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胡乔木扣下陈云建议,惹毛大怒,事后毛叮嘱:回北京多观察

红色记忆录 2024-01-12 10:56:10

毛主席的身边曾有过许多的秘书,但胡乔木却是担任毛主席秘书时间最长的一位。他担任秘书和中央政治局秘书长达26年之久,他为毛主席和党中央撰写了无数的重要文件。党内公认他是“中共中央一支笔”。

即便如此,胡乔木在工作也曾出过一些错误,惹得毛主席大怒,事后毛主席叮嘱他:回北京要多观察观察。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965年1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主席宴请部分工农代表,当他得知一位代表是盐城人时,问道:“你们盐城有‘二乔’,你知道吗?”

代表没有听懂这句话的含义。毛主席笑着告诉他“二乔”就是胡乔木和乔冠华。

这二人,在毛主席的心中地位非常。一位是党内有名的笔杆子,毛泽东的秘书兼中宣部部长,另一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部长。

1912年,胡乔木出生于江苏的一个地主家庭,或许是从小家里富有,也让他从小饱读诗书,后来长大后,他便考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后来,在偶然的事件中暴露了他的身份,校长表示,如今的他有两种选择,第一是交出你的组织的名单,保证在学校不进行危险的政治活动,第二就是离开清华大学。

胡乔木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只在清华大学读了一年书的胡乔木,随后成为了共青团北平市委的专职宣传部长。

1932年,他在盐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创办了《海霞》半月刊,《文艺青年》周刊。之后又来到了延安。

而他来到毛主席身边还是因为他的一篇文章。

1939年,身为《中国青年》主编的他,发表了一篇题为《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的文章。

这篇文章见解独到,毛主席看到很是欣赏。于是,当时的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找到胡乔木,表示主席要调他去做秘书。

胡乔木很是意外,担心自己做不好。王若飞告诉他:“毛主席很欣赏你的文才,最近他那里人手不够,主席点名调你。”

胡乔木听后只好从命,他和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也非常普通,只是问了一下他的经历,就忙于工作了。他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看到毛主席正在校对文件清样,就主动表示我来校对。

他校对地很认真,毛主席也很满意

后来,胡乔木协助毛主席选编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以及《两条路线》,为胡乔木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后来,胡乔木还在《解放日报》上撰写了58篇社论,他整理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了党内必读的文件。

后来,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毛主席指定胡乔木重写《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正是如此,胡乔木赢得了他“中共中央一支笔”的地位。

1945年8月,胡乔木跟随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也做着他的秘密工作。

在发表文章时,两篇以“乔木”为署名的文章不期而遇,那个人就是乔冠华,二人都不愿意改名字。毛主席从中担任和事佬,让胡乔木在署名时加上姓,让乔冠华用原名。

后来,乔冠华还开玩笑:“胡乔木把我早就使用的‘乔木’这个名字抢去了,真叫人气愤。”

胡乔木成为“中共中央一支笔”,主要原因还是他长期工作在毛主席的身边,受毛主席的影响所致。但前提条件是他确实有才气。

当他来到延安之后,担任安吴青训班的副班主任,也就是中共培养干部的初级班。

这些干部在这个班学习之后,就会输送到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共中央党校深造。

所以前来学习和工作的干部们都认识胡乔木。他担当起了抗战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担负着整个青训班的教学组织和协调的工作。

而他的理论能力和组织能力,也逐渐被大家所认可。

一年以后,他被调回延安,担任了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持《中国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

正是这本杂志,把他带进了革命队伍的行列。

除此之外,胡乔木在早期也对毛主席怀着深深的敬意,后来成为毛主席的秘书,工作也非常兢兢业业。

在毛主席身边的他,对工作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毛主席在对胡乔木的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底称赞的同时,也希望他能有政治家的素质。当然,在此期间,毛主席也对胡乔木有过批评。

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戴河召开。这次会议定下了生产钢铁的指标,这是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提出的,得到了毛主席赞同。

但,搞经济工作的陈云却很是冷静,三个多月后,当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制定1959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时,陈云感觉到那些指标难以完成,便找到了胡乔木,建议他不要把具体的数字写进公报。

胡乔木很是为难,他作为公报的起草者,没有权利不请示就按照陈云说的做,他对毛主席的心态也非常清楚,他知道不会得到毛主席的赞同。

因此,胡乔木并没有汇报陈云的意见。后来,陈云不断向毛主席提出自己的意见。

1959年,在八届七中全会上,陈云再一次向毛主席陈述了意见,毛主席觉得言之有理。谈话间,还提出自己曾对胡乔木说过。

毛主席听后,找到胡乔木,愤怒地批评他:“你不过是个秘书,副主席的意见不报告?”

因为他扣下了陈云的意见没有上报,毛主席还是严厉的批评了他。表面看上去这件事并不严重,也并未妨碍他们之间的正常工作。

但在庐山会议之后,胡乔木还是离开了工作岗位,因为长期地劳动让他的神经衰弱加重,已经无法正常工作。

1961年8月17日,胡乔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他想要长期养病的要求,毛主席表示了同意。期间,两人私下也经常在诗词唱和上往来,但在政治上也并没有联系。

1966年4月16日,毛主席在杭州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当时的胡乔木正在杭州疗养,当他知道毛主席在杭州,想要见他一面。

不久之后,毛主席见到了他,临走前嘱咐他:“你回北京,多观察观察,多了解情况。”

殊不知,这竟然是二人的最后一次谈话。

其实,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隔阂,毛泽东非常信赖乔木,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能,还因为他确实有能力,既勤勉又能干。

他赏识胡乔木,也是因为他在毛主席身边时,他的思想、修养获得了极大地进步,深得毛主席的赏识。杭州见面后,毛主席也曾主动找过他。

1967年5月1日,毛主席在准备去天安门的途中,要张耀祠带他去看胡乔木。由于张耀祠敲错了门,毛泽东未能如愿,但他这个举动,后来也足以保护胡乔木。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他的感情也很深,始终挂念着他。

0 阅读:1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