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莲都最美13大中国传统村落,山水之间秘藏秀丽风光

古村记实录 2024-03-03 12:19:20

浙江,丽水,莲都区。

莲都区历史悠久,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时称括苍县,唐大历十四年(779年)改为丽水县,2000年7月设立莲都区。这里山清水秀,随意走走逛逛,便可体会到山水村落的美好。

一起来看莲都名列中国传统村落的全部13个最美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西溪村

西溪古村落。位于莲都区雅溪镇,地处丽水东北方的深山之中,一个隐世而居的古朴村落。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西溪村素有“耕读传家、文化兴村、以德治村”的优良传统,故誉为“千年西溪”。这里的西溪,山水环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有着原生态淳朴的生活方式。

西溪村落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山环水绕,景色秀丽,迄今1200多年的历史。村落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古时西溪,农商兴盛,是莲都区西北角主要农贸集散地。

据介绍,宣德年间李舒率族人迁移至此,以耕读传家,是为西溪之始祖。朱氏来源于江西婺源,南宋建炎二年定居于此。如今,古村里的居民大多姓李、朱。

快到西溪时远远可见一座牌坊立在村外,上书“千年西溪”。再往里走,村口是一座古廊桥,记载着西溪的历史,记忆着西溪人的喜怒哀乐。有诗曰:“人间万派总东流,唯有西溪水不同,一带回环浸日落,半弯曲抱映朝虹”,西溪由此而得名。

2 丽水市莲都区联城街道官桥村

联城街道官桥村地处烈孝崖的东南麓,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历代多有贤人。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内古民居、古庙宇、古遗迹及摩崖石刻众多,传统建筑面积约有6000平方米,全村共有12处不可移动的文物。

据记载,唐宋时期,官桥村属丽水县和乐乡保安里,宋代末年改官桥里,而官桥之名,始于何时,目前无法考实,但最晚当在宋代,宋代时,村东有座古木桥,由官府修建和管理,所以就把村子称为官桥。官桥,古道要津,兵家重地,始创于隋唐的曳岭古道穿村而过,官桥市、官桥渡、官桥铺一应俱全

官桥村有着深厚的慈孝文化底蕴,是远近闻名的慈孝之村。走进村落,随处可见孝字,以及孝德门、烈孝崖、孝悌墙、孝烈墙、孝园等,浓厚的慈孝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官桥村人传承慈孝文化朴素而又深沉的文化自觉意识。

明成化《处州府志》中就有记载祝大昌的慈孝故事。他侍奉在父母之侧,极为和顺父母之心。常常没有等到父母开口即将父母要办的事情做周全。祝公荣次子,幼年时随母亲陈氏躲避战乱至官桥村南山中,突然与乱兵相遇。母亲自投绝涧,祝昆悲痛不已,也跟随跳下。乱兵过后,乡亲发现祝昆挂在悬崖的一棵大树上,因此得救。母亲陈氏也得到当地村民及时救治,很快康复了。后人在祝昆母子投崖处的崖壁上,阴刻正书“烈孝崖”三字,这也是烈孝崖的来源。

村落历代文风盛行,历史上官桥科举兴盛,人才辈出,在宋元两朝,《宋元进士名录〉及通志,与郡县方志,有据可查的进士就有27人。加上祝氏宗谱所载有具体科名的进士共有81名,可谓江南第一进士村。

整个村落的民居坐落于峡谷之中,依白溪(即官桥溪)而建,鳞次栉比,平房大宅,古韵十足。村落内处处透露出古朴的气息,青石板路穿村而过,古民居群鳞次栉比,宗祠里的青砖和瓦当,都见证了村落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村中宽敞的广场,白墙黑瓦,修缮一新的林氏宗祠门口有“孝悌忠信”四字,林氏祠堂建于明初,距今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刚建起十几年,就因大火被毁后重建。祠堂内有两块石碑,分别是明永乐年间的林氏祠堂建造碑和明正德年间林氏祠堂重建碑。

3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松阴溪与瓯江中游汇合处,是丽水古老的“通济古道”的必经之地。村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因位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的首部,故得名堰头。青山环抱,翠竹拥簇,小桥流水,古樟弥盖,古朴自然风光与巍巍古堰交相辉映,具有独特的历史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进入堰头村,从堰首引水渠至三洞石桥约300米的距离,沿渠两岸千年古樟林立,树龄均达千年以上。这些古樟树高达20多米,最大树径超过4米,最大树冠达50多米。

整个古村落历史建筑众多,块石、卵石路面遍布全村,建筑基本保存着清至民国初的格局。青砖灰瓦马头墙,连绵成片。堰头村整个街区的巷、道路、弄、住宅等都较好的保留了徽派和浙闽赣建筑技艺传统风貌与历史格局。清代的“景星庆瑞”古宅、“懋德勤学”古宅为典型代表,值得一看。

4 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官岭村

藏匿于山中独守一片宁静天地,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早年古要道称为官路,因官路绕此越岭通青田县,俗呼官岭,村以岭得名。官岭村海拔450米,村里青瓦泥墙,保存完整。

这是一个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村中居民有90%以上姓江,据说江氏部落自先秦时被项羽击败,而迁徙于安徽,后迁与江苏镇江、丽水大水门、丽水莲都郑地村、官岭村。

官岭村现有48幢传统民居,其中6幢建于清代,风格古朴典雅。走进这里,可以触摸到那些满是时光痕迹的古老建筑。

走进村子古朴宁静韵味扑面而来。这里,黄灿灿的泥墙显得格外突出,村里的道路都是原汁原味的石头路,巷道四通八达,这里是画家采风写生的最好去处。

清末宣统辛亥年,村里出了贡生江逢源,家中树桅杆用的一对旗杆石还在,江逢源家当时应该就是村里的首富了,家境富裕也才培养得起读书郎。

村子建有江氏宗祠,村口的风水林非常茂密,重建的官岭村平水大王殿守护着村口,保佑一村风调雨顺。

5 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库川村

这里有古朴的民俗、久远的古宅、悠远的古道等秀丽景观,名列中国第4批传统村落。

据记载,库川村自隋朝年间开辟稽勾通京大道,唐昭宗年间,任处州郡守,朱光宗一世祖,往返于库川,望库川山水秀气,两溪相汇,四山环绕,特三世祖朱斗分派库川居住,繁衍后代,距今已有一千零四十八年。

如今的库川村落里,整个村庄的巷、弄、住宅等都较好的保留了徽派建筑技艺传统风貌,建筑基本保持着清代至民国初的格局。

布局呈“算盘型”,从村中穿过的河流为算盘中间的横梁。而河流上架着的桥为算盘内的直柱,俗称“档”。算盘上的珠子则是村中的房屋。以河水为分界线,上面两珠,下面五珠。两珠的一边房屋布局少,五珠的一边房屋布局多。

青砖灰瓦马头墙,起伏连绵翠烟袅。雕梁画栋、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二三百年古建筑群争奇斗艳。走入这里,可以感受最美的古建筑风韵。

村中的朱氏宗祠,始建于元朝至正二年(公元1324年)当时第十三世讳焕公立谱建祠堂,如今后裔称为祠堂太公。该祠堂坐落在金山脚下,座西向东。溪水由北向南经宗祠大门前,潺潺流水,曲曲前行。库川朱氏宏伟的祠堂,凝聚着朱氏后裔传承的精髓,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村落里父子儒林古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院,院子中间有块“父子儒林”的牌匾,值得一看。

6 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龚山村

位于雅溪镇龚山自然村四周群山环绕,宁静古朴的山间村落,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之间,古村落至今保留着传统风韵。村内多幢古民居建筑保存良好,祠堂牌匾、建筑雕饰、绘图题字等保存良好,整个村保留着质朴的古村风貌。

村落里龚氏宗祠值得一看,坐落在龚山村东头,背靠大山,依山傍水,是丽水市的一座保存完好的著名宗祠。祠堂建于清初,用上等纯楠木建成,雕梁画栋,工艺精湛,大门上方嵌着“龚氏宗祠”匾额,字体浑厚苍劲,正厅内悬着“追远堂”匾额,两边悬挂“文魁”“武魁”两块匾额。正对厅堂的是大戏台,全木质结构,拱顶飞檐,古朴敦实。

当你置身于村落之中,就能感受得到其地域特点、建筑艺术、时代气息。这样一座村落,或许神秘,或许优雅,或许淳朴,充满了令人遐想的空间。

7 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库坑垟村

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库坑垟村,坐落在峰源的大山深处,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库坑村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村中居民以李姓和叶姓为多。村庄被青山翠竹绿树包围,一条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将村庄分成南北两岸。

沿溪是一条悠长的小街,房屋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大多数民居仍保留着传统风貌,青瓦泥墙,木质结构,呈现出古朴自然的田园风光。

8 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赛源村

位于莲都区峰源乡的赛源村,以赛坑古民居闻名遐迩,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赛源村由葑垟自然村、小岭根自然村、赛坑自然村、金坑自然村组成。村内风景如画,其中猕猴峡、葑垟湖湿地、赛坑古民居更是引来众多游客“踏足”。

莲都赛坑古民居,有着当地的“江南小布达拉宫”美誉。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在山间错落有致的分布,别有一番意境。

赛坑是一座明末清初建成的古村,略带娇羞似地坐落在一个圆弧形的山坳里,青山为幕,绿树成墙,遗世独立地静默着。

村中老屋全是黄泥瓦房,一律依山而建,高高低低,参差错落,楼屋以两层居多,也有少数是三层楼的,以经块石为基石,以杉木板为墙体,还有部分楼屋是吊脚楼。

这里的吊脚楼,有着不一样的瓯越特色。楼屋的前廊大多置有“美人靠”,而且总是长长的牵连着。这些风情万种的“美人靠”长廊,让风景美丽同时,让休憩的行走者更觉实用。

9 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夏庄村

位于于莲都区峰源乡,一个宁静古朴较少人知的村落,却有着独特的人文风光和非遗传承,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

夏庄古村落里,最著名的要属复兴桥。复兴桥为八字撑木拱廊桥,自清咸丰八年(1858年)建成以来,就默默守护在这里,一百年来,它不仅仅是渡河的工具,更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复兴桥东西走向,全长31.5米,面宽4.2米,净跨29.8米,拱高3.5米,廊屋九间,梁架用四柱七檩,结构较简无雕饰。桥身自栏杆至拱架外壁铺钉风雨板。屋面施方椽、小青瓦,两坡顶。明间穿枋原有墨书题记,但因年久,现除“咸丰”两字外,其余字样已无法辨识。

桥上悬挂“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初一日重修”墨书匾额,记载重修钟山复兴桥有关内容,称其为丽、青、景三县交通枢细。可见古时当地商贸人文异常繁荣。

夏庄村复兴桥建造独特,是八字撑拱骨和三折边形拱骨组成的一种桥梁形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列为当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夏庄村的非遗传承跑马灯,历史悠久,于公元1407年由福建蒲田人到夏庄村落户传入,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跑马灯节目表现的是公元前33年汉元帝时昭君和番的场景,整个马灯队阵容庞大,气势雄伟,深受老百姓喜爱。

10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联济村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联济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庄四面环山,村内有两条溪流流过,一条主道直穿整个村落,房屋围路而建,村后山体环绕,梯田四伏,让整个村庄更显古朴、从容。

村内现有4处代表性建筑,明代的陈凤岳老屋、陈氏古民居一,和清代的陈氏古民居二、赵和堂等五户古民居。还拥有一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处州乱弹。

11 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梁村村

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梁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坐落在狭长谷地之中,有渥溪穿村而过,因此古称“渥川”。据《宣平县志》载,古时此地就有“白象卷鼻、飞鹤下田、天鹤孕胎”等十景。北宋时,梁氏定居后改名“梁村”。

梁村有较多古民居建筑,其中民国前建成的房屋有28幢。古民居占地面积17400平方米。走进村落,可以处处感受古朴人居的宁静美好。

梁村庙桥(廊桥)位于渥川溪(梁村溪)上游,石拱结构,桥全长21.5米,宽5.2米,桥屋七间(木结构)。始建于宋朝绍兴年间,重建于嘉庆二十四年,工程美观,造型精致。

12 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梅田村

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梅田村,梅田古道下的一个宁静古朴村落,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梅田古道得名于村名,由于梅田村正处于处州府到缙云的中间,大概是到处州府和缙云都是四十五公里的路程,全长90多里。 古时商贾挑夫、政要墨客路过古道时,都会在村里稍作休整。

梅田村的民房依山而建,重叠有序,依然保留着古村落的景象。尤其每年春天,村里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开放,美如仙境,让人魂牵梦萦。

13 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西坑村

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西坑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西坑因公元1272年,徐氏第176代孙显清公定居而名。到了西坑村口,就能见到建于乾隆7年(1742年)的徐氏宗祠,传承着徐偃王倡导的重仁义、讲仁爱的精神。

西坑村的古老屋舍,一层叠一层,错落有致,古风浓郁风光秀丽。据统计村里有明清古建筑80余处,包括古民宅、古祠堂、古戏台等,另有60余幢近现代民居,门楣上刻有“五福临门”“三元及第”“东海旧家”“紫气东来“等浮雕字。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0 阅读:0

古村记实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