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才、兴村、富民湖北京山农场探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中华工商时报 2024-06-05 09:51:33

初夏,蛙声蝉鸣,草长莺飞。位于湖北省京山市杨集镇双墩村的京山农场,正拿出本地土酿米酒,招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素有鄂中“绿宝石”美誉的京山,于2020年入选“中国天然氧吧”名录。如今,“去京山‘氧’一‘氧’”,成为网红热词。

“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泰康保险集团持续投身到“万企兴万村”的行动中来,已经建设广东惠州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浙江省杭州径山竹茶园、湖北省京山农场等六个项目。践行“商业向善”的初衷,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依托产业布局优势,在生命关怀、人文与乡村相结合,在政企合作、村企合作、企农合作等方面,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各地政府牵头下,泰康保险集团充分发挥体系优势,以及销售、管理与品牌优势,从就业帮扶,帮助回乡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到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多种兴村路径,助力地方经济提振和共同富裕。

以市场需求为指引引客进山带货出山

在京山农场乡村振兴商店,记者看到,蜂蜜、葛粉、板栗、橡子粉、京山桥米、香菇木耳、跑山鸡蛋等琳琅满目,来采购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农场项目尚处于策划阶段时,京山的“三农”问题体现在农资、农技、农商——当地要么没有钱,要么有钱没技术,而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即使有好的物产也卖不出去。策划者们曾试着组织当地供销社从农民手里收购一些土特产,包括金针菇、山参、葛粉等,却滞销。

如何把外边人请到山里来?有了客流就有了市场,特色产品就能出山。于是,“以市场需求为引领,发展特色康养事业”的思路油然而生。

双墩村山美水美,物产丰富,空气清新,是个天然氧吧,发展农业休闲和生命康养并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靠着这个优势,把城里人吸引过来,度假、康养、消费,在当地形成产业链条,增强造血功能,乡村振兴就会水到渠成。

“京山农场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它紧扣住城里人带来的这些市场需求——农旅产业,包括休闲、观光、农耕体验、亲子夏令营等,这些都是城里人感兴趣的。”泰康之家高级副总裁兼生命关怀事业部总经理陈平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以此为方向,引客上门,再加上农业土特产品加工销售,就把当地扶贫产业做起来。

自2018年开业以来,京山农场吸引游客超10万人。通过承接团体宾客活动、会议及培训拉动人流,推动周边文旅收入超3000万元,实现现代农业和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创收

“朋友来了有美酒。”京山农场拿出来款待远道而来宾客的,是当地非遗产品——古法醇酿米酒。这酒,选用纯正的朱湖糯米酿制,甜而不腻,醇似甘泉,出自京山农场泰记酒窖负责人、米酒非遗传承匠人许小丽之手。

“由泰记酒窖和李冲村出品的古法手工米酒,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还上了内蒙古、甘肃等地的百姓餐桌。”许小丽说,在京山农场,由于其独特精湛的技艺,手工米酒广受欢迎,许小丽很快成为农场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不仅在京山农场开设手工米酒课程,更是向周边村民传授米酒制作技术。

谈起双墩村的变化,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国福对记者说,开业至今,已有24户房屋破旧的农户搬迁到新建的万林新村,每户都住上140平方米新房。同时,还购买了养老保险。

“双墩村种的大米,被京山农场高于市场价收购,销往全国各地。村民不仅土地收入得到保障,许多人每年还有3万元以上的工资收入。”王国福说,依托京山农场项目,该村打开了稻米销路。2020年,农场与周边7家合作社签订1000余亩水稻种植订单,惠及农户100余家,累计创收超过200万元。

他特别提到两户因伤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京山农场项目入驻前,年收入仅6000多元。而项目建设后,与农场签劳务合同,有了正式工作,从事花草养殖、环境保护等,月收入3800元左右,再加上粮食补贴等,年收入有4万多元。

立足于农业发展,京山农场引入优良的品种及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挖掘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以期真正助力当地农民增收。

吸引回乡人员实现就近创业就业

“为改善村民就业,京山农场坚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促进就业,激活乡村活力。”王国福说。

返乡就业大学生徐巧向记者谈起成长经历,她深有感触地说,自己从小在双墩村长大。在大学里,她学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一度筹划着如何将自己的人生规划与国际接轨。但在2018年底,她得知泰康保险集团在家乡投资建设京山农场项目,便下决心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家乡父老作贡献。如今的徐巧,已从一名职场新人成长为文旅产品部负责人。

徐巧的好友陈琳,在回到双墩村之前,曾在外面做过很长时间的销售,也曾自己创业。当听说京山农场招聘越野车教练时,原本就喜欢驾驶的陈琳报了名。如今陈琳成了京山农场最飒的女教练。她说:“在京山农场,听着熟悉的乡音,看着熟悉的面庞,每天工作在风景如画的环境中。”

记者了解到,在京山农场的萌宠乐园、马术俱乐部、越野俱乐部、谷庄度假酒店、谷庄营地酒店工作的员工,其实就是当地村民。新的发展机遇让很多像徐巧、陈琳一样的青年人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改变了以往乡村留不住人才的发展困境。农场目前共有员工190余人,其中本地员工160余人,大学生员工56人。农场目前90%的员工为本地人,其中返乡就业大学生占30%。此外,园区临时本地用工达到3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带动村民思想以及生活方式的变革,扩大就业面,改善就业环境。

“京山农场地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经过3年努力,现建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现代化与传统有机融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带动了村民就业和农村发展。”在此前召开的湖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交流会上,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宁咏这样评价京山农场在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成果。

宁咏表示,京山农场的建成,很好地体现了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民营企业家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家国情怀,也证明“万企兴万村”大有可为。

中国正处于农村现代化的阶段,乡村振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如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所说,从双墩村到京山农场,从康养到乡村振兴,经过5年多探索实践,已成为湖北省“万企兴万村”的乡村振兴样板。(记者孙永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