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5岁出任上海市委书记,晚年帮助过老上司粟裕,儿子获中将军衔

近现代史源 2024-06-01 22:22:40

“陈粟”大军中,有一位十分优秀的后勤干部,叫汪道涵。华东野战军时期,汪道涵担任过关键的山东军区军工部部长,为我军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汪道涵的能力,得到两位首长充分信赖,后来三野大军南下,首长们点名带汪道涵离开山东,可见他的专业工作非常扎实有效。

其实战争年代汪道涵的名气还不算太大,他的事迹更多集中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但熟悉人民军队历史的读者,也许早就对他耳熟能详。汪道涵是安徽省嘉山县人,1915年出生,曾在南京中学读书,学习成绩很好。1932年,17岁的汪道涵考入上海交大。

随着接触共产主义思想越来越多,年轻的汪道涵发生了很大变化,1933年加入党组织。入党之后他在家乡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积蓄革命力量。全面抗战于1937年爆发,汪道涵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投身抗日事业。第二年他参加了新四军,进入高敬亭第四支队,从事战地服务工作。皖南事变后汪道涵没有灰心,他和同志们一起积极重建队伍,见证了新四军的再次发展壮大,队伍规模甚至远超皖南事变前。

1946年老蒋挑起内战,汪道涵奉调前往山东根据地,主要从事财政以及军工工作,为我军提供了大量物资支持,是华野的重要后勤干部,在这一时期尤其得到“战神”粟裕大将器重。1949年汪道涵随军南下并留在了浙江,他发挥财经工作特长及经验,全力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社会和政权,获得当地百姓好评。

由于成绩显著,汪道涵被调到中央工作,成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66年,汪道涵也受到一些人的猛烈冲击,处境十分困难,但他刚正不阿没有妥协,被免去职务甚至一度失去自由。

拨乱反正时期,汪道涵情况明显好转,重新出任领导职务,成为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1980年汪道涵来到上海,担任了市委书记。他全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在关键的大上海做出了成绩,显著改善城市经济和发展环境,群众收入及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八十年代,一批老干部离开了重要领导岗位,比如汪道涵。他是主动退下来的,当时全国都在推行干部年轻化,老一辈的觉悟普遍很高,离开一线给新人提供机会。汪道涵也不算全退,他改任市政府“顾问”,继续发光发热。

汪老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同志,帮助非常大,江同志始终敬重汪道涵,并尊重前辈的意见建议。汪道涵还为两岸和平做了贡献,“汪辜会谈”中的“汪”,就是汪老,后人不该忘记他为国家统一付出的努力。汪道涵人品高尚,1994年积极推动老上司粟裕的平反事宜,并最终促成此事。

除自身贡献显著外,汪老还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叫汪致远。汪致远担任过我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获得了解放军中将军衔,从这个角度看,他的军内职级超过了父亲。汪道涵早年虽曾是华野干部,但建国后没有参加过授衔。2005年,90岁高龄的汪老病逝。

2 阅读:1018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