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逃往台湾时,因飞机超重扔了几块破石头,如今成国宝之一

一更历史 2024-01-29 23:50:33

1948年底,国民党在南京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有人向蒋介石报告称:倒不如把一些珍贵文物立即迁往台湾。

很快,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签发批准文物迁台的文件,数以万计的珍宝分三批由南京迁往台湾。直到1949年1月29日,“昆仑号”满载第三批文物从南京下关启航。

前后三批迁台文物总体数量虽然只有存入南京的1/4,但它们可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不知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还是老蒋等人有眼不识明珠。就在南京国民党政府紧锣密鼓地将精品国宝运往台湾之际,有几块“其貌不扬”的破石头,因飞机超重而被留在大陆。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几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如今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它们就是大名鼎鼎的陈仓石鼓,更是有着“中华第一古物”的美誉……

石鼓的制造者为秦国第七位国君秦宣王,石鼓周身被工匠用石刻文记录宣王猎祭活动的四言诗。

这组诗共十首,刻在十块鼓形石上,意在“刻石表功”,托物传远”。

之所以将其称为陈仓石鼓,是因为石鼓出土于陈仓石鼓山,即今宝鸡市郊东南的十余里(现名宝鸡山)之北阪。

这里隔渭水与古陈仓城相望,属古陈仓城近郊区。虽然从外形看上去,这十面石鼓形状古朴,无金器之闪闪夺目,亦无玉器之温润无瑕。

但在考古界有这么一项共识“黄金有价字无价”,何况这十面石鼓通体镌刻一首长达600多字的猎祭四言诗,故称“石鼓文”,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字载体。

经后世多位金文专家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字形介于小篆与大篆之间。笔力雄健苍劲,是研究汉字形体演变与刻石书法非常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和古诗仪见之原勒的真迹。

就其内容而言,“石鼓文”发现于唐初的陕西凤翔县,后因韦应物、韩愈作歌宣扬,始为世人所注目。

李嗣真《书后品赞》曰:“史箍埋灭,陈仓藉甚。”故被唐代大诗人杜甫称之为“陈仓石鼓”。

历史上还有岐阳和岐州石鼓,以及太史箍鼓之称,陈仓石鼓具体来由最早追溯至春秋时代,距今已有2700年,出土传世也已1300余年了。

之所以会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文物”,就是因为其珍贵的历史价值。

郭沫若先生在《石鼓文研究重印言》中说:“石鼓诗不仅提供了一部古代文学作品的真实宝贵资料,而且更重要的贡献是保证了古典文学的一部极丰富的宝藏《诗经》的真实性。”

2700多年前的古人,把几块“鼓形石”当成挥毫泼墨的纸张,撰写的石鼓书法笔力雄健,为历代书家所仰慕,真乃研究汉字体演变的珍贵原始资料。

除此之外,陈仓石鼓还为研究秦史和古地名,古动、植物品种等方面提供了证据。

陈仓石鼓面世1300余年以来,历经时代的磨难,多次移迁,几经丢失,却又失而复得。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惨遭人为的破坏,致使原件的许多字迹模糊不清,甚至消失。

据历史记载,唐安史之乱时,为保存石鼓,将其易地掩埋。几十年后,战乱渐渐平息,韩愈故人在元和六年前后(811年)掘出,让这些稀世珍宝重见天日。韩愈观之,写作《石鼓歌》。

五代十国时,石鼓再遭劫难。王厚之《复齐碑录》记载:“经五代之乱,又复散失,亡其一。”

这一亡鼓,就指的是一面石鼓在战乱中不翼而飞。

北宋梅圣俞写诗曾记:“传至我朝,一鼓亡,九鼓缺剥文失行。近人偶见安雄床,亡鼓作臼中央。”

公元1052年,宋仁宗突发奇想,施以重金寻找失散的石鼓。九面石鼓很快被找到,最后一面在一个凤翔屠户家中找到。

据说,这个屠户不认字,一直以为它是祖传下来的磨刀石,每天都会用它磨刀。因为觉得石头很平整,还凿出一个小坑,作为米臼使用,以至于上面的字都被磨掉了大半。

十面石鼓完璧归赵,令宋仁宗大喜,他命人在每面石鼓上的文字槽缝之间填注黄金,为其装了金身,大观年间迁入开封保管(1107年—1110年)。

南宋时,金人将其迁于北京。历元、明、清均置于国子监内。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保护国宝,故宫开始了“文物万里大迁徙”。

从1933年至1944年,1.3万余箱故宫书画、铜器、玉器、古籍善本历经十一年,先后迁往上海、南京、四川。

1948年底,时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签发批准文物迁往台湾的文件,陈仓石鼓位列其中。

因为蒋介石等人不识货,加上飞机超重,又将这十面石鼓遗留于四川。

倘若蒋介石把这几面石鼓运往台湾,又破译其中奥秘的话,肯定会让某些人欣喜若狂。

毕竟当年他们败退逃往中国台湾时,携带许多篆刻铭文的青铜器,自诩“华夏正统”。

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就连石鼓都不愿意追随这些叛国者!一部陈仓石鼓面世流转的历史,足以见出时代变迁的沧桑。

解放战争胜利后,石鼓复迁北京,藏于故宫至今。

值得一提,宝鸡市博物馆如今藏有按照石鼓1比1仿制的“仿品”,它是马俭先生用精湛技艺,加上艰辛创作,完美复原出了原作神韵。

参考文献:

[1]杨帆.石鼓迁运路线图[J].中国书法,2014(22):28-29.

[2]阎敏.陈仓石鼓与石鼓文[J].文博,2007(06):65-67.

4 阅读:4726

一更历史

简介: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