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近44万元,成都银行薪资真“巴适”!

更频率 2024-06-07 10:04:50

作者:perry

人事变动之风再次吹向了成都银行。

2024年6月4日召开的成都银行股东大会前夕,成都银行宣布取消已经公布的董事人选议案,并临时增加一项新的人事议案。具体来说,取消了选举董晖为新一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同时增加选举余力为非独立董事的议案。而这次变更董事人选是由于成都银行的第三大股东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24年5月29日提出临时提案,建议将选举余力为成都银行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作为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这不是成都银行近期的第一次人事变动了,就在5月13日,成都银行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五十次(临时)会议,聘任徐登义为行长。在此之前,行长职责由董事长王晖代为履行。

同时,仅仅是去年一年,成都银行就已经历过数次人事变动,不过,虽然人事变动频繁,好像对成都银行的业绩影响并不大,就在2023年末,成都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成为西部首家资产规模超过万亿的城市商业银行。

与上一年相比,在公布数据的银行中,有20家银行的人均薪酬出现同比下降。其中,人均薪酬降幅超过6%的上市银行共有6家,分别是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其中上海银行的2023年人均薪酬为44.149万元,同比下降约7.4万元,降幅远超其它银行。但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也出现了分化,在已发布数据的银行中,有17家银行的人均薪资实现了上涨,其中,有7家银行的薪酬涨幅达到了5%以上。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别家下跌,它上涨,其它银行丢掉的“金饭碗”,成都银行捡了起来

根据成都银行发布的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成都银行2023年末实现营业收入217.02亿元,同比增长7.22%;实现归母净利润达116.71亿元,同比大涨16.22%。今年一季度末,成都银行录得营收56.38亿元,同比增幅6.27%;归母净利为28.5亿元,同比增幅12.83%。从不良贷款率来看,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66%,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与成都银行相比,多家“大行”的营收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首先,中国“五大行”中四家营收出现下滑,工商银行2024年第一季度业务收入为2198.43亿元,同比下降3.41%,建设银行营业收入为2009.28亿元,同比下降2.97%,农业银行营业收入为1860.21亿元,同比下降1.76%,中国银行营业收入为1608.18亿元,同比下降3.01%,仅有交通银行同比微增0.05%,而在股份制银行中,一直被认为“能打”的招商银行,营收也同比下降了4.65%,平安银行的下降幅度更加巨大,达到14%。关于银行营收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流说法无非是净息差收窄、非利息收入下降等因素,但总有银行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做的更加出色,成都银行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增长,可以说是将别的银行丢掉的“金饭碗”又给捡了起来。

成都银行的历史—稳定与变动

成都银行成立的时间并不长,1996年,成都银行由成都市财政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税务局、成都市技术改造投资公司等22家企业,以及成都城市信用联社及下设的7个办事处和36家城市信用社的股东发起设立。成都银行成为四川省第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截至2024年6月成都银行主要股东,数据来源:天眼查

2007年,成都银行引入马来西亚丰隆银行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丰富了其股权结构,并为其提供了先进的银行管理经验。在2008年,成都银行由前身成都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为沿用至今的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成都银行引入外资,与丰隆银行共同发起设立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这是我国第一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在此期间,成都银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总资产规模高速扩张,营收和净利润维持高速增长。当然,成都银行的发展关键词,也不全是“稳”,也经历过“变动”。2013年成都银行管理层变动,为其带来了巨大影响,内部战略的延续性因此被打断,同时,在当年四川省和成都市经济增速承压,成都银行资产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叠加央行多轮降息,造成成都银行净息差大幅下行。成都银行总资产因此增速放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也因此在2015年和2016年出现负增长。不过,中央很快出手,为成都银行吃下一个“定心丸”。2016年中央层面提出建设“成渝城市群”,成渝地区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成都银行内部管理层也趋于稳定,资产质量存量风险逐渐出清,业绩全面跃升。2018年1月,成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8家A股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事业也迎来了再次跃升。

成都银行的“喜与忧”

从成都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来看,成都银行取得“喜人”的成绩,主要是以下几大优势。

首先,业务规模和地域优势。

成都银行是中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佼佼者,尤其在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而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重要城市,为成都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成都银行基本覆盖了全四川,四川省内重要地级市均设有分行,跨区域的业务布局有助于其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其次,较为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股东背景。

成都银行于2018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资本实力因此得到显著提升。从其股东组成来看,其中包括国资背景的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外资背景的马来西亚丰隆银行等,多种属性股东,为成都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外,从成都银行的资产质量来看,也较为优异。

成都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出色,资产质量持续保持优异。例如,在多家银行受到不良资产率快压的喘不过气时,成都银行不良率却连续多年下降,拨备覆盖率较高,风险抵御能力夯实。

最后,成都银行一直非常看重小微企业业务,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特色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精准的营销战略使成都银行的小微金融业务在当地具有较强品牌效应及竞争优势。而对公业务中,成都银行在此方面有良好的客户基础,对公活期存款占存款比重居行业前列,使得公司负债优势显著。成都银行自2016年以来加大存量不良出清力度,并降低风险偏好,将贷款投向低收益但低风险资产,实现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地增长。从治理结构上来看,成都银行在经历过管理层变动后,做的越来越完善,成都银行的管理层均扎根于四川,对四川区域的金融环境具备深刻了解。治理结构完善,高管具备多元化的工作经验,有助于公司治理的全面和深入。

不过,在“喜人”成绩的背后,也有“隐忧”。

虽然整体营收上涨,但是在非息收入中,有几项重要指标分化较为明显。比如,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下滑,同比下降2.25%至6.62亿元。同时,成都银行所储备的债权投资准备余额也并不太够,且处在不断消耗当中。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其债权投资准备余额为23.48亿元,较2022年末的32.07亿元,大幅减少了26.79%。另外,成都银行的风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银行逾期贷款余额为49.8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6.63%,而同期重组贷款余额较上年末缩减至16.35亿元,两项指标总和为66.23亿元。其不良贷款总额同比增长了12.21%至42.38亿元,也就是说,去年成都银行还有约高达23.85亿元的逾期没有计入进不良。虽然已有了预警,但成都银行在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方面仍表现出相对宽松的态度。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该行在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增长,不良率也显著上升,使房地产业成为该行不良率第三高的行业。然而,尽管面临这样的风险增长,成都银行并未减少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投放,反而继续加大投入,使房地产业成为其第五大贷款行业。这一做法在当前房地产风险尚未完全释放的背景下,给成都银行未来的资产质量带来了潜在的风险隐患,可能加剧其在房地产领域的风险暴露,对其整体资产质量和稳健经营构成挑战。同时,在个人消费贷上,成都银行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从数据来看,在整个个人贷款及垫款中,个人消费贷占比只有14.61%。

总的来说,成都银行2023年的经营呈现出“苦乐交错”,既有值得庆祝的佳绩,也面临着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整体而言,需要加强对不良贷款控制方面的警惕。同时,如何持续并深入地推进零售业务的转型,并确保这些改革措施能够真正落地实施,也是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超越“五大行”的人均薪酬

截至目前,“五大行”年报均已披露,从数据中来看,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农业银行员工数最多,为45.1万人,工商银行紧随其后,也有近42万人,交通银行以9.43万人的员工数位列最后。从薪资来看,在不包含福利等其它收入的情况下,交通银行以29.5万元平均薪资排名第一,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则相差不大,均在22万元范畴内,最少的则是中国银行,人均年薪“仅”不到20万,若加上福利等其他收入后,交通银行平均薪资则将近33万,中国银行的薪资则刚达到其它三家银行不包括福利的水平。

“五大行”平均薪资,数据来源:GPLP据各银行官方财报整理制作

而从成都银行的薪资来看,根据公开数据,成都银行2023年应付职工薪酬为33.94亿元,目前其拥有员工数近7684名,人均薪酬约在44万元左右,薪资水平远超“五大行”,纵观整个中国银行业,这个数字也绝对算得上高薪。不过,也或许有薪资“被平均”的可能,但是在目前重塑金融业态的背景下,成都银行维持正向增长,已实属不易。未来,成都银行如何调整自身策略,优化风险控制,同时在国家对西南地区大力扶持的“东风”下,怎样下好区域经济这盘“大棋”,以及为员工创造多少利益和价值,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0 阅读:50

更频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