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移民权谋:大规模移民巴西100年,人数超百万,有何目的?

WarOH虎哥 2024-06-18 23:24:45

1974年,在菲律宾打了29年游击的日本士兵小野田宽郎,终于在老上司的规劝下交出武器,向菲律宾政府投降。

这名“最后的日本帝国士兵”回到祖国后,受到了英雄一样的欢迎,但小野田宽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在拿了国家百万补偿金后,居然远走巴西当起了农场主。

一个旧日本士兵,在获得自由后远走巴西,听起来非常离奇。

但其实在20世纪初的日本人心里,巴西就是他们梦中的天堂,几十万人移民了巴西。那里有温暖的气候,广阔的土地,长满水果和稻米、茶叶。

所以小野田宽郎这种旧时代的日本人,有钱了第一想法,就是去巴西买地开农场。

说起来,看似和日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巴西,现在确实却是全球日本移民最多的国家,在20世纪就有百万日裔侨民定居巴西。

而日本的海外移民潮,是从19世纪开始的。

彼时日本内部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生产力发展带动人口增长,内部人口压力增大。

日本好“西学”,而近代西方人把殖民开拓奉为圭臬,就日本政府有样学样,鼓励人民去海外开拓,澳洲、大洋洲、南北美洲都曾有大量日本人。

20世纪初,巴西和日本政府合作,日本向巴西输出劳动力,日本贫民大量前往巴西求生。由于巴西的气候、土地对日本人有巨大吸引力,日本移民最终形成百万之众的巴西日裔群体。

那么回到20世纪初,日本政府为什么要同意向巴西输出人口?整个20世纪,日裔群体在巴西有怎样的发展?现在的巴西日裔又过得怎样呢?

【一】日本本土生存不了,贫民都想往外跑

日本地形狭窄,多山,在漫长的古代,日本本土的人口一直在1000万以内,且人口集中在几个平原上——关东、大阪、越后、仙台等平原住了七成人口。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传入了高产作物,日本人口终于在幕府时代暴涨,幕府晚期突破了3000万。这个数字今天看来不多,但在当时的日本已经是极限了。

日本小小四岛之地,山多平原少,人口承载力有限,在幕府末期,日本政府已经开始大面积奖励垦荒,让农民开山、填沼种田。

到了19世纪明治维新后,日本人口进一步增加,这时候山头、湖边都是田地,连垦地都没得垦了,日本农民的贫困问题日益严重。

甲午战争前,为了造海军,日本政府对贫民巧取豪夺,日本农民的赋税负担比清朝农民还要重。为了生存,日本贫民只能献出女儿去海外卖春赚钱。

虽然甲午战争的胜利让日本政府稍微喘了口气,但农村还在饿死人,要根本解决人口,靠小小四岛是不可能的。

当时,日本的有钱人率先向美国西海岸和澳大利亚东海岸移民,在当地购置田产。随后富豪们又从国内招聘劳动力,日本贫民也走出日本,去海外求生。

海外生活很苦,但当时的日本人没办法,为了一碗饭可以豁出命。

到了20世纪,全球需要移民开拓的荒地也寥寥无几——澳洲人口增加,自给自足;美国已经发展完毕,大铁路贯通东西后,西部的处女地都被移民者占满。

但在美国南方数千公里外,巴西还在吸引移民,在黑奴贸易停止、欧洲淘金移民潮过去后,巴西依然需要人口填满种植园。

眼见巴西政府来到亚洲寻找劳动力,日本政府非常积极,愿意向巴西输送劳动力。且日本移民由日本政府和日本公司管理,等于日本官方给巴西政府打工,赚取外汇,简直一本万利。

1907年,第一批日本移民跨越太平洋到达巴西,在圣保罗港上岸。这批人口不到千人,基本都是男人,上岸后一头扎进种植园里。

他们在艰苦劳动中站稳脚跟,让巴西政府看到日本移民的价值,也让日本政府赚到钱,决心推动移民。

于是,从1910年代到二战爆发,日本向巴西移民20万,以青年人居多,极大减轻了国内的就业和生存负担,也让巴西的咖啡园和甘蔗园获得充足的劳动力。

【二】日裔:国内被榨干,到了国外还受罪

一战到二战之间,日本跻身世界列强行列,靠疯狂压榨底层来赚取军费,搞军备竞赛。

这一时期的日本帝国制造了亚洲第一、世界前3的海军,养出了有一战顶级水平的陆军,但日本农民和工人的血汗都被榨干。

彼时日本是全国性贫困,哪怕是东京、大阪的中产家庭,吃大米饭也要加入了大量黄豆,糖类、酒类更是奢侈品。

这时,日本移民公司打出广告:在大洋对面有个天堂,土地平旷,气候温暖,顿顿大米饭,每天喝糖水,这就是巴西。

广告吸引了大量农民,于是乎,一船一船的日本移民前往巴西,原来围绕种植园建立的日本人定居点,逐渐变成日本人村。

而一些有钱的日本人,或者本地的二代、三代日本人,已经搬进了城镇,甚至在大城市圣保罗建立了社区——日本街。

这些社区外表还是西式建筑,但里面到处都是汉字,挂着鲤鱼旗,还有神道教的神社,居民家家供奉着天皇。

日本人给巴西政府创造了大量税收,日本带来的亚洲作物也丰富了巴西的农业种类。但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日裔社区有个特点都是巴西政府无法忽视的:

这个群体几乎不与外界交流。

除了做生意之外,20万日本人基本不跟巴西白人、黑人、混血人交友、通婚。他们举行自己的宗教仪式,有自己的学校,甚至开自己的医院、报社,连日本公司都渐渐只雇佣自己人。

日裔群体之团结、封闭是前所未见的,一开始巴西政府并未感到哪里不对,因为在美国、秘鲁等地,日本人都是这么生活的。

但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大举入侵中国东三省后,巴西政府感觉到了危机。因为这次侵略里,日本在中国的侨民起到了间谍的作用,日本跨国公司也是侵略的先锋。

在日本本土,军国化的日本人正在为侵略中国成功而欢呼,而巴西日裔也有庆祝活动,巴西政府认为此风不可长。

为此,巴西政府要求日裔社区要接受巴西政府监督,日裔也要学葡萄牙语,且不得私自组织移民,所有移民必须政府审批。

1934年,巴西政府直接禁止日本移民入境,长达30年的“日-巴移民潮”结束了。

1937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国际上对于日本的风评越来越差,在巴日裔侨民也受到冷眼,城市日本人的生活压力变大。

为了生存,城市日裔不得不主动融入巴西社会,通婚和皈依基督教的人变多。

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巴西和日本断交,美洲各国都开始反日:秘鲁、智利、墨西哥各国宣布中断和日本一切交流。

很快,当地的日裔随之失去自由,政府禁止他们离开居住地,禁止乘坐长途交通工具,禁止自己开车,连自行离开居住地都需要政府允许。

日本人的一些产业也被当地政府管控,在巴西圣保罗,“日本街”一片萧条,这里本来是圣保罗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南美国家之所以这么紧张,其实也是因为日本联合舰队在太平洋上横行无忌——太平洋开战之初,日本偷袭完珍珠港,谁都不知道他们下一步要进攻哪里。

美国曾警告南美国家:“日本人可能来侵略”,所以南美国家才如此恐惧。

这次对日本移民的封锁、监禁,算是灭掉了日本移民30年打造的文化共同体。当二战结束时,巴西日裔已经基本放弃对本国文化的坚持,纷纷加入巴西籍,并在内部普及葡萄牙语。

【三】巴西日裔:一个世代“被利用”的群体

二战打完后,日本本土被炸为焦土,日本的国际存在感也基本归零,在海外的日本人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

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政府把日裔从集中营里放了出来,但他们本来的财产大幅缩水,日本人的生存空间被韩裔、菲律宾裔挤压。

南美也一样,在二战爆发前一年,7-8成的日本移民有自己的农场,他们种植菠萝、茶叶、甘蔗,或者养牛、养鸡、养猪,收入颇丰。

但二战后,他们的产业很多被“托管”,战后半数以上都要不回来。日裔侨民被严禁使用日语,巴西日裔儿童基本实现全员葡萄牙语教育。

50年代初,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开始恢复发展,美国还带着美洲、欧洲国家和日本缓和关系,所以在1952年,巴西再次允许日本人移民本国。

此时的日本人看来,本土是一片废墟,没有战争打扰的巴西依然是天堂,所以数万人拿到了移民资格,乘船前往了南美洲。

这波移民潮长达20年,直到70年代,因为彼时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经济强国,甚至强于巴西,移民潮才结束。

至于日本经济的腾飞,其实和西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吃了美国资本的红利,以出让主权为代价,换取经济高速发展。

所以等到日本发达后,国民移民的动力也消失了,毕竟在国内能过好日子,谁愿意背井离乡讨生活呢?

不过,因为彼时巴西的发展水平也不错,整体经济能赶上发达国家末尾,所以日巴两边的日本人彼此交流很多,故土文化被巴西日裔重拾,巴西日裔的故事也传进了日本的大街小巷。

到了80年代后,日本进入巅峰时期,其GDP排在世界第二,生活水平赶超欧美。

这时候的巴西却遇到了问题,因为世界石油危机和西方国家的“滞胀”,巴西制造业后劲儿不足,最后不得忍痛割掉一些制造业,结果导致了失业潮,接着是大通胀。

80到90年代,巴西GDP连续跳水,几次负增长,还伴随物价高涨,治安恶化。这时候的日裔为了赚钱,很多人跑回日本打工。

一开始,日本政府很欢迎这些同胞,甚至出台政策鼓励巴西日裔“回流”,但随后日本人发现,这些“巴西日本人”可能并不是同胞。

原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同化,很多巴西日裔已经满口流利的葡萄牙语,不会说日语,或者日语磕磕巴巴。

他们往往信仰基督教,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都南美化,甚至有些人长得已经是混血样貌,和日本格格不入。

而且这些来日本打工的巴西日裔,大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底层,他们在日本过得压抑,有时候还会带来一些治安问题。

所以曾有一段时间,日本人抵触巴西日裔,将其视为麻烦制造者。

鉴于以上原因,巴西日裔来日本后,只能自己抱团,要么合伙做生意,要么就在工厂、商店、工程队打散工,生活比较辛苦。

但哪怕如此,这种生活也比在经济危机的巴西要好,所以20世纪末约有20多万巴西日本人回到日本生活,日本政府不得不开办葡萄牙语-日语学校,来给他们服务。

当然,巴西日裔来到日本也带来不少好处。他们带来了拉美的音乐、美食、运动,最典型例子就是足球文化。

日本足球在亚洲是第一梯队,日足的崛起,就有巴西日裔的功劳,他们不仅推广了足球文化,还带来拉美足球技术。

日本足球界以前常组团去巴西取经,这都是巴西日裔在牵线搭桥。

在大洋另一边,日裔也在为他们的巴西“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日裔们改良的农业产品,促进了巴西农业的发展。而日本人的柔道,结合拉美格斗术研发出“巴西柔术”,已经成为世界重要武术流派,是巴西的“国技”。

此外日本人还重视教育,在巴西各大大学,理工科的教授很多都是日裔,要知道日裔人口仅占巴西人口的1%。

今天的巴西,日裔已经成为寻常的一个社会群体,文化溶于巴西本土。

而在日本,对巴西日裔的排斥也越来越少——日本在上世纪末开始进入“少子化”时代,社会缺乏劳动力,巴西日裔能弥补一些缺口。

巴西和日本靠着日裔这个桥梁,近几十年经济合作越来越多,这也不乏是一个有趣的风景。

但从这100年来,日本人移民巴西的经历来看,这些巴西日裔的先祖因为被榨干而出国求生,没想到到了几代之后,他们的后代依旧大多在生存和日本这个国家的权谋之间奔波。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巴西日本移民研究(1908-1945)》,张宜伟

2.《何处为家:巴西的"日侨日裔"与日本的"巴西日裔"》,段亚男

0 阅读:117

WarOH虎哥

简介:辑录热血历史故事,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