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已经运行了20年,当初投入的2500多亿元,如今回本了吗?

司空知山海 2024-06-27 18:42:5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1994年12月14日,在整个世界的瞩目之下,一项伟大的建设工程拉开帷幕,那就是三峡水利工程。

2006年,大坝主体竣工,2020年,整体竣工验收完成。

漫长的工程建设过程总共分为三个阶段,国家为此投入上千亿人民币的成本,决心可见一斑。

如今多年过去,有人提出质疑:

在成本损耗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三峡工程恐怕并不能像人们最初期待的那样给予理想的经济回报,20多年过去了,而回本的那天还是遥遥无期。

为何会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三峡工程真的还没有回本吗?

准备充分,全力投入

2001年8月,广东四会等地的老百姓热热闹闹地举着旗子、带着大鼓,早早等候在道路两旁,喜气洋洋地欢迎他们的新家人。

没过多久,他们的迎接对象出现了。

这是一群拖家带口、从重庆巫山大昌镇迁徙到四会的同胞。

他们脸上的表情非常复杂,有刚刚来到陌生地方的迷茫无措,还有看见当地同胞热情欢迎的感动,也夹杂着一些莫可名状的期待。

以后,家乡将成为记忆中的珍藏,而四会就是他们新的家园。

在道路的上方,悬挂着这样一条横幅,上面写道:“向勇于奉献的三峡移民学习、致敬。”

没错,这一群背井离乡的重庆人,正是为了国家重点工程而做出牺牲的三峡移民。

从1994年12月14日工程启动开始,湖北和重庆两个地区的人民群众,因施工范围的拓宽而陆陆续续离开家乡,到其他省市安置。

总共130多万的移民人数,工程拆迁、设施新建、移民安置,这些都是不小的投入。

为了最大程度上满足移民的需求,协调各方矛盾,政府做出了诸多努力。

在政府专项投资分析文件中,库区移民工程的总体投入资金大约为400亿人民币。

另外,考虑到项目收尾阶段的投入,以及货币币值的变动情况,还需要做出69亿元左右的动态变化空间。

移民只是整个工程当中的一个方面而已,但光是移民,国家投入就已经高达400多亿人民币,这是相当庞大的成本消耗。

除此之外,枢纽工程的建设也属于消耗资源最多最快的板块。

虽然名字里带着工程两个字,但项目的主体建设可不仅仅是在地施工那么简单。

基础设施的材料、加工工序、组装工序,以及人工成本,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钞票。再加上设施落地、投入使用、维护等等纷繁复杂的流程,成本只会水涨船高。

除了基础设施之外,软件硬件和平台搭建,技术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消耗,以及可能面临的推倒重来的某些工程段,都会造成成本的不断叠加。

在2006年中央政府公布的三峡工程资金情况中,关于工程的最终投资总额,有关部门给出的数据是2000亿元以上。

不过,根据一些内行人士以及工程参与者的公开发言来分析,有部分专家认为,工程成本的动态数据其实已经有了2500亿。

2500亿,对于个体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不会触碰到它的边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2500亿同样也是不容小觑的投入,是极具风险的投资。

因此,从计划到落地,整个三峡工程都携带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要想一口气拿出2500亿砸进工程当中,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三峡工程资金分配大概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纯投入阶段。

没有任何回报可以即时展现,工作人员只能凭着对自身理念的自信和莫大的勇气,先把资源填进区域之内。

这个阶段,有些类似于风投企业对风投对象前期融资时期的支持。

一直到2003年机组正式开始投入使用之前,资金都处于单向的消耗状态。

第二个阶段是工程出现回报,产生经济效益的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依靠的,还是电力系统的作用。

首批机组在2003年开始发电,创造能源价值,这一部分收入,能够填补同时期的部分资金投入缺口。

所以第二个阶段,属于是有出有进的阶段。

熬过了第一个阶段,到达当下节点,工作人员信心倍增,人人干劲十足。

与此同时,国家对三峡工程还有政策扶持,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把葛洲坝发电厂划到工程当中。

电厂每年的收入是个不小的数目,加上机电组发电价值,基本上能够实现收入和支出的持平。

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国家不需要再投入额外的资金,整个项目能够实现良性运转。

同期持平,没有空缺,但第一阶段产生的投入空缺又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第三阶段来持续发力了。

大约从2006年开始,三峡阶段一边建设一边营收,资金投入产出已经出现了结余的情况。

也就是说,同一时间范围内,进的钱比出的钱更多。

这部分盈余资金,就可以用来覆盖第一阶段的成本投入。

总的来说,政府的财政规划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虽然投入成本很高,但盈余同样也不容小觑。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工程建设整体情况一片向好,如今三峡投入运转20多年,经济效益同样也是极为可观,但仍然有人提出,三峡的收益还不能完全覆盖成本。

他们说,2500亿毕竟不是小数目,要想完全实现盈利,至少现在还达不到。

资金投产,解答质疑

一部分人对于三峡工程的质疑,首先就体现在资金上。

三峡是一项国家级的重点工程,它的运转情况,切实关系着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可以说,三峡的营收与老百姓的民生息息相关。

如果它在20多年的时间里都无法实现完全的创收,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之为一个成功的工程。

部分人看到的,是三峡作为发电站的价值。

单纯从电力能源的市场情况来看,有这样的质疑,其实也很正常。

可问题在于,看待三峡作为发电站的价值,不能仅仅把电力能源当成单纯的商品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光是2020年,三峡发电站就累计生产了1031亿千瓦时的电能,而且还是质量极高的清洁电能,没有对环境造成额外的负担。

这个电能生产量,已经打破了世界纪录,属于遥遥领先的水平。

而清洁电能又有怎样的经济价值呢?第一,它能替代非清洁能源,从而降低国家对环境的补偿投入。

像传统的火电站,以标准煤为原材料,原件成本高昂不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这样的能源发展模式,并不符合我国一贯提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使用水力发电,建设高效能的水电站,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发电模式的不足,产生新的经济效益。

另外,三峡的电能并不完全是商品,它更像一种能源工具,能够支撑国内众多工业部门的持续发展。

金属加工需要电力保障,机械组装需要电力保障,技术实验需要电力保障……电力能源的应用场景无处不在。

如果按照行业的平均数值来计算,1031亿千瓦时的电能,就可以保障1.4万多亿的生产总值。

这样直观的经济效益,已经很能够说明问题了。

曾几何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的顾问就已经对这个质疑做出过正面的回复。

早在2013年12月,三峡工程已经收回了投资成本。

当时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只有980亿千瓦时左右,还达不到世界领先的水平,不过可以算成是上游水平。

和世界第一的伊泰普水电站相比,我们的装机容量更高,产出数量却落后,这是值得改进的地方。

不过包括集团顾问在内的很多内行人士,都没有对此感到过分焦虑,因为我们的三峡并不仅仅是个水电站。

三峡是个综合性质较强的工程,它除了要发电之外,还需要兼顾水利、防洪、航运等诸多方面的建设。

精力和资源分散开来,无法像单一的水电站那样集中,产出量比不上别人也是正常的。

顾问的分析也是在告诉大众,要评价三峡工程的价值,就不能仅仅从电力能源这一领域来评价。

而他提到的要点,正好也是网络平台上第二种质疑的答案。

多重价值,无可限量

除了产出不能回本的质疑之外,网络上还有另一种质疑的声音。

有人认为,三峡根本不值得劳民伤财,因为它的价值区间是有限的。

遥想当初百万群众移民,硬生生断掉自己的根,虽然有了经济补偿,但情感上的空白是钱所不能弥补的。

为了三峡,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建设的城镇被淹没到水下,成千上万的工人、专家呕心沥血,无数人硬生生熬白了头发。

一个电站,真的值得吗?

提出这个质疑的人,首先就忘记了一点,也就是三峡集团公司顾问提到的重点,三峡并不仅仅是个电站。

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延伸到了非常宽泛的领域。

先来看看经济价值,直白点看,就是生钱的方面。

上文提到的发电是一个主要方面,除此之外,航运、旅游、水产养殖、农业等方面,三峡也是贡献颇丰。

三峡工程优质的蓄水条件,直接改变了湖北和重庆两地中间的航运条件。

吃水线能够满足船只航行的需求,优越开阔的水面条件又能尽可能减少航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

大宗货物运输,从前总是充满惊险。

而三峡航运功能成熟之后,水上运输条件愈发成熟,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也更加安心。

至于旅游,这完全不用多说,今时今日,三峡已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景点。

水利工程带来的美好生态环境,让景区内自然性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而三峡建设的过程,又使得景点充满了人文色彩。

一个兼具自然特性与人文特性的旅游景点,可供挖掘的优势数不胜数,每一次到达三峡,游客都能获得全新的体验。

水利方面的经济价值,包括农业用水的灌溉,以及长江四大家鱼的产卵繁殖等等。

整个长江经济圈,都被三峡工程很好地带动起来。

社会效益方面,三峡建成之后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

其中最直观的,当然就是防洪和治旱。

2020年8月,长江第五号洪水洪峰来临。

如果没有三峡的存在,如此迅猛的洪水将会摧毁人类美好的家园,吞噬不知多少条宝贵的生命。

可现在,一道三峡傲然屹立在洪水与老百姓的中间,挡住了来势汹汹的猛兽。

荆江河段的安全,由此也得到了保证。

经历过1998年那场洪灾的人们,再看到2020年的变化,忍不住落下泪来。

2011年的旱灾,三峡水库同样在灾难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下游放水,加大流量,皲裂的土地得到滋养,灾情也有了大大的缓解。

一座三峡,岂止是一座水电站那么简单,它承载着无数国人的心血,也尽职尽责地反哺着民众的生活。

结语

有着上千亿投入的三峡工程,并不是无用功,更不是鸡肋,而是至关重要的枢纽。

它兼顾了经济效能和社会效益,在支撑国家生产部门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无穷无尽的希望。

参考资料

1031亿千瓦时!三峡电站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 国务院国资委

三峡集团顾问:三峡工程已收回投资成本 人民网

年终回访丨三峡移民二十载,故乡的山水仍魂牵梦萦 南方网

1 阅读:2

司空知山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