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向任何人,透漏自己的真实情况,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阿芳评诗 2024-05-29 07:36:18

曾国藩曾经说:“以诚相待,彼术自穷。”

大概意思就是:当我们真诚地对待别人时,对方的计谋和手段就会因无所遁形而自行失效。

这是因为,心机重的人往往心机重重,但若我们坦诚相待,对方或许会减少防备,就难以施展那些小伎俩。

这种理念,或许从小就被刻进我们基因,真诚待物;对朋友肝胆相照;对知己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然而,当你真的这么做了,现实却可能会把你揍得鼻青脸肿。

原本属于私密的事,可能会被泄露,变成他人眼中的笑柄,你成为众人眼中的小丑,被伤得体无完肤。

于是,我们又重新审视这些金科玉律,觉得矛盾,却又找不到问题真正所在。

随着时间推移,在一次又一次踩坑后,我们逐渐意明白,世界万物皆在变化,无一恒定。

心境会随着经历而波动,容颜会因岁月而老去,地位会随环境而变,而人心更是如流水、浮云,变幻莫测。

因此,我们最终明白,底牌这种东西,最好只有自己知道。

那是因为: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这句话不仅告诫我们,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中伤他人。还警醒我们,尊重个人隐私。在交谈过程中注意分寸。因为一句无心的闲谈,可能无意揭开他人伤疤,触及他人敏感之处,成为他人的软肋。

而这些信息,可能会被别有心的人利用。

此外,在和别人闲谈中,我们可能不知不觉泄露自己的秘密。

在你眼中的小事,在他人眼里可能就是炫耀、张扬。而这种带来的往往不是正面评价,而是嫉妒、不满,甚至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

因此,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更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底牌。

而底牌这种东西,最好掌握在自己手中。

就像《余庆年》中,范闲每一次亮底牌,都让人出其不意。如果从最开始露相,范闲就爆出自己和庆帝、五竹、洪竹的关系,那他结局也会和滕梓荆样。

范闲这么做,这不仅是应对复杂局势的智慧,还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俗话说,认知不同,圈子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每个人所处的阶层,决定他能收到什么样的信息,并被这些信息塑造。

而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不仅决定他的思考,还影响他的行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局中人会深陷自身认知框架中,难以察觉庐山真面目,会不自觉地强化固化这种认知结构,最终形成一个自我强化、循环往复的闭环。

这种模式,可以几代人甚至N多代的循环,就好比《三体》的记忆传承和传播知识。在一个无限循环中,突破及其困难。

然而,互联网打破了这个循环。一部分人获得新知识,并迅速觉醒,突破原有阶层认知。

与此同时,我们身边的朋友、父母、亲戚,粗看是生活在一个世界,实际处在在不同认知阶层。

很多时候,他们的自信与质疑,会让你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他们一副“为你好”的姿态,把自己那套根深蒂固的观念强加于我们,甚至义正言辞、言之凿凿地宣布这才是正确的。然而,这些道理荒谬不经。

如果你耳边时常充斥着这种声音,它可能会扼杀你内心希望光,让里陷入无尽绝望。

因此,面对周围人,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一定距离。不随意透露自己的真实情况。

当他人试图打探底细时,我们可以选择沉默、转移话题,甚至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来保护自己。

尤其是在一个新环境中,陌生感是一种天然保护屏障,因为它让我们不必担忧被熟人背叛或利用。

总而言之,保留底牌,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所以,永远不要对任何人暴露你的底牌。

即便他与你的关系好到同生共死,也应保持一份理智、一寸距离。让底牌成为永不言说的秘密,甚至带到坟墓里。



0 阅读:8

阿芳评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