,而这个名字也似乎预示着萨达姆的一生。(萨达姆在阿拉伯文中解释为“起来战争”的人)

萨达姆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辛,10岁之前,他生活在自己出生时的小土房里,来往于舅舅和易卜拉欣哈吉叔叔家。

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萨达姆不得不直面命运带给他的挑战,也不得不直视埋藏在他内心的孤独感。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对萨达姆的成长是有利的。

这种环境可以让他摆脱个人的沉溺,在童年时代,他必须要像男子汉一样面对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生活困难。

萨达姆虽然出身不好,但他确实是个很好的人,他对童年朋友非常好,虽然自己脾气不好,但他从来不对朋友们发脾气。当他看到有的小伙伴穿的长衫烂了,就立刻脱下自己的衣服赠送给对方。

回到家后,家人问:“你出门时穿的衣服哪里去了?”

他每次都心安理得地回答:“给我的朋友了,他的长衫不能穿了。”

面对家人的责怪,萨达姆也不以为然,他不会因为家人的反对就不帮助朋友。

可见,童年的一切一切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他。

十几个世纪后,萨达姆在伊拉克一次党的领导人会议上说:“我将努力使自己成为众多火花中的一束,无论能发出多少光,我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柄剑,但希望不是唯一一柄。”

让人民富足,让社会有序,是萨达姆作为统治者的宗旨,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军队、石油和知识

首先是军队。

伊拉克在不到九年的时间里,就组建了一支强有力、训练有素的军队,而这一切,是萨达姆的功劳。

萨达姆将伊拉克军队看作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保护神。伊拉克军队建立于1921年,曾参加过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斗争。1941年,它参加了反英起义,1958年参与了推翻费萨尔王朝的斗争等。

考虑到伊拉克军队对国家的重要性,萨达姆因此努力为军队装备现代化武器,伊拉克政府正寻求核武器,这已经不是秘密,萨达姆对自己部队的战斗水准还是相当自信的。

到了1980年,伊拉克的军事实力与1968年时已不可同日而语,根据西方军事国家的分析,1979年萨达姆接任总统后,伊拉克军队拥有25万人,2500辆坦克和700多架战斗机。

萨达姆一直都是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他人相处,他虽然没有当过士兵,却会让士兵觉得他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萨达姆担任总统后,也身兼武装部总司令一职。

他经常对部队进行一些例行访问或者是出乎意料的临时访问。为了加强和部队人员之间的关系,萨达姆经常会访问各个军事基地。

萨达姆一大早就出发了,然后跟战士们一起用餐,耐心询问战士们的工作和个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果能解决,他就尽量帮他们解决,同时也会积极对他们进行忠告。

除此之外,萨达姆还向妇女打开提克里特空军事学院的大门,让妇女们有了能参军的机会。这一点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难得之举。

收回石油和扫盲运动是萨达姆在任期间引以为傲的成就。

想要组建强大的军队,首先要跟上的就是经济实力,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根本谈不上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伊拉克本身就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这本身就是生财致富的关键点。

但是在1968年,石油却被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如何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当时萨达姆最要紧的事。

从1972年到1975年,在萨达姆的努力下,基本完成了石油企业全部国有化。

石油国有化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萨达姆便展开了扫盲运动。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萨达姆的亲身经历,他永远不会忘记,要不是自己吃尽苦头,排除一切困难,坚持接受学校教育,现在的他恐怕只是一位头脑简单的农民,而并非是国家领袖。

但是想要在伊拉克开展扫盲运动,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的思想观念还是非常保守的。好多年前,人们曾尝试打破旧的传统约束,父亲们也想让家里的女儿去学校接受教育,但是父亲们的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伊拉克在1968年之前,也曾进行过几次扫盲计划,在巴格达和其他地方办过夜校,但是由于学生们缴纳不起学费,这些学校里的学生逐渐减少,最后都关门了。

为了尽快落实扫盲运动,萨达姆多次跟官员们开会进行细节商讨并制定出三个方案。

首先:三年扫盲计划

其次:五年扫盲计划

最后:男人五年,妇女七年扫盲计划

萨达姆选择了第一个方案,因为时间快,覆盖率广,男性女性都能同时顾及到。

他们首先进行了一次大范围普查,确定巴格达市的文盲人数和国民的教育水准。委员会规定,文盲指的是14岁到45岁之间的男人或者妇女不会阅读、写信或者进行简单的算数运算。

1978年12月刚开始,扫盲运动便如火如荼展开了。教师人数为6.2万,正式登记参加的学生人数达到125万。

然而,政府当时预估的扫盲人数只有75万,如今超出50万,该怎么办呢?

萨达姆立刻和政府部门开会,重新修改了方案。

这样一来,伊拉克人民便怀着极大的热情参加到了这次的活动中,人民的参加也说明了一点,大家对知识是有渴求的,他们也希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光让人民学习也不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在学校会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为了拿出满意的分数,大家在平时也会更加努力。

那个时候没有考试,该怎么办呢?萨达姆想出个好办法,他让政府制定相关条款。不认命文盲做任何工作,不给文盲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文盲也不能申请银行贷款,不能得到某些专业、手工业执照等。

为了能让大家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萨达姆甚至规定了处罚。

比如不去学校上学的,就直接罚一周禁闭,一个月内无故旷课的,就处罚两天的监禁等。

在萨达姆的严苛要求下,这项运动有效果了。在两年内,有12个省提前完成了扫盲运动。

萨达姆之所以这么重视扫盲运动,是因为他将这次运动看作是同敌人进行的一场斗争。他考虑的没有错,如果一个城市里的人文化水平太低,那么真正到了战场上,也发挥不出他们的真正作用。

而因文盲造成的愚昧、落后、贫穷更是国家潜藏的敌人。

萨达姆的目的

由此可见,萨达姆的思想根植于阿拉伯的土壤中,他的决策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他是真正为人民考虑的领袖,不管是从军事上来说,还是从石油(经济)上来说,亦或者从扫盲文化运动(文化)上来说,萨达姆的决策都起到了助于政治稳定的显著作用。

虽然我们无法详细说明“为何说萨达姆主动要成为震惊世界的人”这道论题的答案,但以上的三点也确实是萨达姆之所以能有所成就的关键因素,您觉得呢?

0 阅读:0

感人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