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的悖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滥用公信力如同作茧自缚

大老客 2024-06-25 09:01:26

做一名媒体人,尤其是独立媒体人,创业难,守业更难。

初期写得一手好文章,码字挣稿费,偶尔接点广告,只是数量多和少的区别。

倘若上了规模,引入太多投资人,利益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起来,有时候就很难进退自如,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这样一来,初心的客观专业,与后期的强势甲方,就变得很难调和。

这就是媒体人的悖论,保持初心方得始终,似乎是一种很难坚持到底的奢求。

当然,也得看个人的抉择。

在我从业二十年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一些媒体人前辈在度的把握上栽了跟头,因为敲诈勒索或类似罪名断送了职业生涯。

也有一些人做大做强后,因为无法保证公正客观,不能既要又要,便主动退出了这个领域,转战大公司做了白领。

还有一些人,则为了利益哗众取宠,虽然依旧还在台面上吆喝,但对行业和用户都产生了不太好的影响,也失去了媒体人客观公正的初心。

前些日子,主题为“想象”的2024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召开,作为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的贾可博士在开幕主题演讲《中国汽车向何处去》中“一鸣惊人”,直接给中国汽车行业给出的答案是“卷是比谁没有底线”,涉及的关键词是放弃、迷失、倒退、背叛、遗忘、无耻、裹挟。

乍一看,这位贾可博士为势头正猛的中国汽车产业泼了一盆冷水,他真的是苦口婆心发现了什么大问题吗?要知道,今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元年,也是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关键一年,贾可博士以业界老资格媒体人的身份,为什么要发布这样的言论呢?

贾可还阴阳某车企,原话是“天天呼吁禁止燃油车,结果现在造的插电车油箱比燃油车还大”。 作为汽车行业爱好者,我感觉这样说就有点刻意带节奏的意味了,因为插混与纯电本来就是两条长期并行的路线,各有所长,插混有大油箱是为了应付长距离无法充电的特殊应用场景,并不是鼓励大家继续以汽油为主要动力。

明眼人很容易看出贾会长的此番言语是在影射什么,这背后无疑有着巨大的利益纠葛。事实上,贾会长去年采访贾跃亭并大篇幅正面宣传法拉第未来,并让贾跃亭以视频形式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就已经是一件相当离谱的事,这样的媒体就算有一定的影响力,公信力何在?

为此,我特意查找了一下关于这位媒体前辈的信息,结果发现了不少有趣的内容。

平心而论,贾可博士也是一位“牛人”,是少有的真正混出了头的媒体人。早期与很多年轻媒体人一样从报社编辑干起,一路积累经验和人脉,后来创办了《汽车商业评论》,在汽车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

贾可博士自称是“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和“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头衔有一大堆,听起来都很厉害。问题是上述文章的作者和大家一样,对这俩头衔到底是不是真的提出了质疑。网上搜了搜,确实没找到靠谱的信息,尤其是“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压根儿就没有官网或像样的介绍,正如文中说的,“充其量也就是出现在贾可自己搞的那些活动页面上”。

贾可最出名的“战绩”,就是2016年造谣比亚迪汽车害死人,引发了轩然大波。尽管他后来道了歉,但这梁子算是结下了。2023年比亚迪是中国车市销冠,可在贾可主办的“轩辕奖”里却悄无声息,那么这奖还有什么公信力可言呢?领奖的企业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贾可还创办了一所野鸡汽车大学“轩辕大学”,对外号称“以成就新汽车人为宗旨”,其实就是为了方便收钱办事。

轩辕大学不对外公开招生,而是以邀请函的形式自主招生。招收对象主要是各车企及上下游单位的高管,据说报名费高达10万/年。

贾可自封“校长”,可这“大学”压根就没有办学资质,后来被国家相关部门整治,改成“轩辕之学”才勉强蒙混过关。

文章中提到“2024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展”的协办单位就是“轩辕之学”,承办单位则是“上海贾可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说,从主办、协办到承办单位,都是贾可一个人的,贾可仅凭一己之力,就完成了整个“生态”的“闭环”。原来贾可背后这么多料,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九牛一毛。

中国汽车2023年出口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为182.7万辆,同比增长33.4%……预计2024年汽车出口总数将超过600万辆,碾压日德美,成为无可撼动的全球汽车制造中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海外战略已经在逐步推进,随着比亚迪纯电和混动汽车在东南亚、南美、欧洲的扩张,比亚迪第一季度出口量仅次于奇瑞和名爵,并且还在飞速增长,目前全球销量已经是世界第四,并且一定会在今年的某个阶段成为世界第二。

枪打出头鸟是难免的,今年比亚迪成为众矢之的,特别是DM5.0发布之后,全网各种黑稿铺天盖地,攻击的理由也越来越离谱,而当中最离谱的莫过于“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理事长”贾可出品的《中国汽车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篇文章充满了媒体人最擅长的春秋笔法,不过并没有造成理想的宣传效应,因为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贾可博士瞧不起比亚迪“卷价格”,但是无法忽视的是比亚迪其实就是中国利润率最高的企业,把B级车打到998依旧能赚钱,这是本事,说明比亚迪的工业体系、产业链都在自己手里,自研率极高,生产规模大,成本可以大幅度摊薄,这是中国企业大规模工业化和先进技术的胜利。如果要说危险,那么欧美品牌和日韩品牌,才是真的迎来了最危险的时刻,贾可应该为他们摇旗呐喊,才符合自己的原则,就像去年为贾跃亭站台一样。

目前比亚迪正在爆产能,6月17日深圳发布公众号显示,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整车项目于日前已实现达产,每天产量达到750辆。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二期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2100亿元,可提供5.4万多个工作岗位,实际上能够为上下游产业链增加20万人的就业……从2005年到2024年,比亚迪度过了无数次至暗时刻,最终厚积厚发证明了自己,国内其他汽车品牌想要有所作为,应该学习比亚迪的精神,从长计议,忍耐克制加坚持到底,而不是眼红与嫉妒诋毁。

如果媒体人自身能力足够强,那么如何善用自己的影响力是很重要的,黑化以后危害也是非常厉害的。如果一门心思只搞钱,靠着虚假信息和忽悠人的把戏为自己牟取私利,却严重扰乱了行业的正常秩序,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误导,这对整个社会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贾可不仅仅是包装自己这么简单,他利用各种虚假头衔和伪造的组织,搞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名下多家公司,业务涉及五花八门,靠着举办“山寨”论坛、颁奖等活动,为自己和公司捞钱。

挣钱本身无可厚非,但最好是建立在无害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心为了利益,为黑而黑,混淆是非,那么最终势必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对自己和公司的长远发展显然是弊大于利的,何必呢?

0 阅读:7

大老客

简介:关注电脑与互联网产业的独立人格泛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