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我在5家养老院当院长

人在旅途多快乐 2024-06-13 19:44:50

​​​

印象中的养老院是什么样子?护工在走廊里穿梭,吃饭与睡觉被时间精准量化,老人用目光在天花板上写满未尽的期待与叹息,暮气沉沉。老人似乎处在一个渐渐“被遗忘”的世界里。“老去也是不再被需要,不再被看见。”在河南许昌,却有这样一家养老院。推开电子阅览室的门,游戏的背景音中,老人们讨论战术的声音一起传来。再看麻将桌上,网络热梗与电子游戏组成的新式麻将被胡乱堆在一起,不久后,老人们就要与麻将一起,逗笑数百万网友。这间养老院的院长,是27岁的樊金林。讲起开办养老院的初衷,他说,想努力让“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变为“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网络上,樊金林给自己取名林烧,意思是“像林子一样燃烧自己”。林子燃烧后会留下痕迹,那就是他想分享给同行人的宝贵经验。

“我今年跟老张吵架1000回,其中正面硬刚500回,获胜167次,远超去年。”

“今年和朋友出去玩了90次,其中放鸽子80次。”

“我今年做数学题50道,累计3600个小时,草稿纸9000张……”

镜头里,老人们说起自己的年终总结,用诙谐或羞涩的神情回应着正在拍摄的青年。青年叫樊金林,今年27岁,已经是5家养老院的院长了。

樊金林与老人

听起来像是一个热血少年漫画的剧情,学播音主持的樊金林,意外走到养老行业的起点,然后被赋予了某种使命。

大二那年,樊金林奶奶独自在家时意外摔倒。彼时父母忙于工作,樊金林去医院看护老人。他的内心在此刻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妨为奶奶开一家养老院,让奶奶安度晚年。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樊金林考完了养老行业需要的所有资格证书。在其他同学都进入电视台或者传媒行业实习的同时,樊金林毅然走向了养老院。

那是2017年,从事养老的年轻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还有着普遍的误区和刻板印象——养老院不过是负责孤寡老人的生理需求,沉闷往往是这里的代名词。

20岁的樊金林却决定,要做一间“自己老了以后,愿意和朋友一起住进去的院子”。

2020年,樊金林成立了第一家由自己设计的养老院,起名福瑞园。爱让设计超越了原有的规则,比如传统养老院中,走廊宽度标准是180cm,而在福瑞园中,走廊的宽度被设计为两个轮椅相遇时也不会碰撞。

2022年,樊金林又筹建了福兴园,供老人免费入住。

走进福兴园的小楼,除了标配的适老化基础设施外,更引人瞩目的是走廊两侧的另类活动室:剧本杀室、小酒馆、KTV房,推开电子阅览室的大门,里面是整整齐齐的电竞桌椅。

显然,一切都在向着樊金林设想的未来走去。

樊金林与老人们

86岁的安凤英,还记得自己刚进福瑞园的样子。

她看到老人们起床后都在无所事事地发呆,直接冲上前唤醒他们:“你咋不吭声?来,拍手!”

或许是被安凤英的活力感染,老人们集体玩起拍手游戏。拍手声驱散了暮气沉沉的黄昏,社交圈在这里重建,快乐被重新找回。

安凤英的另一个身份是樊金林的奶奶,如今,她还是一个“网红奶奶”。

她被网友熟知,源于一条视频。视频里,安凤英做着简单的数学运算,“16-9”的算式却怎么也算不完。她的河南口音听起来像是“石榴煎酒”,做题时愁眉苦脸的表情与花白的头发形成强烈的反差,在网友的传播下,这条视频被浏览了上亿次。

安凤英在做数学题

类似的视频还有很多,樊金林的镜头下,年轻的心为老去的身体附上新的灵魂——

老人们打麻将,玩的不是传统的“筒条万”,而是看谁先组成网络用语。“绝绝子”“yyds”“拴Q”等常见于年轻人口中的词汇出现在麻将桌上,成为制胜秘诀。

老人们上老年课堂,课程内容是智能手机的用法,网络词汇的解释,甚至还有游戏“云顶之弈”的新版本内容介绍。

当然,更多的还是“做数学题的一天”。小黑板上有时写着简单的加减运算,有时是更高难度的函数题,甚至还有语文方向的成语填空,奶奶却总能通过莫名其妙的运算得出正确答案,骄傲地说:“这数学题啊,是一点都不难”。

这群老年人作为主角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这间养老院的故事也被发掘,引发经久的感动。不仅如此,老人与家人的关系,也在网络的重构下,重新变得紧密。

安凤英奶奶:数学题是一点都不难

一位老人讲“集美绝绝子”的视频被孙女看到,孙女特意给奶奶打来电话,夸她拍得很好。在此之前,孙女其实很久没有给奶奶打电话了。

还有一位老人在养老院偶然接触到了电子游戏。回家小住时,她的外孙看到她在玩游戏,忙问:“姥姥,你玩的是啥,教教我。”

“我以后要一直跟着你。”外孙的依赖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老人对樊金林说:“我觉得现在特别开心,特别幸福,有一种当姥姥的感觉真好。”

年龄的增加,带来的不仅是身体机能的日渐衰退,更让人恐惧的,是不再被需要的感觉。当老人与年轻人的代际鸿沟被短视频打通,重新被看见,重新被需要,重新回到话题中心的感受,是这间养老院于老人而言,最大的魅力。

“很想念青春的日子,但欣慰我们在这儿,算是充实地老了。”安凤英总结道。说完这句话,她就去拍新视频了。

“你知道你的父母在老家是什么样的状态吗?”张欣对着镜头提问。

张欣的老家在沂蒙山区一个叫朱家坪村的地方,距离临沂市区130公里。离朱家坪村最近的集市与卫生室,都要5公里远。

2007年,张欣第一次走出身后的山村。

这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女孩出走的范本:中专毕业后的张欣,凭自身本事在另一座城市安家立业,有了房子、爱情以及触手可及的未来。

直到2019年,来自临沂的一通电话,把张欣拽回山村。电话里,姐姐对她说,父亲因为胃部肿瘤引发了急性胃穿孔,“咱家的天塌了”。

父亲年事已高,一场大病不仅击垮了他的身体,更打散了这个庄稼汉的精气神。生病后,父亲脾气变得反复无常,觉得是自己拖累了整个家庭。

看着有些自暴自弃的父亲,张欣心想,是不是自己陪在身边,父亲就会重新振作起来。于是,张欣回到了熟悉的朱家坪村。

张欣与父亲

只是,女儿重回身边,反而让老父亲更加焦虑。

那段时间,父亲总是劝张欣回去,惋惜她在城里的好工作、高工资,有时看着干农活磨得双手都是水泡的女儿,张欣父亲心疼地直掉眼泪。

张欣却在繁重的农活中,与童年的自己打了个照面。她想起儿时的自己,也是在这片黄土中奔跑,在整个村子的关照下,一步步走到当下。

似乎命运一步步推着她走到现在,逃离也从来不是农村女孩唯一通向自我的路径。张欣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将这座村庄的记忆,用镜头记录下来。

镜头里的人物,正是她的至亲至爱。

有时她教母亲唱歌,母女两人坐在果园里,唱着唱着就忘记了正事,只顾着大笑。有时她想录下父亲的日常,但每次举起手机,还没来得及按下录制按钮,父亲扭头就走:“老头子老了就这个样子,别拍了,怪丢人的。”

与父亲持相同态度的,还有广场上的老人们。

张欣早期作品截图

村口广场上总是聚满了聊天的老人。他们没有智能手机,儿孙也不在身边,只能日复一日聚在一起,聊着重复了很多遍的话题。

2020年,张欣一时兴起,想请村里老人合拍一个视频。但还不等她举起手机,老人们纷纷摆手,走了个干净。

张欣只好掰碎了解释,从快手平台是做什么的,说到拍摄不仅不收钱,还能让儿女、孙辈都在网上看到自己,老人们这才松了口。

她将老人们聚到一起,拍摄了当时大火的手势舞。张欣在视频文案里写:何其有幸,岁月并进,我频繁记录着,因为生活值得,他们更值得。

因为老人的年龄加起来有1000岁,张欣给老人们起名“千岁组合”。谁也不曾想到,2021年3月,“千岁组合”的一条视频,在快手获得了300多万的点赞。

“千岁组合”

网络将情感传到千里之外,视频中出镜的老人子女同样接收到这份喜悦。他们拨回电话,劝父母多多参与活动,留在老家的张欣,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老人与远方子女的传声筒。

有人联系不上父母,给张欣发消息,张欣就跑到老人家中,确认是否发生了意外。有时是老人手机坏了,张欣就录一个视频发给儿女,让他们安心。

因为张欣在家排行第四,张欣自称小四。小四也成为村民们共同的女儿。

某次在外参加活动时,张欣认识了个纺织厂的老板。她主动问起厂里有没有外包的手工活,可以给村里老人带一些。老人们农忙之余,挑挑布料上的线头,既打发时间,也能有点收入。

每次张欣去村里“收活”时,总能有“意外收获”:一兜刚从菜园里摘下的辣椒,一桶已经腌好的鸭蛋……曾有人问张欣,如何跨越代沟与老人相处,张欣只说:“只要你心里想着他们,他们心里肯定是想着你的。”

张欣教老人们手势舞

在“张小四”的账号中,她记录着每一个慵懒的午后,每一个沉静的傍晚。

105岁的“大哥”靠在门口打盹,80多岁的“侄媳妇”蒸着花馍馍。还有80多岁的老人独自坐在街上,一坐就是两个小时。

张欣问:你说他在想什么呢?网友回:等待岁月的流转,回忆逝去的青春。

今年年后,张欣发布了一条视频,儿女们离家后,村里的老人又聚在她的家中聊天。她给这条视频配文:孩子们就像被驱赶的年兽,村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盼着过年,年就这样过完了,我的家里又开始热闹起来。

她说过:“在外的孩子请放心,你们的父母我在家陪着呢。”

清晨5点,张欣父亲睡醒开门,看到门口有一袋栗子。

邻村一位80岁的老人踏着露水,独自走了几里地,背着整整一麻袋栗子走到张欣家,因为听说张欣的收购价更高。

张欣父亲按照前几天的收购价,给了老人175块钱。老人收下170块,不好意思地说:“已经很高了。”

回头看,在张欣回乡前,贫穷似乎一直是朱家坪村的底色。

朱家坪村

从空中看下去,朱家坪村处在沂蒙山腹地,山路蜿蜒而下,带走了村里一代代年轻人。

尽管村里盛产板栗、水蜜桃等农作物,但由于交通不便,这些优质农产品始终被藏在这座山村。“你们买不到,我们卖不出去。”

回村后,张欣曾试过帮村里老人卖李子。

他们开车到了10多里外的一个市场,抬眼看去,成堆的李子堆在地上,李子还挂着果霜,十分新鲜。几个收购商在挑挑拣拣,嫌弃果子没有挑级。

收购商给老人开出几毛钱一斤的收购价,老人想了想,还是决定卖了——这天忙活了整整一个早上,老人只收到160块钱。

张欣猛然意识到,她能够带给村里老人的,似乎不该只是精神上的陪伴。

张欣陪村里老人去市场

2021年,“千岁组合”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张欣想到利用快手的电商属性,通过直播为家乡的农产品铺设一个通向村外的路。

只是,任何道路的起步总是困难。因为过往并没有接触过电商行业,张欣连上架产品链接都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她只好在快手上搜索教程,好在,快手公益运营人员及时发现了张欣的困境,为她提供了帮助。

在桃香弥漫的夏天,张欣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场直播。这场直播以两个小时卖出500斤桃子的成绩画上圆满的句号,张欣与村民们自此品尝到真实的、丰收的喜悦。

住在乡下,张欣有着天然的农产品销售优势。

不仅出门就是“原产地”,更不用说庄稼地里的老把式们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哪种农产品品质好,他们一眼就能分辨。

于是,村里的老人摇身一变,成为张欣的供货商、选品官,有时还能兼职主播。

去年一年,张欣帮村里卖出去了170余万斤农副产品,加上打包、捡货的兼职工作,村里老人每个月的收入涨了上千元。

张欣在果园里直播

三年来,朱家坪村的改变肉眼可见。

前几天,在张欣介绍山东樱桃的视频中,一位网友在评论区说:“前几天看见你两次,在各沟收樱桃。你是咱附近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网红。”

络绎不绝的人来到原本偏僻的朱家坪村,来客的身份很多,有的人是自媒体从业者,有的只是普通的家庭妇女,但目的只有一个:向张欣请教,如何做短视频。

张欣想着,既然这么多人都需要自己的经验,不如开一个工作室,既能帮助周边村民规范就业,还能提供一个参观学习的地方。

巧合的是,张欣与快手的想法不谋而合。2023年,快手公益推出“幸福大讲堂”项目,张欣成为快手“幸福乡村学堂”的特聘讲师,免费为学员提供指导帮助。

2023年9月,张欣的工作室更是得到快手的官方扶持,为她捐赠了农产品备货仓库、包装和物流区域。值得一提的是,在张欣工作室中,还有两间由快手捐赠的,为当地村民免费开放的共享直播间。

技能学会了,硬件也有了,双重加持下,村民们尽管放心大胆地尝试开启新的人生。快手一直以来坚持的,也从来不是对大主播单方面的扶持,更想让平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时代的春风。

张欣工作室开工时

在距离朱家坪村500多公里的河南许昌,樊金林也成为了一名老师。

这些年来,由于三线城市的人才流失,再加上养老行业的年轻人实在稀有,樊金林在这条路上走得孤独。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既是养老院的院长,又要负责短视频账号的运营、脚本、剪辑。

一句“石榴煎酒”带火了这间特殊的养老院,走红后,樊金林的账号里涌进许多私信,问他如何加入这间养老院,或者如何进入养老行业。樊金林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他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说:“希望年轻人看到我的视频,对养老行业感兴趣的能加入我,为我们老去那天的养老院共同出力。”

2023年开始,樊金林成为“幸福大讲堂”的讲师,参与开办了“幸福银龄学堂”,希望重新激活养老行业。

幸福银龄学堂的开办初心,就是通过线上短视频直播培训课程,结合线下的针对性现场教学,帮助提升养老机构、养老行业的从事人员以及想要从事养老行业的人的短视频与直播的专业能力。“从开号、打造人设,到账号运营、内容制作,幸福大讲堂可以帮助学员从0到1的学习和积累。”樊金林介绍。

幸福银龄学堂

截至2024年4月,幸福银龄学堂已经开展9场,培训了1600多家养老院、3000多从业人员,包括各地养老院院长、护理人员、养老专业学生乃至社区养老社工。事实上,在助老这个少有人关注的角落里,快手已经走了许久。

这些年来,快手不断开展系列“银龄公益行动”,从“守护者计划2.0”帮助老人融入数字社会,到实现老人心愿的“银龄心愿单”,快手所做的成果也在不断获得行业认可。

2023年,快手受邀参加上海老博会,成为赋能养老行业数字化实践的典型代表。2024年6月13日,上海老博会开幕,樊金林与张欣也将再次带着他们与老人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与老人相处的每一天,都像是在时间的留情下,拾起记忆的宝石。樊金林与张欣都希望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老人可以不孤单,老去其实也并不可怕。

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杨远熙介绍:“如今,短视频和直播已经超越内容本身,与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行业,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实现更紧密的连接。”

当短视频与直播飞速涂抹着时代记忆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搭上时代的列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3年,快手公益推出的“幸福大讲堂”项目,就希望通过技术能力和流量普惠,弥合数字鸿沟带来的差异,“让爱与善意不断被看见,被传递,被放大”。

除了樊金林参与的幸福银龄学堂之外,“幸福大讲堂”项目还包括培育乡村主播的幸福乡村学堂,帮助女性增收的幸福巾帼学堂,提升青年创业就业水平的幸福启航学堂,以及让残障人士也能享受科技红利的幸福自强学堂。

从上到下依次为:幸福巾帼学堂、幸福启航学堂与幸福乡村学堂

据6月7日发布的《快手2023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初,“幸福大讲堂”走进全国34个县市,累计覆盖超过100万人次。

学员们在幸福大讲堂中,得到行业带头人的经验分享与技能培训,在此之后,还能通过快手捐建的共享直播间,实践操作所学的技能。

正如快手里“老铁”这一称呼自带着的熟稔与信任感,快手想要建立的,是一个人人平等、亲切的社区。

快手科技副总裁、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说:“通过这样的培训,软性输入和硬件赋能等系统性帮扶,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做到技术普惠,助力偏远地区的乡亲们共同拥抱数字技术,促进区域发展。”

内容生态与商业生态的繁荣,让快手成为促就业稳就业的新渠道。平台不断提升就业匹配效率的同时,带动了规模化就业机会,并孕育和孵化了众多新职业。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快手全生态带动了4022万个就业机会。此外,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生态还孕育与催生了包括直播招聘师、探店达人在内的174个新职业。

快手推出的“快聘”业务与超24万家企业达成合作,直播场次近550万场。2023年7月,快手还宣布将投入1000亿流量扶持商家经营,助力3亿人次找工作。

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2023年,平台上农产品订单数超过13.6亿,农技创作者达到21.6万。在短视频的带动下,古老的村庄已经迎来崭新的可能。

距离朱家坪村5公里的国道边上,路过的车辆都能看到一间五彩斑斓的房子。这就是张欣的工作室,以她的网名命名。

2023年9月,张小四工作室在快手的帮助下竣工。这间500平米左右的房子分为备货仓库、包装物流区和直播区。投入使用的两个月内,张欣累计帮助60余人开通网店,迎接约1500人前来交流学习。

像张欣这样的工作室与共享直播间,还有许多。

张小四工作室的墙上贴着一行字:科技连接善意,创造长期价值。这也是快手公益一直以来坚守的核心使命。

张小四工作室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最人物)

0 阅读:8

人在旅途多快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