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视界|古意新姿韵味隽永——读安多民肖形印

笔墨青丹国画 2024-06-11 15:21:19

安多民

文|王满平

我因为书法的原因,闲来兴致,又喜刻石治印。其实,在古人眼里,治印之道,只不过是“雕虫小技”。不过,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这种“雕虫小技”发扬光大了,无论是“运刀如笔”,还是“以篆入印”等治印技法,治印之道的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治印者的创作观念到作品的创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工稳印风、流行印风争奇斗艳,文字印、图形印从内容到图案及做印法日趋丰富多彩。

文字入印是随篆刻章法的需要而印化,自然不在话下。而图形印则在方寸之内达到意约简丰,确实彰显了图案及线描的工艺之美,其难度可想而知。其实,图形印就是肖形印。潘天寿在《治印谈丛》说到:“古印中有以简古之鸡犬猫虎人物等形象为文而无文字者,曰肖形印,亦称象形印。”当今篆刻圈内,晋人安多民兄创作的肖形印深受同道称誉。我与安兄是在篆刻群内互加微信认识的,时常分享他的文章、漆画以及他自唱自作词曲那带有浓浓的晋人乡土唱腔。他的文章朴实清新,漆画呢,有平遥的地方色彩,我是欣赏的,但我更看好他的肖形印。他寄来的《安多民印谱》一书,全书120方肖形印,细细品读,印作人物走兽,花鸟虫鱼,形态各一,古意新姿。大抵取材他游走山川、丝绸之路,体验生活而来。正是他用不断探索、求新的艺术目光来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汉砖、敦煌石刻、民歌等体裁便潜移默化且不露痕迹地进入了印作。

安兄肖形印以线描为基础,注重人与自然与动物的情趣,随意赋形,静中有动。无论朱文、白文都着力表现了一定的古风情趣。《边款文:飞天之梦》《边款文:癸已多民六十五》《边款文:2012多民》《边款文:晋人多民》等印作,看似平平,实则匠心。肖形人与动物造型简练概括,优美生动,韵味隽永,其思想内涵颇值得深思。举两例来佐证;如:(边款文:飞天之梦),一兽一鸟一人物。人物造型自然,左手握器件,右手抛水袖,婀娜多姿,以斜胜出,占印面三分之二,造成印面左倾险势,成为全印的视觉中心。匍匐前行的兽则重心下移,与展翅的鸟,均弯曲有度,一横一纵,不仅消解了人物造型的险势,且稳稳妥妥地与人物和谐,共处印面。刀法上轻重缓急,斩钉截铁,边栏四周略施以残破,与印内线条的并笔呼应,金石气息饱满充溢。如:同一飞天人物可以刻出不同的造型(边款文:多民六十),此肖形朱文取法瓦当,人物仿飞天,置印面环中屈伸收放,右、下方配以4个器皿,全印虽显得空灵寂然,却趣味盎然,边栏多边施行敲击残破,使人物不着声色,飘然飞出,古风柔美,令人遐想。

印谱中白文居多,静穆典雅,意境幽远。这些印作无不体现安兄的艺术个性,无不闪动着他始终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不断求新的创作精神。遗憾地是,印谱中朱文印作较少,未能满足我的阅读感。个人认为,同一印谱内,朱文肖形从图案设计到用刀,倘若同白文一样过于注重“柔美”,近似类同,终缺古拙厚重之感,少了一份窖香浓郁、余味悠长的意味。实际上,早期的敦煌石窟飞天,其形态就是古朴稚拙,憨态可掬,艺术之风是古拙质朴的,观之如陶俑。

优秀的肖形印作与绘画、演艺等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样,讲究形神兼备,是作者丰富学识修养与独特的艺术见解及非凡的刀功集中表现,三者缺一不可。当然,安兄这种静穆典雅的肖形印作,其实很难学,如果没有他丰富学识与真诚的性情,弄不好就会流于浮滑。虽则嫌其朱文少了一份古拙厚重,但印作岂可强求?

安多民:山西平遥人。

篆刻入选全国首届、二、三、四、六届(获奖提名)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第五届中青展,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评展(论文同时获奖)、百年社庆邀请展、首届国际篆刻书法展等。创作的“飞天肖形印”和“飞天漆画”于2015年、2016年先后在山西省美术馆等地展出。

已出版《安多民肖形印》《中国篆刻百家·安多民卷》《肖形印精品赏析》(合编),《安多民印谱》(飞天肖形印专辑)。2018年应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邀请讲授“肖形印创作”十五讲。

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篆刻委员会委员、山西师大客座教授、古城印社社长、北京古典印象公司艺术总监、山西交城却波印社艺术顾问。

安多民篆刻作品

编辑|丹青潮

0 阅读:1

笔墨青丹国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