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税大棒”剑指中国电车,欧盟为啥急眼了?

说说大周 2024-06-21 17:56:51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将从2024年7月4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这次的反补贴税,最高加征了38.1%,比如上汽集团;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则是分别加征了17.4%和20%,加征的部分加上原来就有的10%的关税,上汽集团征税近50%,而比亚迪和吉利也分别达到了27.4%和30%。

如此重税,是因为欧盟认为中国纯电汽车价格低廉,源于有高额补贴,这样的“人为压价”,会对欧盟的车企造成威胁,还会带来经济损害。

那么,欧盟这种指控真的成立吗?

在2023年10月,欧盟针对于“价格低廉”的中国电车展开了长达八个月的调查,而他们的调查结果是:中国电车确实得益于财政补贴。

但实际上,早在2020年年底,中国就已经取消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

在欧盟国家销售的中国电车,在加税20%后,确实仍然比当地的同级竞品便宜,但这完全得益于中国电车在规模、产业链、质量和成本上的优势,欧盟所说的“人为压价”并不成立。

其次,如果拉出来中国电车的出口数据来看的话,欧盟所谓的“经济损害”,就更站不住脚了。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48.2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占中国电车出口总量的45.1%。

这个数据看起来很漂亮,但其实这些出口汽车中,有40%都是中国工厂产的特斯拉,20%的欧洲本土品牌,剩下不足半数的,才是我国的自主品牌。

2023年欧洲销量第一的中国电车自主品牌吉利,卖出了2.2万辆,而比亚迪也不过1.5万辆。

这个销售数额并不起眼,又能造成什么经济损害呢?

换句话说,中国电车在欧洲还没开始发力,只是处于导入期,但即使是这样,还是让欧盟摇起了加征关税的大旗,甚至美名其曰是反补贴、反倾销。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欧盟这事做得实在不地道!

但话又说回来了,往中国头上扣帽子的事情也不只有欧盟在做,在阻止中国电车进口方面,美国比欧盟更早付诸行动,早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就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加征了27.5%的关税。

到了今年的5月14日,美国又对中国加征“301关税”,将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到了100%。

说白了,就是拒绝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

欧盟看起来稍微“大气”了一些,但其实与美国是一丘之貉。

那么欧美为何拼命抬高中国电车的进口壁垒呢?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焦虑。

他们的焦虑,正是因为中国产业发展速度快、质量好,有威胁,甚至是已经有了他们无法轻易赶超的优势。他们害怕中国的高速发展会脱离自己的掌控、威胁到自己的国际地位。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制裁、加税”一直以来都是欧美遏制中国发展的常规操作,不光是针对汽车行业,在科技、生物医药、工业等领域也是如此。

从2018年开始,美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共把600多家中国公司、机构及个人纳入“实体清单”,进行了制裁,而制裁基本分为下面几种。

第一种,禁止被制裁的中国企业产品进入美国;

第二种,禁止美国的资本投资被制裁的中国企业;

第三种,禁止被制裁的中国企业和机构的高管和技术人员进入美国,禁止美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制裁清单上的中国企业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

第四种,禁止美国企业向被制裁的中国企业提供零件,等等。

虽说中国是从2018年开始被高密度制裁的,但其实欧美的制裁打压早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

1949年之后,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实现现代化,中国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但1952年,美国就牵头成立了“中国委员会”,专门研究对中国的工业设备和技术出口的禁令。

不光是重工业,对于我国的轻工业,他们同样没有手软。

60年代,出口一吨茅台酒可以换回40吨钢材,这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作十分重要,所以国家提出了要扩产茅台换取外汇。

但第一次的扩产以失败告终了,原因是茅台也不知道自己的口感风味从何而来。

于是国家轻工业部和中科院,组织了130多位专家前去贵州。

经历了3年的夜以继日,才终于在茅台的酒曲中,提取出了13株能够决定茅台口感的菌种,而这些菌种,后来也被茅台董事长誉为“茅台灵魂”。

后来,贵州轻工所,将这13株菌种交给了当时在贵州很有实力的老国营酒厂——贵定酒厂。贵定酒厂采用这些菌种,以及相同的原料、工艺酿造出的酒,最终酿造出了符合扩产标准的仙怀春,风靡全国二十多个省份。

当时中国的庞大白酒市场,对于欧美来说就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于是他们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收购成功的酒厂,要么直接给欧美赚钱,要么就他们拿走现有生产线和销售渠道做洋酒生意了。

现在不少大家以为的中国白酒品牌,其实早就是欧美的敛财工具了。

贵定酒厂虽说是硬气拒绝了收购,但同时也遭受了疯狂的打压,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仙怀春销售渠道几乎全无,名气也大不如前了,所以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不过近几年国货崛起,大家消费观念转变,仙怀春终于再度迎来了春天,自去年9月份开始,销售额同比增长了近90%。

可惜的是,今天的增长,并不能抵消长时间被打压,给品牌带来的伤害。要知道,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沉淀、需要培养和积累。

曾经仙怀春能够和茅台并肩站在领奖台上,但今天有多少人还知道它、记得它呢?

不光是仙怀春,欧美当初为了推广植物油、鸡精,也大肆打压过猪油和味精,今天还能被我们看到的品牌都是站起来了的,但消失的品牌呢?

数不胜数。

欧美打着反补贴、反倾销的名号,行贸易保护之实,本质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

前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说过,违背自由贸易市场规则、原则和规律的事情,就像用筛子建拦水坝,再怎么费力,水还是会穿过缝隙流向它该流向的地方。

0 阅读:4

说说大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