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九旬老人存款被偷,去报警后吓坏警察局长:赶紧上报省政府

未央史默事 2024-06-01 11:32:57

«——【·前言·】——»

2014年的一天,一位93岁的老人走进了河南滑县派出所。

这位老人名叫齐修体,他是来报案的,他的1.8万元存款不见了。

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此刻却哭得像个孩子,他一边说一边比划,那是他毕生的存款,一朝化为乌有,让在场民警看了都觉得心酸不已。

民警一边安抚老人,一边登记他的信息,然而在询问过程中,警方得知了老人的真实身份后震惊不已。

他们赶紧通知了上级领导,甚至后来还惊动了省政府和军区领导。

这位老人究竟是何身份?为什么一个失窃的案子会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93岁老人的艰辛生活·】——»

93岁的齐修体是个拾荒老人,日复一日地在街头捡拾别人遗弃的垃圾、旧家电、废品等,这已经成为他多年来的生活方式。

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捡拾垃圾换钱维持生计的这种生活状态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但对老齐而言,这已经是他多年的习惯。

老齐的家只是一间狭小的出租屋,家徒四壁,除了一张简陋的床和几件旧家具外,屋内最珍贵的就是一个旧铁箱。

时间长了,老齐渐渐习惯了这种清贫的生活,不求过多,唯一牵挂的便是后事了,多年来,老齐一点一滴地将拾荒所得积攒起来,准备够一口上等的棺材和一块能安身立命的墓地。

直到有一天,老齐发现家中的铁箱被人打开,里面攒了多年的1.8万元棺材钱不翼而飞,对一个拾荒老人来说,1.8万元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

老齐翻遍家中每一个角落,仍然无法找到钱的下落,过了好几天,他才勉强打起精神前往派出所报了案。

到了警局后,警方经过理解才得知老人是在钱财丢失后好几天才报警,于是便询问原因,而得知原因后,警方更加震惊老人的身份竟是当年的国民革命军...

«——【·意想不到的身份·】——»

1922年,齐修体出生于河南滑县,那个年代中国局势动荡不安,战火无情肆虐,他从小就见证了战争带来的种种苦难,在那种动荡环境中度过了童年。

16岁那年,齐修体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195师,初次上阵就遭遇了日军的狂轰滥炸。

作为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兵,他显然缺乏实战经验,在那场惨败中吃尽了苦头,枪林弹雨、死伤惨重的战况给年轻的齐修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虽然开局就遭遇惨败,但齐修体并没有气馁,反而在那次经历后越发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年间,他转战多地,跟随部队一路北上,同时也在战火硝烟中打下了扎实的作战功底。

1945年抗战胜利,齐修体投身革命洪流,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却不曾料到命运还将再次考验他。

战争年代的创伤让齐修体身体严重残疾,失去了一条腿,残疾的身体成为了他重新回归社会的最大阻碍,无法继续从事任何重体力劳动。

只能靠国家发放的残废抚恤金维持基本的生活,然而,仅凭这点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供养一家老小。

就在齐修体一家陷入绝境之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饥荒更是雪上加霜,让本已岌岌可危的生活雪上加霜。

由于缺粮缺钱,一家人吃不饱肚子,甚至一度濒临被活活饿死的危险境地。

为了活下去,齐修体不得不带着家人离开家乡,前往山西逃荒,漫长的征途之上,他们历尽艰辛,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好不容易抵达终点,可是在躲过饥荒的同时,作为外地逃荒人口的他们也遭受了当地人的排斥和歧视。

甚至有人公开质疑齐修体残疾老兵的身份,认为他是在投机逃荒,并非真正的抗战老兵,如此被人质疑身份和当年为国贡献的经历,无疑是对齐修体的莫大伤害和侮辱。

然而,由于缺乏有力证明,他最终也无缘获得应有的抗战优待政策。

几番波折之后,齐修体一家终于渡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但命运的嘲弄却从未停止。

如今高龄的他已是九旬老人,但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唯一的收入就是靠在街头拾荒为生,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拾荒老人。

但其实他才是真正的英雄,曾为国家、为和平浴血奋战,只可惜英雄无怨,这一切都被世人遗忘在尘埃里了。

«——【·幸运的转机·】——»

岁月飞逝,时间轮转,穷困潦倒的日子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几十年,除了微薄的抚恤金之外,拾荒成了他维持生计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大街小巷间东拾西捡,靠着自己的双手勤劳努力度日,对于这位曾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老英雄来说,实在是太过屈辱了。

直到偷窃的事件曝光后,这位曾经默默无闻的老英雄的身份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经过调查,齐修体曾在抗战期间为国做出过巨大贡献,可惜战争年代的重伤让他终生残疾,加上后来饥荒时期的艰难经历,导致他至今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老英雄遭遇如此待遇令人扼腕叹息,政府第一时间对此事给予了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很快确认了齐修体的身份,并安排专人对他进行救助。

不仅如此,还为他争取到了多年应得而未能获得的抗战优待政策,并补发了大笔拖欠的抚恤金。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齐修体这个素无名气的老人一夜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各大媒体纷纷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网友们也自发号召为他募捐,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支持。

«——【·小结·】——»

曾经被世人遗忘在角落里的英雄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这不仅是对齐修体个人的补偿,更是社会对历史的缅怀和铭记。

抗战老兵们曾用热血和生命守护了和平安宁的今天,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建立在他们的牺牲之上,纵然时过境迁,英雄的贡献永垂不朽,值得我们永世铭记。

总有一天,最后一位老英雄也将离世,但他们的功绩永远不会被人遗忘。

让我们为他们竖起丰碑,用赞颂和怀念取代遗忘和冷漠,让每一位曾为国家、为和平做出过贡献的人都能获得应有的荣誉与尊重。

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唯有如此,人性的光辉和国家的尊严才能长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齐修体)

[2].中国网-2014.07.17《【图片故事】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

[3].中国新闻网-2014.08.15《部分抗战老兵现状:身背“国军”骂名至今抬不起头》

0 阅读:1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