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虽残暴,但做了件好事: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小僧乱翻史书 2024-05-29 04:57:1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邂逅芳曦

编辑|t

引言

黄巢,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说他文采斐然吧,他却干起了贩卖私盐的勾当;说他刀头上舔血吧,他却能写出“我花开罢百花杀”的千古名句;说他热衷博取功名吧,他却走向了起兵造反的道路。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黄巢,拉开了大唐王朝覆灭的大幕,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撬动了早已腐朽不堪的帝国根基。

虽然最后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黄巢却做对了一件事,铲除了一颗为祸我国近600年的“毒瘤”!

(黄巢起义)

一、屡试不第揭竿起,分道杨飙下广州

一个落榜书生能有多大能量?

范进选择了“锲而不舍”,朝如青丝暮成雪,一把年纪仍在为金榜题名而奋斗,而黄巢却不然,他把屡试不第的惆怅和愤恨,都化作了一股“精气”,一股足以通透长安的冲天杀阵,他注定要被载入青史之中。

有人说黄巢因为长得丑才落榜了,没能当上武状元,但正史中并无相关记述,关于黄巢参加科举,仅有一句屡试不第。

并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真正阻挡如黄巢一样没有背景人物上升通道的,就是那群贵族、士人所制定的独特规则。

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黄巢这样连寒门子弟都算不上的最底层农商人,自然在社会上饱受歧视。而这样持续了600年的“毒瘤”规则,也正是因为黄巢的起义,才最终将其拔除!

(黄巢)

很多人都以为黄巢是落榜了才去做的私盐生意的,其实不然,他家祖上就是作此营生的,可谓是家族产业,这在残唐五代时很常见,王仙芝、王建、钱镠、徐温等人皆是如此出身。

公元874年,王仙芝率3千多人于濮阳起事,很快,冤句人黄巢也走上了同样的起义道路,贩卖私盐需要有胆量、有智慧、有武力、有财力,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大都是盐贩子出身的原因了。

黄巢的兵力,很快就发展到了数万人,起义军也在曹州同王仙芝的“草军”会师了,二人发誓同甘共苦,一起推翻这个暗无天日的旧世界,仅仅一年时间,大军就已经席卷了河北、河南、湖北、山东多地,唐王朝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王仙芝)

左神策将军兼监察御史,这是朝廷为拉拢王仙芝所许下的条件,胸无大志的老王答应了,黄巢听说没有自己的份便气炸了锅,从此拉出队伍自己单干了。

公元878年,王仙芝战死于黄梅,其麾下的散兵游勇全都转投了黄巢,黄巢军的实力进一步增强。此刻,他号称“冲天大将军”,渡过长江直奔福建而来。

到了第二年,黄巢的军队南下岭南,很快就攻占了帝国的南大门广州,这里是国家赋税重地,对外贸易的重镇,是花花世界。

(黄巢起义路线图)

黄巢在这里很快就迷失了自己,为了能光明正大的享受人生,他托人上表,请求朝廷封他为广州节度使,并将誓死不从的原节度使李迢残忍的杀害,黄巢的血腥的一面从此更加显露无遗!

二、进驻长安假慈悲,痛下杀手真残忍

最终黄巢没有得到想要的,便决心挥师北上,沿着江西、安徽、江苏、河南一路向西,跨过潼关后,黄巢终于又要看到长安了。

这一路走来,黄巢的大军几乎是走一路、抢一路,大江南北都被搜刮遍了,说是农民起义军,但和土匪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到了长安脚下,黄巢似乎收敛了许多。

(黄巢入长安)

公元880年,黄巢大军进入长安,百姓们惊喜的发现,这支被描绘成凶神恶煞的匪军,居然秋毫无犯。他们不知道这是黄巢为了美化自己而特意安排的,他们更不知道,这些人根本就坚持不了几天。

很快,憋坏了的黄巢士兵开始在长安城里烧杀抢掠、为所欲为,《旧唐书》记载:

“甫数日,因大掠,缚棰居人索财,号‘淘物’,富家皆跣而驱,贼酋阅甲第以处,争取人妻女乱之,捕得官吏悉斩之,火庐舍不可赀,宗室侯王屠之无类矣。”

(黄巢军队)

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巢起义军的残忍程度不亚于过往的任何人,这些所谓被压迫的农民起义军,一旦得势便立刻转换成了实施压迫的人,黄巢本人亦是如此。

公元881年1月16日,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此时的黄巢看着满城尽带黄金甲,压抑许久的心情,必须得到释放,他要报复当年毁掉其仕途之路的那些人。

三、心理扭曲开杀戒,诛杀豪门泄私愤

黄巢当年科举不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门第问题,唐朝末年虽然不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做官要看流品,但高门豪族在朝中的地位仍然是极高的,像黄巢这样的寒门子弟,虽然家境殷实,但想要入仕做官还是极其困难的。

登上皇位后,黄巢首先要做的,就是大规模屠杀李唐宗室,连仁德贤惠的广德公主都未能幸免。

(士族高门)

第二类被杀的,就是王公大臣和高门士族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拒绝与“大齐”合作,将作监郑綦、库部郎中郑系,甚至不惜全家自杀来抵制为黄巢服务。

太子少师裴谂,出身名门河东裴氏,因不愿出来为官而身首异处,宰相卢携在起义军入长安之前,就饮鸩酒身亡以明志了,黄巢也不忘将这位出身于范阳卢氏的名士,从地下挖出来枭首示众,其心理变态的程度已达疯狂。

(河东裴氏)

事态发展的高潮,还得要属“尚书门事件”,所谓“尚书门”就是尚书省的大门口,一日,太尉尚让发现大门口上贴了一张“大字报”,上面写了一首讽刺大齐的打油诗:

“自从大驾去奔西,贵落深坑贱出泥……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齑。”

整首诗文充斥着对农民起义军的不屑,很显然是那些京城名士们所为,盛怒之下,他下令将当天在值的所有人员全都召集起来,不容分说全都挖去了双眼,然后又将这些人吊起来直至身亡。

(三省六部)

这还不算完,更加疯狂的是,他还命令搜捕长安城内所有会写诗的人,后来甚至波及到识文断字的人,前前后后不下上万人,而这些人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命丧黄泉。

黄巢在长安称帝的这些日子里,可以说掀起了腥风血雨,尤其是士族豪门,遭受到了史无前例打击,心理上的阴暗,加上士族们的不合作,导致了大量的豪门望族被杀。

结语

当然,黄巢起义最终功败垂成,这里面有朱温倒戈的原因,有唐朝启用李克用的原因,更有黄巢残酷统治、杀戮士族的原因,这反应出了古代农民起义,难以逾越的历史局限性。

(黄巢起义)

然而,黄巢对于士族阶层的打压,却无意间为中国社会,拔掉了沿袭近600年的士族政治“毒瘤”,特别是日后,黄巢叛将朱温发动的“白马之祸”,更是把李唐皇族以及裴枢、独孤损、崔远等高门清流数十人全部处死,扔到了黄河之中。

滚滚黄河水,带走的不仅是三十几具尸体,更是从东汉末年就开始影响中国的门第思想,那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唯门第论的入仕标准,被彻底击碎了。

从这一点上看,黄巢起义还是有其积极意义一面的。

参考资料:

《细说五代十国史》---李奕定

《五代十国全史-黄巢起义》---麦老师

《大唐兴亡三百年》---王觉仁

5 阅读:1119
评论列表

小僧乱翻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