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传承历史的无数珍宝,难寻踪迹,令人痛惜

唢呐声升 2021-05-13 11:19:42

因为历史变迁,政权交替的原因,不少至尊级的国宝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至今下落依然是查无实证,成为一个令国人痛心的谜团。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不仅是因为时间悠久,更是因为古人留下的各奇珍异宝,他们代表了那个年代最先进的文化、艺术、与生产力的水平。

下面简简单单的只叙述一下四件失踪的国宝。

兰亭序全文真迹

东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公元303年- 公元361年),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世间传颂千古的顶级书法作品就是写于公元353年的《兰亭集序全文》。

有关《兰亭集序全文》的下落之谜也在历史上广为人知,最为人们认可的一种说法就是:唐太宗派萧翼到辩才和尚那里,骗取到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兰亭集序全文》后,把他一直带在身边,并留下了驾崩后用这一绝世珍品殉葬的遗嘱。阎立本作《萧翼赚兰亭图卷》(现藏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即以绘画形式反映此事。所以后人都认定《兰亭集序全文》,一定在唐太宗的昭陵里,真的成了陪葬品。

【附:阎立本,601年—673年,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

敦煌壁画与佛经

位于丝绸之路要塞上的敦煌,是中亚各民族频繁往来的地区,也是古代边疆的一个重镇。自古就是佛教圣地。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无数的经书典籍、大量的文献,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当时的清朝对文物的概念模糊,发现者王道士知其珍贵却没能够妥善保管,外国人当时以极低廉的价格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全部偷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这样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国宝流失事件,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其损失的。

传国玺与和氏璧

和氏璧出自春秋战国时候的楚国。和氏璧是历史上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又被成为荆玉、和璞,是天下奇宝。

和氏璧最早的记载,出自《韩非子》,说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处得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玉,于是捧着玉去见楚厉王,检查后玉工说是石头,厉王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结果被砍去右脚,直到文王继位,才终于发掘而命名。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和氏璧,制成“传国玺”一枚。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大字,篆文由丞相李斯书写,希望代代流传。

据史料记载,最后一个拥有“传国玺”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可惜的是,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从此用和氏璧打造的传国玺的下落,成了千古之谜。

慈禧口中的夜明珠

根据慈禧生前的遗嘱,慈禧死后,把一颗夜明珠含在了她的口中,陪葬于清东陵定东陵。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慈禧陵墓被民国军阀孙殿英指挥的军队所盗,夜明珠重现于世。

那么,慈禧太后随葬夜明珠究竟是怎样一颗珍宝呢?据记载,慈禧太后含于口中的夜明珠,是一块近似球体形态,重量为清代四两二钱七分,相当于现在787.28克拉的金刚石原石。慈禧在世时的估价是1100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近10亿元人民币。

资料显示,孙殿英为了摆脱盗墓的罪责,用盗出的国宝疏通各种关系。其中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女士,从此不知去向。随着宋美龄的去世,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就像一滴水落入了大海之中。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