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志愿军新兵3枪击毙3名美军后,32天狙杀214名敌人成狙神

历史尘埃录 2024-01-19 14:20:42

引言

在1953年1月底,一个特别的测试正在上甘岭前线展开。一名拿着狙击枪,却连准星都没有的“新兵蛋子”,正趴在那里一动不动。没过多久,三发枪声响起,距离他们百米开外的三个美国军人,全部倒下。

顿时,周围的军官们都鼓起掌来,一名作战参谋上前道:“这是皮定均军长赏赐的新靴子。”但皮定均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新兵竟然会穿着这双靴子,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拿到鞋子32天后,那名新兵再次鼓起勇气,将鞋子拿来给皮定钧看,只是这一次,他的鞋子里面已经塞满了子弹,全部都是击中敌人的子弹,一共211发子弹。

看到211枚弹壳,皮定均愣住了,半晌才道:“我听说你是214团的,要不,你再来三个?”

那名新兵在得到长官的提议之后,连看都没看一眼,直接提着自己的枪械回到了战斗现场,仅仅过了三十分钟,他就带着三颗还带着余温的子弹壳回来了。若干年后,这位新兵成为了美国军方的头号狙击手,被誉为“上甘岭之狙神”。

这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在《上甘岭》上成为狙击手的?美国军方到底有多怕他?今日带领你重温当年决定抗美援朝胜负的「冷枪冷炮」,来欣赏我们的狙神张桃芳在战场上的风采。

正文

自从抗美援朝战役立下功勋卓著之后,张桃芳被称为“狙神”,而对于他那神乎其神的狙杀技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以来,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个天生的狙击手,但事实并非如此。

张桃芳在进入朝鲜之前,的确是摸过“枪”,但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农民,唯一的武器就是霰弹枪。由于出生于动荡时期,祖父曾经用枪打过飞鸟,张桃芳与祖父一起狩猎,渐渐对枪感兴趣。爷爷心情好的时候,还把自己的猎枪借给了他。

只可惜,爷爷并没有看出张桃芳的枪法有什么过人之处。

1931年出生于江苏兴化的张桃芳,和清代郑板桥是同乡。如果不是常年征战不休,说不定张桃芳也是个高学历的人才。

张桃芳十几岁的时候,日本人正在入侵中国。那时日本人时常进村烧杀掳掠,张桃芳便与乡亲们一同与日本人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桃芳十五岁就当上了地方儿童团的团长,带着六百多名童子军。他率领这支“小部队”,“国共内战”时期,直到新中国的建立。

张桃芳20岁时,也就是1951年三月,他主动要求加入中国解放军。当时,他只有20岁,服役时间不长,但是次年九月,他被派往朝鲜战场。

朝鲜战争于1951年10月之后陷入僵局,双方在38线附近形成了对峙。志愿军一改以往的移动作战方式,在地势较好的地方,采取挖战壕、坑道等方式构筑防御工事。

双方在一座又一座的山丘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样的静止状态下,对于狙击手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张桃芳所率部抵达前线时,敌我双方均已进入了战略防守状态。在那一战之中,联合国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不断的轰击着我们的前线。就连那些美国士兵,也都在阳光下,玩起了扑克牌。这是对中朝军方的蔑视。

所以,上面下达了命令:“组织特级狙击手,进行狙击,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张桃芳带着一把来自前苏联的莫辛纳甘来朝。他刚刚参军的时候,曾经接受过一次专业的射击训练。

按理说张桃芳的枪法应该是比较好的,不过当时每天都在路上,而且还是连里的通信员,每天都在忙碌着,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这把新步枪。

所以在入朝的头一场训练中,张桃芳开了三枪,三枪都脱靶了。连长骂他三个零分,这可真够丢人的。

张桃芳受了责罚,还要到厨房里帮忙煮饭。一边工作,他一边懊恼,自己之前使用“三八大盖”,三枪至少二十环以上,现在换了一把新的,却是零环。

但是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张桃芳想了想,还是放弃了通信兵的工作,回到了三营八连九班。

“基本功是学习所有技能的基础。”张桃芳想通了这一点后,便开始苦练枪法。白天,他对着山石,对着树木,对着星辰,对着油灯,练习。

张桃芳的刻苦训练打动了班上的老队员,大家也都来传授他枪法。没过多久,他就掌握了如何测量距离,如何计算出下一步该怎么走。至于提前预判的问题,班长是这么说的:

“这个也很容易,举个例子,你往山下冲,他速度快,你往他腿上打,他慢,你往他膝盖上打。如果是上山的话,你就往他的脑袋上打,如果他往上走,你就往他脑袋上十厘米的方向开枪。”

1953年1月,张桃芳登上上甘岭597.9高地。

从射击位上看去,张桃芳看得清清楚楚,美国军人的眼睛都是蓝的。

张桃芳本来以为,在这样的距离下,肯定能洗刷掉之前的耻辱,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一下。

可是,事情并不尽如人意,在张桃芳的头一次狙击行动中,开了22发子弹,一颗子弹都没射中。

张桃芳的行为让班长大失所望,但是班长却决定让张桃芳有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第二天,当班长带着张桃芳再次到阵地时,那三个美国兵刚一露头,张桃芳就端起枪来,连招呼都没打就开了。

“砰”一声枪响,美国士兵被打得倒地不起,连滚带爬地爬起来。

张桃芳对着那个美国士兵开了一枪,但是班长并没有因此而高兴。

原来,张桃芳开枪打的是前方美国士兵,可最后倒地的却是另一名美国士兵,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运气好。

张桃芳顿时脸红脖子粗,丢人丢大发了!

然而,当张桃芳在团举行的一次射击培训班上,却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培训学校里的枪法好的差不多都集中在这里,张桃芳也是虚心求教,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的战斗技巧。

例如,敌军在山上-喵他的脑袋;

敌人从山上下来,瞄准他的双腿。

对方跑了,再往前一个身体位置走一步。

敌方站立“方便”-直到他解下腰带(或解下裤子)后才动手;

敌人蹲下“方便”——等着他把裤子脱掉,然后揍他。

总而言之,要有预判和开枪的时间,这一切都是老兵们在战场上总结出来的。

至此,张桃芳的传奇才算真正开始,受训后的首场狙击战,张桃芳仅用九发子弹,便轻易击毙7名美国大兵。

到2月末,张桃芳在22天内射击247发,击毙了71个美国人。24集团军的《火线报》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平均三发子弹就能击毙一名敌军。

皮定钧从床底下拿出一只靴子,递给参谋道:“拿着,去8连见张桃芳,只要看到他一连杀了三个人,就把这双靴子送给他”

作战参谋兼战地记者王纪荣发现站在狙击台上的张桃芳,他三枪击毙三名美国兵,不禁啧啧称奇。

离开八连之前,作战参谋为张桃芳举行了一次“授靴”典礼!

张桃芳一副兴奋的样子,爱不释手地抚摸着那双新靴子。

为了进一步发挥张桃芳,连队领导派张桃芳到团办集训营,张桃芳在那里进修了一个月,很快又回到了前线。

这时,美国方面也展开“冷炮”的策略,特别派出观察员侦查。当他们看到我们的行动,或是看到烟火,他们马上报告给观察员,然后美国人就会用火炮瞄准。

为了这件事,张桃芳的一位小队长牺牲了。

恼羞成怒的张桃芳,又一次展现出了他的实力,不但连杀了三个美国老兵,更是将美国人逼得两个月都不敢露面。

张桃芳与这位军长初次见面,是在他第一次干掉100人的时候。两人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一块还打过枪。1953年春,他第二次见到了军长。

那时候,中国共青团正在举行三大,邀请的代表之一是张桃芳。有一天,张桃芳接到了一个消息:一定要到军部来一趟,然后再回国。

张桃芳一听,就知道是军长叫他,特意带着那双皮靴。看到指挥官,他得意地将皮靴放在办公桌上。

“我的靴子上有我杀死的敌人的数字,我要把它还给军长。”

张桃芳揉了揉额头,笑道:“这鞋我穿可惜了,军长才配得上。”

军长闻言,笑了起来:“这是你应得的,你能穿上,我就开心。”说完,他从皮靴里掏出一堆弹壳,检查了一遍,对张桃芳说:“有几颗?”张桃芳飞快地回答“211”。

“你的狙击技术很好,但还需要更多的技巧,”指挥官盯着弹壳道,“你是214团,为什么只干掉了211个人,现在,你可以回去,再干掉3个,你就可以扬眉吐气了!”

这句话或许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张桃芳却把这句话当真了,他立刻拿着枪离开,是的,他要去完成军长的吩咐。3天之后,张桃芳还真把“任务”给做完了:211后面的数字加上了3。

因此,张桃芳的抗美援朝战绩也就如文首所言:32天之内,用436枪打死敌军214人。

张桃芳是美国人最大的梦魇,他用的是一把M1944 “纳甘”步枪。

在接下来的几次狙击中,一个军营里的美国人都被吓得躲在了掩体里。上甘岭一战之后,当士兵们在营地里收集补给的时候,发现了大量的美国士兵扔掉的罐子,这些罐子里装着他们的粪便和尿液。

消息一传出去,众人哄然大笑,人人都明白,美国人一定是害怕张桃芳这样的神枪手,才躲在屋里,用罐头把问题“解决”掉。

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张桃芳回国,并于1953年因功受奖。

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张桃芳回到祖国,并在1954年参加空军,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歼击机驾驶员。他的传说被广为流传,甚至还被改编成了电影。

1997年10月29日,抗战老兵张桃芳,77岁,死于潍坊市一军休所。

为他赢得“狙神”称号的M1944莫辛-纳甘步枪,也成为了中国军工博物馆的永久奖章。

0 阅读:76

历史尘埃录

简介:探寻古今之谜! 见证古今变迁!解锁尘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