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源于《易经》,它的发展史经过了三次变革。独家解读“易学”三大流派

邛水河畔的奇人奇事 2024-06-09 11:22:12

《不要神化《易经》了;不要再神化曾仕强这个伪大师了。人类的思想在进步,科学也在不断地进步》这篇文章说出了我一直想说却懒得说的话。曾仕强大概可当成鉴定一个人思想层次的标尺,印象中,身边那些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没几个人认同曾仕强,只有层次很一般的人,才会整天“曾老说”。

一部《红楼梦》衍生出“红学”,“易学”则为专门研究《易经》之学。“易学”是一门跟“科学”截然不同的学科,科学的底层思维框架是逻辑,精髓是演绎、归纳、推理、论证、演算、辩证;而“易学”的底层框架是象思维,精髓是联想和想象(猜测)。

这两者截然不同,今天,一个受过高中教育的人,眼里的世界图景基本是基于数理和机械化的牛顿世界观;如果是大学理科生,可能还会多一点概率思维,相对论世界观和测不准定律思维,而计算机专业的专科生还会懂得递归思想,而这一切都是基于逻辑。

而“易学”的侧重点是具象思维,而具象思维恰恰能够解决一些科学思维所没法解决的问题,研究“易学”最大的价值是让人在看待问题时,能够跳出牛顿世界观,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图景,并尝试用不同于科学方法论的方式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跟科学一样,“易学”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主流的世界,生活的主要具体问题,肯定都是必须依赖科学进行解决的,而“易学”的存在则给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预留了解决的空间与余地。

事实上,“易学”发展史经历过三次革命。伏羲氏画先天八卦是第一次革命,周文王推演后天八卦并演绎出64卦是第二次革命,孔子注解易经则是第三次革命。

最后这一次革命以后,“易学”的发展演变出了三大流派——一、象数派,主要研究卦理,卦象,术数,并以此推出了诸如八字、风水等具有预测性质的理论。

第二派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义理派,也就是通过解释《周易》的卦文,阐述自己对《周易》这本书卦辞、爻词、以及孔子注解的系传的理解的学派。

第三派则是研究历代各种人物对《易经》研究结论的考据派。

以我个人的观点,第一流派最有价值,因为它保留了《周易》最基本的思想,并且“象思维”这种跟科学互为补充的思维方式,只在这一流派里存在。

第二流派的价值是作为研究历史的佐证,比如这两年有一本很牛的书叫做《翦商》,就是从《易经》的卦辞进行反推,还原了一幅商朝时期社会的图景;另一个则是其文学价值,尤其是孔子写的那些系传,文采斐然,但仅此而已。

事实上,孔子作为伦理学家、教育家,一辈子都在推销他的儒家思想,因此,《易经》经过他的注解,早已经严重地夹带私货。因此,任何研究《易经》的人,只要陷入孔子注解过的东西里出不来,其实研究的就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易经》,而是在研究孔子的思想。

曾仕强、南怀瑾、傅佩荣之流,基本如此。尤其曾仕强,基本是披着《易经》的外衣在大讲儒家思想。

至于第三流派考据派,则不提也罢,这类流派相当于易经界的垃圾管理员,前人很多人理解《易经》本来就已经理解偏了,你还整天研究那些先人是怎么研究《易经》的,等于陷在垃圾故纸堆里。

身边有些朋友有时问我:研究《易经》都要看哪些书?事实上,研究《易经》,压根不需要读什么书,你把六十四个卦的卦象和卦名的联系想清楚,好好理解下每个卦为什么叫那个卦名,比你看多少本书都有用。

如果非要推荐几本书,第一本则是《道德经》。这本书里好多思想原汁原味地来自《易经》,尤其是对阴阳,道这几个概念的阐述,已对“度”这个哲学概念的隐喻,最原汁原味地阐述了《易经》的底层逻辑。

第二本是《三十六计》,其很多计策都推演自《易经》。最典型的是“瞒天过海”这个计,这个计的得名有各种版本,但没有一个版本讲得让人信服,但你只要和天泽履卦一对照,就知道这个卦其实就是来自履卦。

第三本则是《翦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让人能够理解《易经》的卦辞。事实上,卦辞是基于商朝时期的生活实践出发的,而现代人的生活环境跟三千多年前已经完全不同,根本没法理解那时候的生活场景,而《翦商》则通过一系列的考古证据,结合卦辞,对卦辞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让人觉得真实信服。

如果非要追加一本书,那就是曾经担任过国师的吴稼祥写的《公天下》。

资料图片

至于曾仕强、南怀瑾之流,不能说他们研究的结果对传播“易学”没有价值,他们的价值只是作为引路人,让初学者可以进入“易学”的大门。而他们能够存在,只是因为国人从小受的正统教育都是基于科学,而“易学”则是一片空白。

所以,任何一个读“易学”不得其门而入的人,遇到一个多少懂一点儿的人,就仿佛遇到了指路明灯,聊胜于无。大概就像我们小学生的时候,会觉得我们的小学老师啥都懂,十分厉害,可等我们上了大学,回头看看,不仅觉得小学老师水平不行,甚至可能中学老师您都要质疑、嫌弃了。

如果说,“易学”的传播力度要达到科学的水平,那南怀瑾的水平,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一位小学三年级老师,而曾仕强的水平,应该大概就是幼儿园老师的级别。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4-06-09 16:43

    “易学”是一门跟“科学”截然不同的学科,科学的底层思维框架是逻辑,精髓是演绎、归纳、推理、论证、演算、辩证;而“易学”的底层框架是象思维,精髓是联想和想象(猜测)。″ 一一小骗,你自己都不了解《易经》,就急着跳出来评说《易经》,你不觉得是扯犊子吗?《易经》本是经过长期观察天体(太阳月亮等)的运行情况,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其运行规律,以及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与太阳位置的关系。这难道不是科学?不是用科学研究方法得出的知识体系?

  • 2024-06-09 16:43

    “易学”是一门跟“科学”截然不同的学科,科学的底层思维框架是逻辑,精髓是演绎、归纳、推理、论证、演算、辩证;而“易学”的底层框架是象思维,精髓是联想和想象(猜测)。″ 一一小骗,你自己都不了解《易经》,就急着跳出来评说《易经》,你不觉得是扯犊子吗?《易经》本是经过长期观察天体(太阳月亮等)的运行情况,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其运行规律,以及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与太阳位置的关系。这难道不是科学?不是用科学研究方法得出的知识体系?

邛水河畔的奇人奇事

简介:做过语文教师的情感领域写作者,爱好心理学。喜欢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