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下架未伴,AI伴侣在国内是伪需求?

乌鸦智能说 2024-05-30 13:29:18

如果你问AI应用都有些跑得比较好的?很多人肯定会回答,AI伴侣。

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在AI应用里,AI伴侣产品的表现很抢眼。在a16z发布的Top50 AI应用榜单里,有8个AI伴侣产品上榜,像Character.ai这样的头部产品,不仅月活超过千万,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ChatGPT还要高。

但是光鲜表现的背后,AI伴侣产品又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与其说,AI伴侣产品是社交产品,倒不如说是少数人的情感消费产品,不仅用户群体受限,商业化也面临压力。

现实的窘迫,让AI伴侣产品很容易滑向擦边内容。在A16Z的Top50榜单中8个陪伴类产品里,有6个都是NSFW类产品,也就是少儿不宜的内容。

这样的趋势在国内也同样发生。不久前,央视就发文怒斥了AI伴侣产品的擦边能力。今天就有消息传出,腾讯将要在国内下架AI伴侣产品未伴。要知道,这个产品是在去年年底才刚刚上线,到现在只有半年,这足以看出腾讯对AI伴侣产品的谨慎。

为什么腾讯会选择在国内下架AI伴侣产品?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AI伴侣产品?

/ 01 / 国内下架未伴,腾讯对AI伴侣很谨慎

在AI应用的故事里,AI伴侣产品成为了一种热潮。

3月,美国知名科技风投公司 a16z根据最新月访问量发布了的Top50 AI应用榜单,其中有8个AI伴侣产品上榜,占比16%,是除内容生成、内容编辑之外上榜应用最多的细分领域。

从访问量来看,AI伴侣产品也毫不逊色。AI产品榜数据显示,3月AI伴侣产品总访问量超过3亿,环比增长16.82%,访问量仅次于AI助理、AI搜索和AI设计工具。

像Character.ai这样的头部AI伴侣产品,受欢迎程度甚至在某些方向比ChatGPT还要高。在应用程序发布之前, Character.ai网页应用每月访问量就已超过2亿次,用户每次访问平均花费29分钟,官方表示表示,这一数字比 ChatGPT 高出 300%。

根据一些公开报道,Character.ai的月活超过千万,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数据平台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在用户使用时长和年轻人用户占比两个指标上,Character.ai已远超ChatGPT。

受到Character.ai等AI应用的影响,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将AI伴侣作为大模型时代一个可落地的重要方向。比如,字节和腾讯就先后推出了自己的AI伴侣产品话炉和未伴。在大厂之外,很多创业公司推出了AI伴侣产品,星野、猫箱(原话炉)等。

正当所有人都期待AI重塑社交未来,风险也悄然而至。5月14日,央视网发布一篇文章标题为“他每月用一半的生活费,和‘AI女友’维系‘恋情’” , 文章里怒斥:AI伴侣产品的擦边能力超乎想象。

被央视点名的这个产品名叫“XHer“,软件里不仅提供真实人物、历史人物等角色,还会出现露骨的对白。

这个产品的商业模式主要靠道具,比如记忆提升卡等等。因为AI女友对聊天内容有记忆限制,如果需要保持AI女友在聊天中的记忆和训练出来的个性,需要充值会员或者购买道具。

而在这个报道出来后,到现在不过10天,腾讯就宣布在国内下架了未伴。这是腾讯旗下QQ音乐团队在去年年底推出的AI社交APP,该产品除了支持定制化AI人格、AI陪聊功能之外,还加入了语音通话、音乐电台、我的照片等多项特色功能。

也就是说,未伴从产品上线到下架,仅过了半年时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腾讯对AI伴侣产品的审慎态度。

/ 02 / 披着“社交”外衣的情感游戏

对于AI伴侣产品,很多人都把它归于社交赛道,但实则不然。

受限于技术原因,目前的AI技术很难给用户提供真正的社交体验。一方面,AI在情感表达的多面性和延续性上存在局限。目前AI很难完全模仿并理解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对话过程中记忆丢失又会让用户感到失真,很难建立真正的情感关系。

另一方面,现有AI的交互体验并不符合大部分人的社交习惯。在人与人的社交活动中,语言交流只是其中一种方式,比如一个拥抱就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而这些是目前AI无法提供的。

当下AI伴侣产品大部分交互仍然以对话框的形式完成,这种你来我往聊天式的交互对用户消耗很大,用户需要在聊天的过程中慢慢把脑海中的幻想世界搭建起来,在幻想的世界里倾注自己的感情。

在这个逻辑下,AI伴侣产品用户更像是内容创造者,而非内容消费者。但愿意通过不断聊天,生成内容的用户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是更愿意消费故事而不是生产故事。

也就是说,AI伴侣产品更像是少数人的内容情感游戏。这也延伸出了两种产品的思路:

一种是产品本身提供内容,用户通过简单对话就可以创造想要的内容。但问题在于,真正高质量内容制作成本相对用户的消耗速度会很高,所以最后干脆都变成了NSFW类产品。

NSFW是一个英文网络用语,意思就是某个网络内容不适合上班时间浏览,通常被用于标记那些带有性、暴力、极端另类等内容。在A16Z的Top50榜单中8个陪伴类产品里,有6个都是NSFW类产品。

另一种是降低用户生产内容的门槛,比如增加更多的IP。这是Character.ai成功的关键。按对话量看角色的分类,Character.ai上最受欢迎的是动漫和游戏角色。截至去年11月,在Character.ai日均对话次数前十的角色里,动漫和游戏角色多达6个,超过了一半。其中,包括原神角色的雷电将军、进击的巨人的利威尔·阿克曼等等。

但无论是哪一种产品,都有一个问题是,这些用户热衷于生产内容,但又不进行分发。这意味着,用户创造内容,很难吸引到更多的用户,进化成为一个真正的内容平台。用户群体本来就不多,生成的内容也不能被其他人消费,这使得AI伴侣天花板很受限。

除了天花板低,AI伴侣产品的商业模式多少也存在疑问。

现在AI伴侣产品的变现主要靠订阅,用户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参考Reddit去年5月初的投票,18 岁以下用户占比达到30%,占比最高的是18-26岁的大学生/青年人,为51.6%,年轻人意味着付费能力有限。

一边用户手头紧,另一边用户内容创造又要消耗了大量的Token,在用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AI伴侣产品很难跑通商业模式。

总结下来,AI伴侣产品更像是技术不成熟阶段的一个过渡产物,在国外或许还能打打擦边球,在国内基本算是一个“伪需求”,不仅用户群体和商业化都有明显的天花板,也很容易出现监管风险。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或许能够跑跑产品的感觉。但对大厂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尝试。从这个角度上说,腾讯做出在国内下架未伴的决定就不难理解了。

1 阅读:11

乌鸦智能说

简介: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商业智库和价值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