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出行花10万,乾隆出行花2000万,清朝第一败家子玩的有多花?

开卷于甲子 2024-06-17 09:11:24

前言

作为大清最注重享乐的皇帝,乾隆究竟花费了多少银子,驾崩之后国库还剩多少呢?

都说富不过三代,我想康熙、雍正、乾隆最具代表性,这祖孙三人就是前面打拼,后面享乐,到之后嘉庆上位,就剩不下多少了。

乾隆6次下江南掏空家底

作为大清最败家的皇帝,乾隆曾6次下江南,3游五台山,4次东巡,除此之外还有40次秋狩和2次千叟宴,这一趟趟下来,可是花费了不少的银子。

乾隆的爷爷康熙帝也非常喜欢南巡,但是人家康熙南巡是为了关注民情、平反冤案,乾隆出行那就是纯粹为了享乐。最重要的是,康熙南巡的费用也就只花费了十万两而已,乾隆南巡花费的费用,可是康熙的200倍还要多。

同样都是南巡,为何乾隆就花了这么多钱,他究竟把钱花在哪了?据记载,乾隆南巡会提前一年做准备,派人勘察道路、修建行宫,足足修建了40多个行宫。

当然乾隆每次出行都是大阵仗,带着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侍卫侍从、还那后宫妃子们,足足有两三千人。

还要准备马匹和车辆,光乾隆自己的就得装五艘船,更别说其他人的东西了。船只需要有专门的江兵管理,一班需要600人,那六班就是3600人,想把这些人全装下,就得上千只船,光这些开支,就已经超过康熙六次的开支了。

乾隆这个人对于吃的也很讲究,南方的美食他吃不惯,所以每次南巡都要自己带着原材料,鸡鸭牛羊一大堆,这些东西的运送,又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再说喝水这一项,乾隆皇帝要喝的水,必须是周边最好的水。他在德州就得喝济南的山泉水,到了江苏就得喝镇江的金山泉水,这些水给他弄来,需不需要钱呢?

那肯定是要的,而且要得还不少,这样就又多了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乾隆还喜欢喝牛奶,所以就算是南巡,为了保证皇帝每天都喝到新鲜牛奶,不管多麻烦,他们都得带着奶牛出发,奶牛数量高达70头。

多次累计下来,乾隆的六次南巡就花了2000万两白银。就这还没算他东巡、秋狩、登泰山、游五台山的花费的银子呢。

当时大清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是4000万两白银,乾隆六次南巡就花掉了国库半年的收入,要是再算上其他的费用,足足有上亿两,就算是国库再充盈,也经不住这么花,难怪到嘉庆手里,就剩个空壳子了。

乾隆出游的目的是为了巡视民间疾苦,可是真到出巡的时候,就完全变了。他南巡一次,地方官员就得表表忠心,孝敬他一次,那这规格肯定是不能小啊。

因此官员和江南的富商们,就得筹集大笔的银子,可是这些银子出自哪里呢,那必然就是老百姓的身上了,所以说他的南巡不但没有体会到民间疾苦,反而还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乾隆皇帝花了这么多钱,我就好奇了,清朝皇帝退位的时候,国库分别剩下了多少钱,能经得起后代这么花?

乾隆退位后国库银子不少反增?

清朝后期的皇帝都没什么作为,唯一值得说的,也有只有康乾盛世的那三位皇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其实真正为清朝做出巨大贡献的,当属雍正皇帝。

康熙登基之时,清朝的统治还不算太稳定,毕竟顺治没的太早,没有做出太多的贡献,康熙朝初期,也还处于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中。

因为是年幼登基,所以孝庄特意找了以索尼为首的四大辅臣,辅佐朝政,然而权力握在手中太久就不想放手了,因此直到康熙亲政,都还在受四大辅臣的约束,其中鳌拜最为嚣张。

为了将权力夺回来,康熙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鳌拜,直到把四大辅臣的权力都夺回来,才正式开始了他的亲政历程。

解决了朝中的问题,下一步自然就是解决外忧内患了。因此康熙平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三征噶尔丹。

除了在军事上做出卓越成就以外,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贡献。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并宣布停止圈地,将闲置土地让给百姓耕种。

多次蠲免钱粮,次数高达545次,在位61年,免除天下钱粮1.5亿两。

除此之外,他花费十年时间,解决了黄河和淮河水患的问题,如果没有他的这些功绩,也不会有清朝之后的安定。

只是康熙个方面都很好,唯独对于贪腐腐败管理不当,连年征战和黄河治疗,耗费了很多银两,所以到康熙去世时,国家的银两只剩下2716万两。

雍正继位之后,首先就是处理康熙朝遗留的问题,国库亏空主要是因为官员贪污,所以谁吞的银子,就得让谁吐出来。

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会考府,负责审查钱粮奏销,并对贪污官员从重治罪,靠着铁血手腕,逐渐将亏空追缴完毕,甚至还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让其他官员不敢再犯。

当时官员贪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火耗”,简单来说,就是经营融化过程中的损耗。

清朝时期,百姓上交赋税并不是粮食,而是得先把粮食换成钱,再把钱交给官府,由于每一家交的钱不相同,所以银子也就有整有碎。

为了清点方便,官员就会把这些散碎银子重新融化,然后做成大小相等的银子。经过二次加工之后,银子必然会有损耗,为了填补这部分算好,官府一般会在收税的时候多要一些,填补损耗,那么再多收的部分,自然就进了官员的口袋了。

为此雍正特意下旨火耗归公,也就是损耗部分由政府承担,这样一来不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还断了官员贪腐的途径。

雍正还要求官绅也得和老百姓一样,服兵役、徭役,如果不愿意的话,就靠交钱来免除义务,他们交上去的这部分钱,也会成为国库的收入。

雍正的一系列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老百姓的生活变好了,孩子就生的多了,那么人口也就增加了,人多了,国家征收的赋税也就多了,国库自然就充盈了。

这就叫舍小利赚大钱,细水长流。清朝在雍正的治理下,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国库最多的时候,高达6000多万两库银。虽说后期因为和准格尔的战争,拨出去了近一半的银两,但到雍正去世时,国库盈余还是剩3453万两。

雍正真不愧是最勤政的皇帝,要知道,雍正在位只13年的时间,他要是像康熙和乾隆一样,在位时间60多年,那么国库的充盈程度简直不敢想象。

那么到了乾隆朝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对比起康熙朝和雍正朝的内忧外患来说,乾隆继位之时就安稳多了,所以说康乾盛世,大部分的功劳都在他爷爷和他爹身上,尤其是他爹。这样良好的基础,给谁当皇帝,都能延续之前的盛世。

乾隆登基之后,继续实现雍正朝的制度,减轻农民的压力,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此同时,江南地区的制造业也十分发达,景德镇的瓷器制造水平也达到了巅峰,经济收入进入鼎盛时期。

乾隆朝的前期,确实有了一个稳步上升的趋势。国库的因此长期保持在6500万两左右。

但如此兴盛的时期维持时间并不长,乾隆朝后期就呈现了衰退状态。

他晚年宠信和珅,贪官污吏横行,并多次下江南,进行一些娱乐活动,铺张浪费,多年来积攒的白银,因为他的享乐就花掉了不少。

而且乾隆朝时期天灾不断,洪灾、瘟疫、地震等,灾民无数,国库自然要拿出银子来赈灾,救济百姓,这又是一大笔费用。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之下,乾隆依旧还是要下江南,说是微服私访,实则每到一处都大肆挥霍,铺张浪费严重,在加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再充盈的国库也经不起这么耗。

因此到乾隆退位之时,国库里还剩6939万两白银。此时或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比雍正朝多出去了一半吗,怎么还能说乾隆是败家子呢?

但此时面临着一个现实性的问题,那就是通货膨胀。乾隆年间物价飞涨,此时的7000万两白银,也就相当于雍正朝时期的3000万两,这样一算的话,不就是不涨反亏吗?

虽说乾隆给嘉庆留下了一个和珅,资产加起来高达8亿两白银,可是这些钱并不足以解决财务危机,嘉庆皇帝还是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困难。

如果当初乾隆少出去几次,节约一点,可能清朝还能再撑几年,所以大清第一败家子的名号,真不算冤枉乾隆,清朝也确实是从他这里开始走下坡路的。

结语

乾隆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更是将清朝推进了另一个深渊。由于不清楚外面的形势变化,因此在其他国家都通过工业革命,走上强国之路的时候,清朝依旧固步自封,自诩天朝上国,无人能敌,无人敢犯。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百年的屈辱史,所以乾隆又何尝不算是罪人呢?

0 阅读:4

开卷于甲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