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想建运河引水让沙漠变良田,当年穆政府试错,现政府在于突破

李对自我思想 2024-04-23 22:15:09

埃及有95%的土地被沙漠或半沙漠化,​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作为耕地约占国土面积3%,并不能养活埃及全国的1亿人口,近一半的粮食依赖进口,而本国人口还在猛增,这就有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不是没有土地,而是广袤的土地全是沙漠,根本不能种植,要想让沙土地产粮,在于引入淡水“让沙漠绿化”…

在保守派或趟平者的眼里,这理念有点异想天开;而在改革派或求发展者的眼里,又从中国毛乌素沙漠绿化的成功案中看到了希望!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毛乌素沙漠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绿化率达到90%以上, 由此推理,埃及靠近尼逻河流域的沙漠,退沙还林或退沙还草,还是大有希望的!

中国的毛乌素沙漠绿化工程,是民间自愿者搞了数十年,根本没有水源才让绿化的经历边显得十分艰辛;而埃及靠近尼罗河的沙漠有了水源支撑,怎么不能打造一块绿色耕地呢?

正是如此,埃及政府从苏伊士运河每年八九十亿美元的营收中,看到了再造小运河(实为灌溉农田的人工渠),退沙还耕地的构想:在阿斯旺水库附近的图什卡湾建一座巨型水坝,并修建长达70公里的主渠道和4条28公里的支渠构成灌溉网,打造耕地9000平方公里,也就是毛乌素绿化面积的1/4,这就是“新河谷计划”,总投资约865亿美元,相当于2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真可谓大手笔!

对比埃及与中国,毛乌素沙漠绿化超过4万多平方公里,投资靠民间无数志愿者长期的自历更生,70多亿人民币的投入是志愿者自身借贷,国家的财政援助不到10亿元人民币,总投资在8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4万多平方公里的毛乌素绿地,总投资不到12亿美元的,这与埃及退沙造耕地计划的9千平方公里之相比较,投入小于1/70,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原来,毛乌素沙漠绿化并不是国家工程,只因“沙进人退”逼出了几个不服输的绿化牛人,比如石光银、牛玉琴、殷玉珍等,是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的闯劲,带来了绿化的“新绿地”,激发了社会舆论的渲染效应,让政府有了声援,同时也让本地民众有了激情潮的“共振”,让几个人冶沙人的凝聚成了大众共识,让“人力”得到升华,弥补了在财力和物力投入上的严重短缺。

而埃及毕竟处于古兰经理念主导下的男权社会,让多数女人习惯了宅在家;有钱有势的男人又在把责任消耗在几个老婆和一群孩子的身上,自然让这类男、分散或削弱了内心的“社会责任感”,不会把精力集中于家庭以外的投入上…这也注定了:即使政府出资造灌溉运河,在埃及国内,也不可能出现几个绿化牛人或种田大户!

这样一来,埃及的造田运河工程还得请中企参入,因为埃及在2011年前,穆巴拉克在任期时,曾搞过图什卡工程(让沙漠变绿洲的河渠工程),还在纳赛尔水库支流沿线的沙漠上,请中国农业专家(领队)搞出了几大片试验地,当年收成并不理想!其硬伤点:是沙层的含盐量太高,与新疆建设兵团当年的开荒一样,由于沙土层含盐碱,需要用“水洗”,然后逐年靠雨水过滤掉土壤中的盐碱,才能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穆巴政府的造田计划,本处在摸着石头过河式的“试错”,没想到会成为反对党列举的“败绩”,“试错”的时间仓促,到2011年穆巴拉政府倒台了,河渠工程也随即烂尾了…

穆巴政府当政期的造田工程,只是投资了60亿美元,虽然结局不完美,只是“试错”阶段的学费。

中国新疆兵团能让荒无的沙漠地去盐碱化,让埃及现任政府从中看到了沙漠变绿洲的希望,这是一个利在千秋的伟业,所以不甘于现状,才会加大投资,现在的造田局面并不理想,主要是沙土地含盐碱难消除,土壤改良任重而道远!

2024/4/23

6 阅读:1848
评论列表
  • 2024-04-27 15:55

    阿斯旺已经快把尼罗河玩废了

  • 2024-05-18 08:52

    就那点水还不够尼罗河三角洲用的

  • 2024-04-24 07:07

    改造沙漠是长期的意志,人力,财政多重努力的共同结果。不是中国行,别人就行。

李对自我思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