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的丁盛最后一次进京申诉,老首长黄火青帮他签了字,后来如何

近现代史源 2024-06-23 09:11:37

开国少将丁盛,1976年因涉及“两案”,被免除了南京军区司令员职务,后来虽念及功劳免予起诉,但被开除了党籍军籍。对于这个处理意见,丁盛本人始终不认可,从1982年开始向组织申诉,一直到99年去世之前,他都没有放弃。最后一次进京申诉是在1998年,当时丁盛已经85岁了。

丁盛有一位老首长,叫黄火青。解放战争时期黄火青在东北任职,对丁盛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建国后黄火青领导法政工作,担任过最高检检察长。审理“两案”相关人员时,黄火青是负责人之一,特别了解那些历史和案件。丁盛82年被认定是“从犯”,免予起诉恢复自由,黄火青也起了作用。要知道不少有严重牵连的四野干部,是定罪判了刑的,丁盛却没有。

十几年来丁盛不断递材料,主要是跟总政治部打交道。黄火青虽然早就退休了,但也关注着这件事。他认为丁盛军政生涯有功有过,76年8月会见上海的马天水等人,是很不应该的,无论丁盛主观动机如何,都难以自证清白。黄火青没有否认丁盛的过失,但综合其一生经历和表现,倾向于恢复丁盛的党籍,这也是丁盛多年来的主要诉求。当时总政治部办理此事的原则,是“案子不能翻,待遇可以酌情提升”。黄火青晚年,打算帮助一下丁盛。毕竟时移世易,丁盛的问题似乎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敏感。

1998年8月,丁盛在子女陪同下最后一次前往北京,专门拜会了自己的老首长黄火青。黄老比丁盛的年纪更大,此时已是97岁高龄。黄火青告诉丁盛,近期邻国印度在搞核试验,对周边局势是一个隐患。丁盛可以从军事国防角度,写一篇分析文章,给高层提提建议,然后再自然而然地附上自己的申诉材料,请组织帮助解决。

丁盛闻言茅塞顿开:之前他来京申诉,总是急于强调个人的情况和诉求,还是老首长黄火青工作经验丰富、提的办法很好。而且丁盛跟印度这个国家,确实是很有渊源的,并非刻意写材料。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丁盛奉命指挥了关键的瓦弄之战,给印军留下了很深的阴影,那一战也是丁盛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笔。后来他凭借过人军功,先后出任广州、南京两大军区司令员职务;再然后就是1976年的事情,丁盛从顶峰突然坠落。

黄火青对于老部下,是十分关爱的。丁盛写好材料后,黄火青专门在末尾加了几句话,并签上自己的名字。黄老并不要求给丁盛平反、翻案,而是建议考虑恢复党籍。黄火青对于“两案”是有很高话语权的,作为亲历人和专家,他的意见自然会引起重视。当年他担任最高检检察长,是副国级领导干部,总政治部这一次看到申诉材料后,反应跟前几次明显不同,毕竟上面有黄火青的签字。答复是:由军委纪委调查后处理。

丁盛彷佛看到了希望,十分高兴,此前的多次申诉,还从未得到过如此回应。调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丁盛和家人谢过黄火青后,返回广州等待消息。然而经过数月的盼望,1999年1月结果出来了,还是那熟悉的字眼:可以改善待遇,不能恢复党籍。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连黄老出面都改变不了结果,丁盛一时间难以承受打击,病倒住院了。黄火青给丁盛打去电话,事到如今也只能劝慰老部下看开一点,不要心理负担过重。

1999年9月,丁盛弥留之际叮嘱老伴孟文虹及子女:要继续申诉。其实确如总政治部安排的那样,丁盛晚年的生活待遇及医疗待遇,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其实丁盛最后住院时,已经不是师级干部医疗标准了,实际享受的是军级待遇。他曾在广州军区任职多年,那里老四野的人极多,不乏丁盛的旧日下属,当地相关部门和同志对待丁盛是很好的,没有因为政治问题而另眼看待,在小处经常给他开绿灯。丁盛病故后两个月,他的老首长黄火青也溘然长逝,享年98岁。

2 阅读:1057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