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座小五台山?

夭夭爱旅行 2024-06-10 22:33:39

小五台山位于河北蔚县与涿鹿县的交界,自古以来便为京津冀地区的天然屏障。

小五台山有5处制高点,分别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处台顶的海拔高度均超过2500米,其中以海拔2882米的东台最为著名。

小五台山的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清澈的溪流在山间蜿蜒流淌,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这里四季更替明显,每年五月下旬,台峰积雪解冻,六月枯草吐绿,始作春天。小五台的春天很短暂,并且昼夜温差非常大。

夏季,小五台就像是白云身下的空中花园,穿行其中,心旷神怡。

山中的小天气常使你防不胜防,时而骄阳似火,时而乌云蔽日,时而雷雨倾盆。秋日的小五台更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国度,红叶纷纷顺水而流,

黄草依依随风而笑,九月的星空最美,银河挂天,星座尽现,你可以蜷缩在温暖的羽绒睡袋里,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个星座,任凭凛冽的秋风拂过眉梢。

十一月前后,小五台开始进入漫长的冬季。昼夜温差极大,日落风起,寒冷刺骨,台顶夜间温度低过-40度。

不过为了目睹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小五台真貌,欣赏到冰瀑悬挂、白雪漫天的北国冬日景象,吃点苦头在所不惜。

冬季小五台山是北方山友进行雪山攀登技术训练和体能拉练的最佳路线。

小五台山不仅以山地风光引人入胜,更有禅宗文化的千年积淀。旧时的小五台山亦称为东五台山,相传当年文殊菩萨出家修佛,被这里恢宏的山势,茂盛的植被,淳朴的民风所吸引,

选址在此筑庙参禅,普渡众生。然而地处太行山、恒山、燕山交汇地段的小五台山地质运动频繁,山路隘险,

寺庙的建设和香客往来都异常艰辛,文殊菩萨痛定思痛,下决心移居地势平缓的西五台山大兴佛事。

尽管如此,佛教文化还是在涿蔚大地蔓延开来,这主要仰仗于明代三位临济宗佛教高僧设坛布道,弘扬佛法。他们所建造的金河寺、法云寺以及后来的铁林寺历日旷久,

终因自然灾难或是纷飞战火毁于一旦。金河寺群峰之上的七十二座塔林,如今仅残存四座,四处散落着石条、砖瓦和漫漶不清的碑碣,法云寺也夷为平地,

南侧绝壁上的石窟空空如也,昔日的香火早已散尽,看来任凭前人煞费苦心,沐雨栉风,也没能抵挡世事的沧桑。

中台山腰有文殊寺遗址,该寺依山壁建于二层楼高的石基之上,攀上石基看到的是白云洞。白云洞据说常有白云从洞中飘出。

这是一个自然生成的山洞,进深二十米左右,山洞里有一尊文殊石坐像,相传是唐以前所刻。洞顶和周围散布着数通石碑,石崖上还有字刻,多为明、清时代修缮记载,

白云洞便是"系舟信雨"求取甘霖之所。转过白云洞,是三四间石窑,中有一门,匾额刻有文殊寺字样,门前有一个深达十几米的旱井,可见古时寺中人烟繁盛。

寺中有三进院,环绕皆是二层石窑洞,间或能看到成堆的彩塑佛像碎片和许多残缺的石碑。文殊寺有石窑四五十间,远在唐宋明时香火旺盛,那时,每年四月初四举办文殊寺佛会,

昼夜人流不息,可惜后来逐渐衰落。一匾残碑上感慨万千的文字:"此吾乡之神境也,本不宜令荒凉若此……"虽然荒凉破败,但当年风采仍可略见一斑。

小五台山最高海拔1914米,五座台顶犹如五根擎天柱拔地而起,巍然而立,上傲苍穹。

小五台山集人文历史、古典故事、佛法智慧,自然生态、隽秀山峰、幽深峡谷为一体,自然人文资源极为丰富。

小五台山所在的涿鹿乃轩辕故里。据《史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部落大联盟的总首领,并在今涿鹿县矾山镇建起历史上最早的一座都城——黄帝城,遗址今尚在。

炎帝、黄帝、蚩尤部族在此繁衍交融、休养生息,发展成后来的华夏民族。涿鹿县完整地、集中地、原生态般地聚集了炎、黄、蚩的遗址遗存,

涿鹿县也被誉为是“三祖文化”的发祥地。游过小五台山也很建议来涿鹿逛逛,当然还可以去看看蔚州古城。

蔚州古城位于河北省蔚县,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古城自古就是富饶繁华的商埠重地,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以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闻名四方。

古城现存1600多米北城墙、南门、蔚州署、玉皇阁、真武庙、常平仓、灵岩寺、南安寺塔、鼓楼、城隍庙、财神庙、清真寺等诸多古建筑。南关中现存释迦寺、关帝庙。

蔚州署,位于古城西南,为古代蔚州州治。2011年蔚州署按照《蔚州志》记载,复建完工,现为中国蔚县剪纸博物馆。

玉皇阁位于古城北城垣上,明代称靖边楼,又称玉皇飞阁。建于明洪武十年,蔚州卫指挥史周房将蔚州土城改建为砖城,正北建玉皇阁一座,与东、西、南三门遥相对峙。

玉皇阁建造已有数百年,历经风雨剥蚀,战乱兵灾,几经重建,依然完整地矗立于高高的城垣之上,现存仍为明代建筑风格,是研究明初建筑艺术的重要实例。

灵岩寺位于古城西北,明代寺庙古建筑,是蔚州古寺名刹之一。现存寺庙建筑殿宇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以及禅房僧舍数十间。

灵岩寺位于古城鼓楼西街,坐北朝南。寺院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分布在一条轴线上。东西为钟鼓楼、配殿、禅房等。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释迦寺位于古城南关,俗称卧佛寺。释迦寺殿宇规模宏伟,中殿具有元代的建筑特点。中殿面宽三间,建筑形式为单檐歇山布瓦顶。

屋顶相当平缓、檐头和四个翼角都翘起,从侧面看更为明显,此殿的出檐为一点五米,外围檐下斗拱比例和造型都处理得非常巧妙,使中殿更加庄重肃穆。

寺院主要建筑大部分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另有东西配殿和部分禅房。大雄宝殿建于一米高的砖砌月台上。

卧佛殿与大雄宝殿前后呼应,形成寺院空间处理的一个特点。大雄宝殿装饰华丽,各部件制作精美,其样式与古城内明代灵岩寺后殿藻井相近。

真武庙位于古城西北,坐北朝南,坐落在夯土包砖台基上,殿宇禅房相连,形成一个封闭式独立院落。

正殿分布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东西配殿各两座,四面房转角垣墉环绕,院中东部建钟楼一座,西侧建鼓楼一座。

前殿为穿心过殿,单檐悬山卷棚勾连搭式,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悬山为正五架分心中柱式,五架梁枋心绘“金龙牡丹”,前卷棚为四架梁,顶置椤锅椽,梁架均油饰。

正殿位于院内正北为北极大殿。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琉璃花脊,前抱厦,厦前砌宽敞的月台。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五间,大殿月台下东侧有钟楼一座。

钟楼位于院落中央两侧,这种布局,在众多古建筑中是少见的,而且其造型颇似古画中的阁楼。

庙宇四面建筑环围,封闭式转角结构,院中天井,颇具古意,这种实例极为少见,只有在宋、元时期的古画中才可见到这类布局。

南安寺塔位于古城南西侧。是一座始建于北魏佛都盛行时期,重修于辽代的八面十三级实心密檐砖塔,因坐落在南安寺,故名南安寺塔。

此塔上下浑然一体,巍峨矗立,宛如一幢造型精美、典雅庄重的阁楼。该塔除底部东侧有一处南公元1926年军阀混战时留下的弹痕外,整个塔身,虽历经风雨和沧桑,但仍保存完整,

不失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该塔后来寺毁塔存,塔名仍沿旧称。塔高二十八米,塔身第一层较高,各隅皆有塔柱,四周相间设拱形隔扇门与小窗,顶部雕盘龙,

盘龙之上又有砖斗拱。二层以上变低。各层都悬有铁马,微风吹过,叮咚有声。塔顶雕饰莲花,承托刹身。

万山楼位于蔚州古城南端,景仙门之上。原楼毁于公元1947年战火。现存景仙门是蔚州古城三座城门中仅幸存的古建筑,城门之上的万山楼为公元1997年重建。

三开间三重檐歇山式建筑。登楼远眺,翠屏映目,群山连绵,美不胜收。现为“蔚州古钱币博物馆”。

常平仓位于蔚州古城鼓楼西侧,旧称“丰豫仓”,俗称“北仓”。始建于明永乐元年。2011年实施保护性修缮,常平仓原有仓廒11座,

今存4座分别为东仓、西仓,东廒、西廒,还有仓神庙和戏楼。2011年建成“蔚州常平仓博物馆”,被专家誉为“华夏第一仓”。

小五台山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评论区大家一起分享吧~

1 阅读:408

夭夭爱旅行

简介: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