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求荣当汉奸,恶贯满盈罪滔天,坏事做绝终难逃正义的审判

小题行迹 2023-12-26 23:16:29

自驾环游中国之河北省井陉县

地处绵河北岸的天长古镇,因坐落于天长岭南坡而得名,这里自古就有“晋冀交通咽喉”之称。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唐朝中晚期发展成北方军事重镇,朝廷曾于此置天长军。宋代至民国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天长古镇一直都是河北省井陉县县治所在。

天长古镇小南门观音阁天长古镇一带的绵河流域,是井陉文明发展的摇篮之一。作为曾经井陉古道上的节点重镇,这里至今仍是连接晋冀两省的交通要道,石太高速、石太铁路、G307国道均从此处通过。天长古镇北10km,是有“解放第一矿”之称的井陉矿区;沿着绵河逆流向西20km,是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的娘子关,全面抗战之初的1937年,10万中国国民革命军在娘子关以血肉之躯阻滞日军进攻,他们顽强抵抗,异常英勇,虽败犹荣。

天长古镇日军轰炸遗址明朝万历年间,为杜绝水患毁城,对城墙进行翻新改造,用河中鹅卵石和不规则石头浆砌城墙,此种建筑手法的城池并不多见,保存至今更觉弥足珍贵。与平原地区的城池形状大多方正规整不同,天长古城因地制宜,形如簸箕,故而有“簸箕城”之称。古城建有东西南三座城门,筑于北岭之上的北墙未建城门。南城门又称“览秀楼”,是古镇正门,城门瓮城俱全,可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拆毁,近年为旅游开发又在原址重建。

天长古镇正门“览秀楼”

天长古镇正门瓮城1958年,井陉、获鹿两县合并,县政府搬迁到下游15km处的微水镇,天长古镇自此日渐衰落。因为没有大拆大建的城市化,天长古镇原汁原味的古城墙、古民居建筑反而保存下来,令人欣慰。古桥,古城,古民居建筑,天长古镇值得停下来慢慢参观的景点真不少。当我们从繁华都市一头扎进天长古镇,在这古色古香的石板路上走一走、看一看,时间仿佛就慢了下来,把我们拽回到历史的时空中。

由G307国道进入天长古镇,首先要经过的是绵河上的大石桥。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桥,是井陉县现存规模最大的古石桥。桥上置石狮子和镌刻有狮、猴、鹰等动物形象的石望柱,惜乎在沧桑岁月中已风化模糊。大桥自建成之日起屡遭洪灾洗礼,部分被毁后又补修,故而现存石桥可见清、民国、共和国时期三个年代建筑特色,也算是一种历史记忆。天长古镇中最大的豪宅王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相传康熙西巡时曾下榻其中,孙中山去山西路过井陉时也住过,段祺瑞在井陉开办煤矿时曾将这里作为临时官邸,此宅可谓声名显赫。

天长古镇王家大院大院原为郝家大院,民国时郝家家道中落,被迫将祖宅卖给王家。可气的是,大院的末代主人王景岳在抗日战争年代当了汉奸,任井陉县伪县长。八年里,他卖国求荣、为虎作伥,犯下累累血债。充当日寇走狗的同时,王景岳大发横财,四处圈钱占地,当国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王家反倒大兴土木,将家族豪宅的建设推向顶峰。日寇投降,王家被清算。1951年,潜逃至甘肃天水的王景岳被抓获。1952年,王景岳在井陉被公审后执行枪决,结束了其罪恶肮脏的一生。

天长古镇城隍庙戏楼古镇中必看的古建,还有位于王家大院北侧一街之隔的城隍庙。城隍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现存最早建筑大殿、戏楼建于明代,已有六百年历史。古戏楼为单檐歇山卷篷顶亭阁式建筑,造型十分别致精巧,人称“华北第一古戏楼”。

古镇外,沿着绵河向下游走3km到石桥头村,村中有一个通济桥。这座建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的单拱石桥,由大宋天威军建造,初名天威军石桥,后改为通济桥,已经默默服务过往行人车辆900多年。它不但经历过多次洪水冲刷,更承受住运煤车的一次次重压而未垮塌,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代造桥工匠的高超技艺。

河北省井陉县自驾旅行地图

1 阅读:154

小题行迹

简介:旅行家,自媒体运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