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倘若日本听从此人计划,侵华结局难以预料

文史风云 2024-05-31 23:48:23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九一八事变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切齿痛恨的奇耻大辱。

而给我们带来这份耻辱的人,除了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张学良和蒋介石之外,还有以1.6万关东军兵行险招的日本军事奇才,被誉为昭和三大参谋之一的石原莞尔。

石原莞尔不仅帮日本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 ,还给日本参谋本部提供了一套极其具有可行性的侵华方案。

如果当时日本按他的方案来,中国即使最后获得胜利,也必将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

军国主义之妖

1889年,石原莞尔出生于日本山形县。

其父是一名狂热的军国主义拥趸,从小就给他灌输了不少的激进思想。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经济高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 ,日本人资本原始积累不足,和海外市场狭小的短板,也随之日益凸显。

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日本鼓吹殖民主义,对一衣带水的中国发起了甲午战争。

靠着清政府的赔款,成功完成了原始积累,工业化建设也直追西方列强,成功跻身世界一流国家的行列之中。

随即又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首次创造了黄种人打败白种人的记录,将伪列强沙皇俄国干翻在地,并夺得了俄国在东北的大量铁路矿山权益。

正所谓食髓知味,有了这两次豪赌的刺激,日本人开始把军国主义当成了万能灵药,举国上下都在鼓吹扩张思想。

石原莞尔就是这种社会思潮的集大成者。

不同于其他军国主义者的无脑狂热,石原莞尔对于军国主义,是有一套系统全面且行之有效的规划的。

石原莞尔的第一个领路人叫南部次郎,南部次郎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外交家。

1905年 ,石原莞尔在中央陆军幼年学校进修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南部次郎。

南部次郎在与他深谈后,被这个年轻人的睿智明达深深折服 。

并把他当成了可以传授衣钵的继承人,将毕生所学对石原莞尔倾囊相授。

老外交家几十年的智慧积淀,对石原莞尔的世界观塑造,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影响。

石原莞尔就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明决战学说。

他认为,人类文明这几千年的历史,本质上都是由当初从中亚迁徙的两支民族主导。

这两支民族,一支占据东亚,一支占据欧陆。

在过去几千年中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各自的区域不断兼并融合。

但总体而言,东方文明在过去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都处于领先地位。

直到最近两三百年,西方文明异军突起,赶超了东方文明。

在他看来,当年从中亚高山分道扬镳的两大文明再次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也意味着两大文明,必将会有一次终极对决。

石原莞尔认为,带领西方文明发起决战的,很有可能就是美国人。

而东方这边,过去是以中国为主导,但现在的中国积贫积弱,已经无法承担领袖群雄的重任。

遍观东方诸国,只有他们日本才能代表东方队出战。

但日本地狭民贫啊,为了增加胜算,必须向东亚大陆,也就是中国扩张,把东方的资源都整合在日本旗下,为最终到来的日美决战做准备。

石原莞尔这套理论 ,基本上就是后来大东亚共荣圈的雏形了,本质上是为日本人的侵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但笔者认为,石原莞尔本人是真的这么认为,并为之付诸实践的。

他的狂热与理智,与其他军国主义分子大不相同。

窥伺中华

继承了南部次郎的衣钵后,石原莞尔又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大学。

但由于他年少得志,恃才傲物,平时得罪了不少同校师生。

按当时日本陆军幼年学校的规矩,前五名的学生可以得到天皇赠送怀表或佩剑。

以当时石原莞尔的成绩,本来稳入前五之列,可校方就是看他不顺眼,硬是把排名弄到了第六来恶心他。

在日本陆军士官大学学习期间,石原莞尔依旧不改恃才傲物的本性,把本校的老师又得罪了个遍。

按规矩,陆大毕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可以进入日本军部任职。

结果毕业的时候,石原莞尔又被校方摆了一道,把他扔到驻中国汉口派遣军工作,企图让他 远离了日本的政治中心。

殊不知,这正是石原莞尔求之不得的事情。

他早就想找机会,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个他毕生为之奋斗的征服对象了。

在中国工作期间,石原莞尔经常白龙鱼服,化装成贩夫走卒,甚至是乞丐等下层人士,游遍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浙江、福建、四川、河南等省份。

好几次身陷兵匪之间,几乎丧命。

在游历完大半个中国后,石原莞尔认为中国“无官不贪,无民不刁”。

这样的国家已经腐朽到骨子里了,日本只需一击可破之。

插一句题外话,在游历中国期间,石原莞尔还结识了日后引发九一八的另一个罪魁祸首:板垣征四郎。

两人在侵华问题上,有着高度雷同的见解,由此成为了一生之友。

板垣征四郎

从中国回去后,石原莞尔被日本陆军部保送到了德国继续深造。

在欧洲留学期间,石原莞尔对西方发达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深感日本跟世界一流国家之间仍有巨大差距,吞并中国迫在眉睫。

但当时日本的军界大权,仍被萨摩藩和长州藩两大藩镇把持,这两大强藩是倒幕运动的发起者,把控国家已经数十年,军队高级岗位基本被他们完全垄断。

石原莞尔出身寒门,人际关系又经营得一塌糊涂,在阶级固化严重的日本军队,根本没有出头之日,空有一腔抱负也只能干瞪眼,混了六七年也只是个底层的陆军教官。

直到1928年10月,开国功臣集团被裕仁天皇斗败,石原莞尔乘着时代的东风,被任命为关东军参谋。

裕仁天皇

在关东军任职期间,石原莞尔两次组织参谋旅行,对东北的山川河流、人文风俗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考察回来后,石原莞尔发表了他最终战争论的结晶之作:《国家前途转折的根本国策——满蒙问题解决方案》。

方案主张,日本应该效法满清,把关外从中国身上割离,使得满蒙成为日本大后方。

进而在关内扶持亲日势力,把中国的军阀都拉上日本的战车,为日后的大决战做准备。

这份大作一出,顿时在日本政坛掀起轩然大波,各路政要纷纷将之奉为圭臬。

据说就连裕仁天皇,也对这份“隆中对”爱不释手,将之放在御案上以供每天阅读。

当然,这份方案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使得石原莞尔成为全体关东军的偶像。

在后来的九一八事变中,关东军之所以敢于违抗东京大本营的命令,冒着杀头的风险,跟着石原莞尔擅自行动,便是得益于这份计划书的鼓动。

就在石原莞尔在日军内部疯狂吸粉的同时,外部的政治环境,也在不断地推动着他的计划向现实转变。

真可谓是时来天地皆同力啊!

石原莞尔刚到任的时候,恰逢东北王张作霖,被他的前任河本大作炸死。

张作霖

张学良上台后,由于跟日本有不共戴天的血仇,于是便选择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

张学良企图把南京国民政府的力量,引入东北这一做法,激怒了对东三省垂涎已久的日本人。

而在两年后,蒋介石于中原大战中打败冯玉祥和阎锡山等军阀,南京国民政府隐隐然有了统一天下的趋势。

在这种环境下,原先主张蚕食东北的论调,迅速失去了市场。

而以武力强夺东北的声音,则大行其道。

与此同时,欧美列强在1929年之后爆发了大萧条危机,深陷泥潭无暇他顾。

另外一个利益相关方苏联,当时刚刚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精力都放在经济建设上面,绝对不会跟日本在东北大打出手。

而日本自己受大萧条的冲击,国内出现大批失业群体,日本政府为了消灭这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只好疯狂扩军,把他们吸纳到军队里头。

这些失业农民和工人,都迫切希望改变自身的处境。

那怎么改变呢?

答案毫无疑问就是对外扩张,把自身的苦难转嫁到中国人的身上。

这些激进的中下层军人,鼓吹狂热的军国主义扩张思想,被后人称为皇道派。

与皇道派相对应的,是以日本传统精英阶层为代表的统制派,这些人主张的是稳健蚕食的扩张方案。

两伙人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石原莞尔敏锐地意识到了,国内的暗流和外部政治气候的变化。

自1930年开始,他就紧锣密鼓地筹划吞并东北的军事行动,试图绕过东京大本营,来一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为此,他积极奔走,与早年认识的密友,时任关东军高级参谋的板垣征四郎一起,私下联络关东军中下层军官,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彻底架空了关东军高层。

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么大规模的结党营私,东京总部再怎么迟钝,这个时候也已经收到消息了 。

日本高层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张学良毕竟是名义上的南京国民政府副总司令,此举一个不慎,可能会引发与中国的全面战争,甚至会引来列强的干涉。

为了制止石原莞尔的军事冒险,东京方面派出军舰威慑关东军,统制派大佬永田铁山甚至亲自驾临关东军总部,警告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不许轻举妄动。

永田铁山

石原莞尔满口答应,坚决表示没有这回事,成功骗过了东京政府。

但永平铁山走后,他却加紧了谋划,企图把生米煮成熟饭,逼迫东京大本营承认既定事实。

但行动前,关东军内部有些人却动摇了。

张学良那边毕竟有44万的东北军,海陆空配置一应俱全,是当时中国仅次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集团。

反观关东军那边,只有1.6万人,后方又不支持他们,这怎么看都是在找死啊!

可石原莞尔却信心十足,他说:“张学良只是一个只会躺在床上抽大烟的二流子,我对付他甚至都不用拔剑,只需木刀足矣!”

这话听起来十分狂妄,但石原莞尔却有这份底气。

按他原先的估计,攻占沈阳只需两天就足够了。

可在张少帅的神奇操作下,日军实际上只用了十几个小时就占领了沈阳城,接收了北大营。

可以说,没有张学良的配合,单凭石原莞尔这16000关东军,很难建立如此旷世奇功。

如果说这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那就未免太过小瞧石原莞尔了。

人家其实从一开始,就吃准了张学良的心思 。

自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就在中国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均势战略。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列强都瓜分中国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同时又不允许其他国家独吞,任何一个国家胆敢越界,必定会被列强群起而攻之。

比如说,1900年,趁着八国联军战争的当口,沙皇俄国曾浑水摸鱼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

结果遭到列强一致反对,英美利用强大的金融体系,借钱给日本人发动日俄战争,把沙俄军队赶出了东北三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甲午战争时期的三国干涉辽。

又比如1900年时,日本也想浑水摸鱼侵占厦门,结果被英美海军陆战队喝退。

有这么多成功案例摆在面前,中国的政治精英渐渐地摸索出了一套,以夷制夷的外交方案。

但凡事过犹不及,长期的路径依赖,让中国的政治精英对列强均势的依赖,近乎于迷信。

觉得没有什么是以夷制夷这味万能灵药,解决不了的 。

张学良

长期混迹于中国的石原莞尔,自然对中国人的这套心理一清二楚。

张学良的反应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否则借他几个胆子也不敢这么玩呀!

遗憾的是,张学良这次失算了。

正如前面所言,当时列强都有各自的问题。

中国精英引以为豪的均势策略暂时失效了,张少帅一失足成千古恨,反倒是成就了石原莞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开始,事情确实是按照石原莞尔的预想发展。

中国政府事后一点收复故土的意思都没有,反倒在1935年的《何梅协议》中,承认了伪满洲国。

这也不难理解,东北是军阀张学良的地盘,大军阀蒋介石从来都没有在那里行使过一点权力,丢了东北对他没有任何损失。

既然从未拥有,又何谈失去呢?更别说是收复了!

如果接下来,日本人在各路军阀和南京国民政府内部扶持亲日势力,把中国绑上对抗欧美的战车上,那中国的前途就很悲观了。

因为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做法,不会激起全体国民的反抗意识。

于是也就谈不上什么抗日了,顶多就是一些热血青年出来骂两句而已,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

不过,石原莞尔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九一八的成功,严重刺激了皇道派的神经。

正所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有了石原莞尔这个榜样的刺激,皇道派哪里还有耐心温水煮青蛙,直接就给快刀斩乱麻了。

这就导致,事情开始往石原莞尔最害怕的方向发展。

日本的力量都陷在了中国,拿什么去跟美国搞文明大决战啊!

更让石原莞尔绝望的是,他一向瞧不起的东条上等兵,居然在这种情况下主动作死挑战美国。

东条英机

石原莞尔虽奔走疾呼,但却遭到老对手东条英机的排挤,早早地失去了在政坛的影响力。

否则,日本听从石原莞尔的计划,侵华结局还真是难以预料!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383
评论列表
  • 2024-06-03 16:10

    国仇家恨不共戴天血债血偿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