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精心筹划托孤,被26岁的慈禧破坏,为何八大臣斗不过一弱女子

开卷于甲子 2024-06-21 18:02:17

前言

“朕自知身子大不如前,为了保住我大清不落入他人之手,才找你们几个来,朕去以后,希望你们能忠心辅佐太子,让我大清能够继续昌盛下去。”

咸丰帝离世,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临死之前亲自选择了八个大臣来辅佐年幼的皇帝,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他去世没多久他们就先后摆在了慈禧的手下,八大臣手握重权,为何会败在一个弱女子手里,慈禧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获胜的呢?

一、逃亡热河咸丰无奈托孤

1860年,随着天津在英法联军的攻占下沦陷之后,眼瞅着列强的长枪大炮就要打到紫禁城来了,软弱无能的咸丰帝听闻这个消息,在大臣的建议下收拾东西带着妃子,孩子还有一众拥护他的大臣准备前往热河避暑山庄。

虽然是奔着逃亡去的,但是毕竟是一国之君,传出去岂不是会被老百姓耻笑,于是对外宣称皇上只是想散散心,此行是去“北上狩猎”的。命暂时是保住了,但是咸丰帝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次离开京城,他就再也没回来过。

到了热河以后,以为暂时安全的咸丰帝又开始了他花天酒地的生活,每次大臣们上报国家情况的时候,他又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不能赶走侵略者,在这样矛盾的心情和毫无节制的生活方式之下,咸丰病倒了。虽然遍寻天下名医,但他的身子还是一天比一天垮下去。

皇上不行了,太子还没立呢,于是以肃顺为代表的大臣们进言,希望立懿贵妃的儿子载淳为太子,咸丰帝病恹恹的躺在榻上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大臣们,开口问道。“依爱卿们看,谁才能成为大清日后的继承人呢?”

“皇上膝下子嗣不多,眼下只能懿贵妃娘娘的儿子符合太子的条件,但是为了避免后宫干政,臣等恳请皇上去母留子,以保我大清不落入外戚之手。”

大臣口中的“懿贵妃”就是后来我们都熟知的叶赫那拉氏.慈禧。咸丰帝听到这个建议,立马就表示了否决,叶赫那拉氏长得漂亮又很会讨他欢心,一日夫妻百日恩,他也舍不得她死。除此之外咸丰帝还考虑到,大臣们目前看是忠心耿耿的,万一自己去了以后,他们权力太大把控朝堂了可怎么办。

于是他不仅没有听信大臣的意见,还授予慈禧“同道堂”和皇后慈安“御赏”两大宝印,规定一切国家大事没有她们俩的印章都不能生效。八大权臣则是以肃顺为代表,用来辅佐小皇帝的朝政。咸丰这么做,本意是想让两宫的太后共同制衡八大臣,而慈禧和慈安之间又可以互相制衡,这样安排可以说是一石三鸟,合理的很。

可惜咸丰帝把一切都想的太简单,在他去世之后,年仅二十六岁的慈禧太后,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迅速掌握了大清的实际政权,八大臣也先后和他到地底下相聚了。

二、肃顺和慈禧恩怨不断

咸丰帝去世之后,八大臣以为自己手握重权,可以轻易拿捏两宫太后,毕竟都是弱女子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以肃顺为代表,把持朝政不说还明里暗里的打压两位太后。同治皇帝本来还是个乖巧的孩子,在肃顺的扶持以及教唆下,尝到了权利顶峰的滋味,也开始对自己的母亲不耐烦起来,这让慈禧十分不爽,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八个人处理掉,但是眼下以自己的能力,想要扳倒八个手握重权的朝臣简直是异想天开,于是便想着拉人入伙,搞死这些人。

而慈禧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西宫太后慈安。

慈安是个老实敦厚的人,对权利也没有什么欲望,慈禧利用她的同情心,假意和她搞好关系,两人姐姐妹妹相称,单纯的慈安就这样将自己的宝印拱手送给了慈禧,此时朝堂一大半的权利全都跑到了慈禧的手里。

慈禧第一个下手的人是肃顺。

肃顺自认为他是朝廷重臣,从来就不把女流之辈放在眼里,他认为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掀起什么风浪来,却不知道慈禧早就和他结下了梁子,只等着找机会报复呢。

当时从京城逃往避暑山庄的路上,肃顺作为皇帝的近臣一直和咸丰呆在一起,可以说咸丰的皇帝待遇,他也捎带着沾了不少光,然而他是享受了,慈禧和慈安一路上却是清粥小菜,见不着荤腥,在她提出马车太破想要换一辆的时候,肃顺更是以大局为重,现在不是享福的时候,拒绝了慈禧的请求。再后来甚至连吃食都不再照常给了,连续八天只给慈禧送去豆奶充饥,慈禧气不过想着好言相求一下,结果肃顺却说“皇后的马车也是临时租来的,出来的匆忙大家的伙食也都是一样,怎么只有娘娘你一直挑三拣四,搞清楚你是什么人,难道你想凌驾于皇上之上吗!”

肃顺作为臣子确实做的不对,大局当前倒也可以原谅,但是他最大的错处就是不该轻视一个有报复心和野心的女人。

咸丰帝下葬之后新皇登基,在宣布封号的时候,却只给了慈安皇太后的名号,而慈禧的却是在第二天才口头宣布的,除此之外,每次上朝的时候,肃顺都会故意忽略两人,不让她们发表任何意见,甚至后来还想取消垂帘听政的安排,并拿出规矩说事,后宫不得干政,本朝更是从来没有垂帘听政的先例,就这样,肃顺将慈禧赶下了政治的舞台。

本来就因为自己是个傀儡不痛快的慈溪,在受到这样的待遇,再加上听说肃顺曾经进言要去母留子,这不是存心不给自己活路吗。慈禧越想越生气,她发誓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让肃顺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一个可怕的计划在她的脑海里浮现。

三、勾结奕䜣发动政变

慈禧本想怂恿慈安和她一起对付八大臣,然而慈安实在是无心参与这些,苦于没有势力支持,她又将目光放到了孤零零在京城和列强做斗争的恭亲王奕䜣身上。

奕䜣作为咸丰帝的弟弟,两人本来是最亲近的人,应该相互扶持才对,但是咸丰嫉妒弟弟的才华,明里暗里的已经架空了他不少权利,英法联军攻打进北京之后,咸丰帝提前筹划好一切远走高飞了,抛下奕䜣一个人在北京,替他收拾那些烂摊子,不顾兄弟安危也就算了,毕竟先君臣后兄弟,保护皇上是应该的。但是真正让奕䜣接受不了的是,托孤大臣中居然没有自己的名字,想到自己出生入死的为了大清和咸丰,结果他却连最基本的信任都不给自己。

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恭亲王,本来就有些郁郁寡欢,慈禧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拉拢恭亲王,引诱他站在自己这一边,共同把持朝政。在接收到慈禧的拉拢信号之后,奕䜣并没有过多的表示,毕竟再怎么说自己也是名正言顺的王爷,他并不想因此背上千古骂名。

但是很快他就改变了主意。因为没有咸丰帝的生前嘱托,奕䜣在朝中可以说是毫无地位可言,而肃顺却拿着鸡毛当令箭,仿佛这大清尽数掌握在他手里一样。怀着心中的不满和慈禧不断的巧言利诱,奕䜣最终还是动摇,站在了慈禧的这一边。

咸丰帝的尸体要运回京城下葬,慈禧借口自己是女眷,又加上京城很多事情都还没归置好的理由,提前回到了宫里和奕䜣进行了密谋,两人安排好了一切只等着八大臣们回京,将他们一举拿下。

八大臣这边刚进京城,慈禧就和奕䜣联合发动了“辛酉政变”,以肃顺为代表的八大臣被打的措手不及,还没等机会做出反抗,就被慈禧抓进大牢,政权在这一刻彻底的土崩瓦解。成功了的慈禧第一时间就对肃顺进行了报复,将他在内的八大臣全部于菜市口斩首示众。据说肃顺在被捕以后反抗不断,并在菜市口破口大骂,句句都离不开慈禧,就连被砍头时都不肯跪下做求饶姿势,然而纵使他再不甘心,也还是败在了一个女人的手里。

没了一切阻碍的慈禧,从此开始了长达四十七年的垂帘听政,这位二十六的皇太后,终于从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变成了站在权利顶端的女人。

四、八大臣失败的原因

按道理来讲,八大臣手握重权,又都是在朝堂上浸染多年的老油条,没道理会因为一介女流弄得丢了性命,究其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盲目和疏忽。

肃顺作为朝中重臣,一直以来也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得罪了慈禧之后更是低估了一个女人的报复心理,咸丰托孤的行为让他认为自己的权力更上一层楼,大清的未来从此掌握在他的手中,即使看出慈禧有从政的野心,但在他看来根本就成不了什么气候,根本不屑于去防范一个女人的野心。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应该让慈禧和奕䜣有机会接触。奕䜣再怎么说也是皇室子弟,肃顺不仅不尊重他,还处处打压,在明知道两人可能勾结的情况下,还认为一个没有实权的王爷和一个弱女子,二对八的局面,是撼动不了他们的地位的,殊不知就是他们的这一次掉以轻心,才害的自己迎来一场灭顶之灾。

除此之外,八大臣失败的原因也离不开咸丰帝。他在临死之前的政权分割措施,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给了慈禧可乘之机,如果只是让八大臣和奕䜣之间较量,那么没有实权的慈禧也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的就将敌人打败,所以在这场斗争中,咸丰帝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结

八大臣虽然权力手腕够硬,但是却缺乏智慧,而慈禧只是利用了野心和智慧,就轻而易举的达到了目的,大清的加速灭亡虽然离不开她这个罪人,但是她的勇气和睿智实属让人惊叹。

0 阅读:2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