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是技术合伙人被踢出局

说论金 2024-05-14 03:50:34

我一直是个热衷于做技术的人,父母给我灌输的观念,以及社会上充斥的观念都是,学一门手艺,只要技术牛,能力强,就能有口饭吃就能挣很多钱。

所以我上了研究生之后,也是一心搞技术,那会我都不是特别在乎怎么包装自己,或者说就业的话走哪条路比较适合,总觉得只要我技术牛,哪儿不能去呢?

第一次让我开始意识到不能光埋头干的是我研二下学期的时候,那会投实习简历的时候,想看看同学的简历,没想到有几个同学都不愿意被看,我当时挺奇怪的,怎么简历能有啥秘密,怎么就不能看呢?

后来回去之后想来想去明白了,里面肯定是有些内容不想让我看到,后来网上看过一个人写的简历,发现包装的情况很明显,有些我知道就是些芝麻绿豆的东西,都被描述得金光璀璨,我才意识到之前的同学估计也是这样。

因为我比较熟悉他们,估计怕我到时候说穿或者怎么样。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能光埋头干,要包装。

这一次我意识到了靠干是没用的,人家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所以需要包装好结果给别人看才行。

你过程再牛逼,比如说你生产了一个多么高科技的商品,然而卖相很不好,顾客也不买账。反倒是顾客常常会买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尽管后面吐槽又如何,钱毕竟是赚了。

第二次意识到是出来工作之后的四五年。

我在一家垄断央企,因为工作前三年我一直很拼命,当时一直在忙一个大项目的建设、运营还有上线后的推广,扛了很多事,当然那个大项目核心的骨干们也和自己一样都是小年轻为主,我是刚毕业没多久,他们也就毕业了几年而已,大家像是战友一样。

虽然拿着白菜钱操着白fen心,也是对这个大项目后面建成有所憧憬。这个项目后来也算成功了,因为新的业务,我们这些人成立了一个新的中心。

要是按照一般很多公司的情况,我们这种算是开国功臣,后面再招些新人进来给我们带,我们几个的位置顶上去,升职加薪那都是板上钉钉,搞不好再过些年还有机会上去管理岗。

然而呢,公司直接调了七八个岗级比较高的人过来,岗级碾压我们这些小年轻,又逐步分我们手上的活,加上其中一部分老员工也是会哭会闹的,我们逐渐就边缘化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本以为领导还是很重视项目,会看重我们的功劳,结果呢想多了。

对领导来说,你就是颗棋子而已。

他要做的是向上管理,毕竟领导对你好,你能给领导升职加薪吗?

领导的上级才能啊!

所以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这种简直常规操作。

你的利用价值没有了,你和其他一般普通员工比又有什么区别,干嘛要专门提拔你奖励你?

这次之后我是彻底明白你干得再多再努力,作为基层打工者,你的劳动成果是会被人篡取的。

第三次意识到是出来工作第八年的时候。

我那时候已经对本职工作躺平,反正也不是领导心腹,评优和升岗啥的基本轮不上我。

我那会开始接一些私活来做,毕竟我的特点是肯干,肯学,对技术研究也有兴趣,要说这特点,是挺适合接外单做的。

也想过做外单多挣钱,以前听说过很多做外单挣钱比本职还多。但是真做的时候,就发现其实压根不挣钱,挣钱效率真不会比你下班开滴滴送外卖赚钱多,无非是不用日晒雨淋而已。

原因并不是介绍人赚差价的问题,而是IT行业本身没有门槛,没有门槛的东西最终就是卷成白菜价。

比如一个商城,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真的开发一套下来,成本少说也要四五万,要是再加上维护和一些个性化需求,没个10万都不能叫挣钱。

然而现实是你报10万,别人报8万,再有的人能报6万,最终可能三四万的报价才能把项目接下来,再低别人去开滴滴都比这强了。

加上不是全职,是兼职做,但人家金主可不管你全职兼职,就当你是全职的,催得急的时候天天骂。

白天上班后,下班还得拼命干,关键是三个月下来钱也没几个,团队两三个人一分到手可能就1w左右,看似多挣了1w不错,然而这种劳动强度一年你能做几个项目?

算下来对于一线城市来说,这点钱可以干啥?

然后我忽然意识到,即使我技术不错,即使我很拼命,出卖劳动力本身根本不能改变任何东西。

最多只能让你饿不死,但绝对吃不饱。更别说我年龄更大,代码写不动,新知识学不进的时候还能干下去吗?

那一年,我彻底认识到,挣钱跟能力强不强,努不努力,没有一毛钱关系。

挣钱本身靠的是平台、渠道、信息差、圈层等等。

那年我刚好认识一个在银行做投行业务的朋友。我甚至觉得我那段时间劳动强度远超他,我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忙,甚至赶进度有一周天天熬夜到三四点,第二天能抗住就起床上班,扛不住就休年假半天多睡一会。

然而那位投行业务朋友收入是我的三倍以上。就算我很拼命,我也有技术,凭什么同样时间他的收入产出这么高?

所以我后来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打死都要做生意不打工。

并不是他们懒所以不打工,而是他们已经看明白了,打工最多只能让你温饱,要是你有比温饱更远大的目标,除非你有关系有背景有圈层有机遇,否则你再厉害一辈子也是个基层打工者而已。

一个穷人必须要永远记住,靠干体力活和走技术路线是赚不到500万的,特别是捡废品、种农田、搞搬运、刮腻子、贴瓷砖、烧电焊、做设计、做IT、做FD、做PE、做PD、做PCB的,你只知道跟别人打工,从不想着为自己的事业铺路,想着自己创业当老板,想着买奔驰住豪宅,你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富人。

你应该深有感触,你从18-24岁打工,直到干到32岁,你也没有存到钱,甚至是,你还被信用卡和花呗套牢,被一些外债裹挟,过着惨不忍睹的苦日子,说实话,在这种压抑和落魄的环境中,你的内心是极度焦虑、躁动和压抑的。

可是,你为了能活下去,又不得不坚守本职工作,用卑微的银两为自己续命,显而易见,你一个月4000-5000的馒头钱,根本就很难养活自己,更别说你的家人。即便你是干技术活的,一个月能拿10000块,但买房买车你根本不配。

你想过没有,你是买苦力的,你不想着去改变自己,即便你干一辈子,你也不可能赚到500万,你只会在一地鸡毛的琐碎中,过着焦躁和颓废的穷苦日子,就算你是干技术活的,你不也是很难在北上广深买房子,开上奔驰的车子吗?

你要知道,社会是现实的,也是很血腥的,一旦你到了40岁,你就会被体力透支侵扰,被中年危机眷顾,被时代洪流淘汰,你再想着蜕变,就会很难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干体力活和技术活就不可能翻身,只是你一味地沉沦于工作本身,不懂得去打造自己,去丰腴自己,去经营自己,你怎么可能逆袭翻身?

你不觉得,在你30岁之前,给自己规划方向、设定目标,提升认知,壮大格局、坚定意志、圆润情商、蜕变智慧、积淀能力,是非常非常有必须要的吗?

你没必要得过且过,更没必要摆烂躺平,你活着不止是为了吃饭,也不是为了受罪,你是有家庭的人,你必须要有责任和担当,你必须要有理想和抱负,只有这样,你才能去改变自己的人生,你才有机会跳出农门,才有机会当老板。

你自己想想,你身边那些百万富豪和千万老板,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都没能考上985和211的大学,都没有强大的背景,不也是逆袭翻身成了富人吗?

我有个同乡,他就是在工地上卖苦力的,可是,在2012年的时候,他却逆袭翻身了。现如今,他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包工头,开的车是保时捷卡宴,住的房子是广州白云区的高端小区房,他每次回到老家,都特别的有面子有地位。

后面,在一次闲谈中,我发现他之所以从一个装修工逆袭翻身,就是因为他有认知、有理想、有格局、有毅力、有态度,懂得积淀能力、结交大佬、圆润情商、蜕变智慧、把握风口、借力使力,所以才得到了行业内不同层次的人脉。

在他的历练和蜕变中,他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为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很快的,在2010年的时候,他就得到一个大包工头的赏识,就这样,他一步一步的逆袭翻了身,虽然没有过亿的身价,但也算得上是富人了。

不难发现,不论是干体力活的,还是干技术活的,只要你不死磕,懂得为自己的事业规划方向,懂得设定目标,懂得去经营自己,你就有机会翻身成富人。

恰好前段时间又看了好几条新闻,一位清华毕业的女生,在铁路做了9年一线职工。一位清华毕业的男生,在供电局爬了6年电线杆,目前还是副班长。我只是个普通985,和清北这种级别差远了,他们打工状况都是如此,我这也没什么好怨言的,因为没关系没背景,打工就是如此。

1、你们的思维模式还是禁锢在“我要上升,我要破局”。

我这篇文不是教你怎么破局,我要能破我自己早破了。

我是在讲一种心态,如果你自己很努力了,也不能破局的时候,不妨放平心态接受现实,不要和现实较劲。

其实现实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能破局的人才是极少数。

或许很多二十多岁小年轻是无法理解的。逐步走向中年人的时候,你才有这种无力感,就是你已经彻底意识到未来的想象空间很有限,就是画饼你都不会信那种,然后会陷入深度的自我怀疑,“我拼命干嘛?”“我辛苦这么多年为了什么?”,这种心态只会让自己变得抑郁。

与其这样,不如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换个心态面对事业。

2、不要说什么做自媒体了。

现实情况是所有没有门槛的东西都很卷。包括IT行业为什么这么卷,本质也是因为现在没有门槛导致的。

你要放二十年前那会去接外单来做,绝对不是现在这种白菜价。但二十年前那会,网上没那么多教程,没那么多视频,也没那么多成熟的框架和开源项目,甚至不少家庭买不起电脑,拉不上宽带(我上大学那会有些同学家里连计算机都没有)。

跨专业卷IT在当时没那么容易,能够熟练地完成一个项目没那么简单。

3、渠道不是很多人认知中的所谓“中间人”,其实中间人这种角色本身是吃不了多少利润的。

真正吃利润的是控制了资源的人。

什么叫控制资源?

比如说你做批发商,去收农民粮食,再卖去城里赚差价。如果你只是个普通批发商,你五毛一斤买入,一块一斤卖出赚点差价,必然会有别的批发商说我六毛收,九毛卖出去。明白了吧,没有门槛的话,最终结果是卷上天大家都赚不到钱。

什么叫中间商赚钱,就是我和村、县的相关人员勾结,这一片只有我能收,别的中间商进不来,我甚至能做到五分钱一斤去收,懂吗这才叫控制了渠道?

所以这绝对不是稍微送点礼之类就能把中间商踢掉,中间商已经和有权力的人在利益上深度绑定了,哪是几个红包就能踢走的。

4、有些小年轻觉得那我高考拼命复习的意义是什么,你错了,意义大着了。

虽然人是趋于平庸,但是人和人比,生活质量差距也是可以很大的。

比如我虽然进个垄断国企挣不了几个钱,但比起我们的外包公司,我天天躺平混日子的工资,都比他们除了领导之外的人996的工资还要高,我是985,他们大多是三流大学或者大专。

这差距你说不大吗?虽然咱大部分人都没机会成为赢家,但至少作为一个中庸的人,有的人活得舒服些,有的人活得辛苦些,虽然一两天,或者一两年你觉得没什么你能受得了,但这种生活方式可能贯穿整个职业生涯,那差距就不是一般地大了。

5、私活我现在还有接,但我早就不是之前那种拼命干的状态了。

有空就做做,那些金主对时间要求不紧迫的就做做。那些麻烦的和时间要求高的就不做。

为什么我要做,说白了还是没事找点事做,我这人性格上是做不到闲着吃喝玩乐的,不找点事做就觉得自己很颓废。

第二呢,做私活的过程中,因为接触的业务是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也会和一些中间人沟通交流(就是说生活圈之外的人),对自己的视野也是一种拓宽。有时候在私活中练上的技术和业务知识,还能反哺到主业上面,对于一个平庸的生活来说,也是一种小确幸。

如果出身底层,想要击穿阶层壁垒:

过硬的一技之长,深度纵入学习,通过职业路径通关。

极高的情绪价值,情商高,深谙人性,通过婚恋、裙带关系通关。

从底层到中层前者比后者过关的几率高。

通过情绪价值过关取决于你服务的对象是谁,一旦遇人不淑,只会被鱼肉。

单纯通过技术击穿中层壁垒完成了第一轮逆袭后游戏就戛然而止,无论你怎么努力,到你口袋里就是那么点银子。

在财富和资本的游戏中都只是一个高级工具人。

底层通往中层,技术重要。中层通往上层,情绪价值重要。

1、我刚入职那会,看着有个比我大了十几岁的员工,也不是能力很差,但是工作总感觉不是很卖力,一副躺平的样子。

当时我们几个小年轻还吐槽,觉得自己20年后可别成为这样的人,有能力有精力干嘛不拼一拼卖力干呢。知道现在我才越来越理解,因为我也这感受,指不定我躺平的位置还没他躺平的位置好呢。

事业有得拼就拼,没机会拼就花点精力在其他方面,年龄大了其实很多方面都会花精力,比如家庭、健康、副业等等。

你不是二十多岁那个只管自己奋斗,回家就睡觉,其他不管不顾的人了。

2、技术可以追求,可以热爱,但不能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做。

听说过很多人把爱好做成副业并赚钱超过主业的事吧。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前提是足够热爱,并一门心思潜下去,并且不管赚不赚钱,都几十年如一日。

比如刘畊宏,就算杰伦拉了好多把都没拉起来,但人家就喜欢健身,一门心思做健身好多年。结果今年有个机会火爆了,他都快50的人了。

想想没火的这么些年,他也一直坚持做。即使没有上海这波疫情让他火,或许他还是会继续坚持做。就是说你做你喜欢做的事,有没有赚钱的商机那都是顺便的,有当然好,没有就图个开心。

3、我现在的心态,被我对象觉得我很躺平,我相信不少人也会有这感觉。

我感觉我挺冤的,毕竟我本来就干活很拼命,读书的时候也拼命。我觉得不是躺平,是在乎什么的问题,比如在乎结果还是在乎过程。

如果在功利方面,我觉得要在乎结果,如果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方面,我觉得要在乎过程。比如说是比较强制性的工作任务,或者说有评优升岗的机会,那不管喜不喜欢累不累,强制性的事情要做,升岗的机会只要概率不小都要争取。

至于没有机会或者机会不大的,那就干自己喜欢的事,只要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了,至于结果如何,管他呢。

在一个概率不一定很大的事情上面费尽心思,甚至为了它放弃一些东西,如果没成,那种巨大的失落感对心理很不好,容易抑郁的。

所以我现在也是,有评优的机会,什么下地市交流三个月这种我也会去做,什么比赛那类,我相对擅长的我也会参加(去年集团研发比赛我们四人团队拿了个三等奖),那种能抱大腿参加的比赛,我也会抱一下,那种外部认证只要有时间的就参加下,考个试混个证。

同时外单有空的话也做一下,遇到感兴趣的技术也会稍微研究一下谢谢博客什么的。当然这期间也不耽误每周的锻炼时间。平时也尽量不为工作事情加班熬夜。

4、打工还是做生意,这个东西看性格,看家庭背景,看圈层。

有的人说想做副业或者创业,但完全没有门道,也不知道怎么上路。

因为你身边做这些的兄弟,家长少,所以没有耳濡目染,当然一窍不通。我为什么第八年才开始做私活?其实我第一年毕业就想做了。

问题是我们这种垄断央企,绝大多数人都不搞技术,而且女同志比例很高,二胎比例也高,平均年龄四十多岁,都是下了班赶紧回家带孩子做饭的,哪来私活?

我也是后来第六第七年的时候因为项目和一个乙方负责人混得比较熟,他有做不少私活的,我也是通过他介绍才认识做私活渠道的人。那种网站上挂出来的外包,五千块让你做个五万块功能的单子多了去了,傻子都不可能去接,肯定是得通过一些渠道的。

所以说你想做副业,想创业,首先你身边得有这样比较熟的人,愿意带你上道才行。

当然上道一回事,后面修行靠自己。你副业和创业搞得好不好,那就真的全看你自己了。

就比如做个外包单子,你在公司的话,搞不定可以找人帮忙兜底,在央企嘛实在搞不定给领导写好原因和材料,就过去了。做外单的话,没人兜底不说,要让金主妥协可没那么容易,人家是掏了真金白银的,央企毕竟是吃公家饭。所以压力可是大了几倍。

5、不要指望技艺高超所以能多牛逼挣多少钱。老实说,hw这类我不知道,但很多社会上的高薪职业高薪岗位,最重要的是要懂包装懂营销。

因为技术牛不牛别人不懂啊,就比如你说你熟悉XX、精通XX,绝大多数人也不清楚你什么水平(毕竟领导、或者金主不可能都是行业专家,很难考察你)。

我记得之前知乎有个海归装逼,回国老板给他开了70w。他自己还凡尔赛说没觉得自己多厉害,但是在美国也拿12w年薪凭什么回来要降薪。稍微懂点行情的都知道,在老美搞it拿个12w刀根本不算什么牛人水平。

就我们单位一个女生后来出国再读了个证,出来就在亚马逊,拿10w刀。那天同事聊起她,有个人还惊呼“啊,她懂编程的吗?还能拿这么多?”

所以为啥老板能给一个海归开70w,那肯定是得包装和营销自己啊。要是就和国内其他人那样去卷大厂面试八股文,你觉得这种人有机会上吗。而且在我看来,目前社会上90%以上的岗位就不需要多强的水平,随便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生都能胜任。不少高薪岗位也不见得需要多高的水平,说白了只要把你放那位置上,你也能干。

当然这类岗位对打工者来说,是有点打工皇帝内味,但比例极少,不能成为绝大多数打工人的出路。

一直做技术,做螺丝钉的人,对赚钱的认知永远是我技术好,我干得多,干得快,那我就能多挣钱。

你跳不出这种思维,到了一定瓶颈就很难发展。当然瓶颈的东西因单位而异,比如一些小公司做个java开发2w都顶天了。但是在头部互联网可能2w才是新员工起薪呢。

我觉得想要突破瓶颈,最重要的是培养创业思维。创业思维不是让你创业,而是你更明白钱是怎么挣来的。

我工作第七年开始和一个乙方负责人特别熟,刚好他们公司(也是大国企下属的子公司)开始玩“划小”,说白了就是分割成若干团队,包干制,按照团队成本给个指标,完成的项目多了,你们就多分钱,完成项目不达标了团队就发不出钱。

所以作为团队负责人,就有点像个管理小公司一样,他原本只是个开发团队负责人,从搞技术管理变成了天天盯着成本、管理团队员工、谈业务、拉单、运作关系。

他想做自己比较熟悉领域的产品,但是现在中国的内卷程度是,同质化极其严重,你想做啥,你能想到的基本上别人都能做到,可以说除了发射卫星造火箭这类高大上又极其复杂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很难通过技术获得优势以及金主的青睐。

这种情况下,促使他经常和销售打交道,也经常和校友圈、工作中的朋友,以及现有业务的甲方的人打交道,吃饭喝酒打球什么都有,说白了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关系网,去总会有机会争取新的业务。

因为单纯依靠自己叫卖显然不可能,傻乎乎参与招投标大概率没戏(都知道招投标大多都是内定的)。所以在拉单子的过程中,各种关系运作,有时候还会拉上他们公司大领导,让大领导以更高层的关系去运作。

然后是成本这块,你当管理的你就知道,找人不是找牛人就好了。

他用人考虑的是成本和收益的比例。有些特别勤奋上进的新人,他其实不太想培养的,因为这些人大多心气特别高,干个一年半载学到东西就跑了,那他还要重新招人,让新人熟悉业务,很浪费钱。反而那些悠着悠着,虽然进步不快但一直慢慢进步的,这种他反而愿意培养,因为这些人一用可以用好几年。牛人他不是不能招,但你就算个成本,如果花个40w招个牛人,他起码得再去拉一个超过70w的项目回来。但这个40w的人有没有这么高的产出?

他的团队基本保留15%有技术有可靠的人给的相对高工资,还有35%属于能力一般但比较可靠给个中等工资,剩下的就是一两年左右的新人以及一些边角料的人。

说这些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尤其是和那些一直埋头做技术的人分享一下,虽然只是很浅表,很简单的说明,让你们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你就知道为什么打工不容易有出路。

很多时候限制你拿不到更高薪酬的不是你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而是这个团队,或者你的上一层级挣不了那么多钱,所以到你这层级只有这么多

想起技术牛不牛的问题。我想如果在一些大型单位待过的人会深有感触,但如果你没待过可能你没这个认识。

就是你觉得你技术很牛,或许你身边熟悉你的小喽啰也知道你技术确实不错。

但是,你的技术成果是什么?绝大多数不熟悉你的人,包括一些中高层并不觉得你厉害。而且最讽刺的是,那些技术不怎么样的人反而被评为“技术专家”。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我前面讲的渠道、控制资源的问题。

你们知道一些大央企里面的技术专家,一大堆专利和论文是怎么来的吗?可能以前你们以为是他水论文。

首先我要说,水论文也挺费时间的,央企里面做那些项目牵头人,大多挺忙,真不会有很多时间摸鱼,你说还要让他一年搞几篇论文,搞几个专利,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想去水啊?

所以通常是找人写。

找人写的途径,要么是找外面的人代写,但这个要花钱,自掏腰包很贵很贵的哦,因为每年发几篇论文几篇专利,积累下来也不少。

如果叫手下呢?

手下能力行不行是一方面,手下的积极性又是一方面,毕竟凭啥我给你写牛逼专利和文章,然后你拿来评专家?那我自己写了自己去抢专家不好吗?

所以通常是牵头人立项,然后项目资金给到乙方单位,我都给你几百万的项目了,搞几篇论文和专利对乙方来说算啥?而且这是利益的深度绑定,管事的赚了名声,干活的拿了钱。(当然有没有别的回扣这里不谈,是另一个话题)。

论文和专利是一方面,比如牵头负责项目也是一个方面。你说你是一个项目负责人牛逼,还是一个项目技术人员牛逼?但有时候负责人其实并没有你们想象中技术那么强,或许他需要的更多是如何管理上级,如何管理下级。就有点类似皇帝,皇帝差不多什么都要管,就算一个皇帝是明君,也不可能样样精通吧,或许他甚至没有一样很熟悉,但有什么关系,能善于利用手下人才完成任务就行了。

所以最终呈现的结果是,如果你只是埋头干,你能力很强,自己每年一点成果,那已经很牛逼了,但你比得上那些能动用渠道、资源为自己写论文和专利的人吗?你一个人再牛逼也比不上人家一个团队,甚至几个团队的劳动成果啊。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即使你技术不错,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认可你。

12 阅读:2018
评论列表
  • 2024-05-20 08:16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学金融,美国的话,制造业基本上被金融干垮了

  • 2024-06-18 11:57

    技术好不等于智商高,如何维持关系,保护自己能持续得到应得的利益,这事得学。研究人,比研究技术难

  • 2024-05-15 14:07

    行为技术人才对资本来说可以可以找到替代技术人才 ,资本和资本的关系层面技术人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资源。

  • 2024-05-20 01:12

    写的有见地,是很多人要好好学习作者现实的心得,走少好多弯路,有技术要学会销售自己才是王道。

  • 2024-06-14 18:36

    写太多不想看了,你真技术的牛逼去大厂一年百八十万还是有的吧,挣500万还是有可能的

  • 2024-06-22 09:21

    过河拆桥

  • 2024-05-19 12:22

    背景

  • 2024-06-10 08:54

    外行领导外行[笑着哭]

  • 2024-06-18 17:09

    应该是搞技术的人际不好处,这社会人际关系很重要啊

  • 2024-06-18 17:50

    有技术卖掉就好啦。没必要去管理[呲牙笑]

  • 2024-06-19 22:41

    人际关系

  • 2024-06-27 08:25

    不想长期发展的,技术只限于破局用

  • 2024-06-25 04:01

    不能持续产生价值

  • 2024-06-17 12:34

    一技术分两种,理论成熟窗户纸一捅就破的技巧型,经验获取难度较大的实践总结型。二技术入股的方式,技术买断型,授权使用型,三技术投资的交付方式,实施结论交付,技术产品交付。

  • 2024-06-20 09:18

    你没用了

说论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