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康为标准,给晚清京官算账,你觉得他们一年要花多少银子?

野路说历史 2023-11-15 12:15:34

晚清时期,京城的消费水平可谓高不可攀。在这个时代,许多京官为了维持生活,时常为生计发愁,因为生活的艰辛可谓是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然而,通过现存的一些私人笔记,如《李慈铭日记》、《翁同龢日记》、《庚子记事》等,我们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当时京官的开支情况,并且能够揭示出一些让人好奇的事实。

总的来说,京官的年用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涵盖了在京大员及六、七品小京官的生活状况。然而,这些开支不仅仅包括了日常的生活开销,更涵盖了许多令人惊讶的消费项目。

◑ 困苦型

这一类人主要指的是刚刚进入仕途的低品级京官,例如主事、翰林等。根据《李慈铭日记》的描述,当时京城的物价飞涨,一石米的价格约为2.5两,而最低限度的住房租金为2两每年。仅仅这两项开支就需要花费20两左右。再加上必需品如油盐酱醋,以及取暖、穿衣等方面的开支,每年至少也要花费100两银子。

在一本名为《过去的钱值多少钱》的书中(作者邵义),对光绪年间的物价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当时在北京养活一个五口之家的最低标准是白银48两。

与普通百姓不同,当官是一种特殊身份。所以每年100两的生活开销是最低底线。根据何德刚《郎潜忆旧》的描述,他的同年锡彬的生活状况如下:家里平常不烧火,一家四口早饭吃四斤馒头,再加上葱、酱、小菜,每天开销还不到一百文钱。

锡彬当时是刑部的主事,典型的小京官代表。他一家四口每天的伙食费用只有100文钱(当时的银钱比价为1:1500),每年的伙食费用大约在20两左右。而锡彬的俸禄只有60两,如果加上简陋的住房、服饰和必要的人情开销,100两的年开销就必须精打细算。

像锡彬这样生活在底层的小京官,在晚清时期占据了京官数量的一半,除了那些家庭条件不错的,至少还有40%以上的人身处这个境地。

◑ 温饱型

相较于那些常年陷于贫困的官员,京官这一类官员的品级略高一些,从政的时间也更久一些,而且在京城内外他们还拥有不少人脉关系。随着官职的晋升,他们也有更多的收入来源,这些收入虽然不算太高,主要是外官的赏赐和保结类的小额收入。

然而,尽管不算多,这些额外的收入也能够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准,使他们的居住环境更好、衣食更丰足,体现出一种官员的身份与尊贵。

晚清名臣张之洞是进士出身,在京为官近二十年,他正好是一个典型的“温饱型”官员。由于长期面临经济困扰,光绪九年,张之洞上奏请求加薪,《请加翰詹科道津贴片》中,他向朝廷列举了一份京官的基本开支标准:“根据京官的生活费用计算,即使过得十分节俭,每日所需银两也要达到一两。一年下来约需三百多两,才能勉强自给自足。”

这里所说的“一两”指的是一两白银,可以说张之洞列出的这个标准与当时的实情是相符的。许多学者都将京官的温饱水准设定在三百两左右的范围内。

◑ 小康型

这一类官员的品级与他们的家庭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京为官是一段艰难的时光,但如果能得到家庭和族人的经济支持,那么生活水平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小康型京官的生活并不仅局限于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除了能够过上好吃好穿的日子之外,还涵盖了一定程度的娱乐、宴请和应酬的开销。当然了,娱乐、宴请和应酬是件无底洞的事情,具体的花费没有上限。基于小康的水准,当时的最低标准是600两。

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在光绪九年考中进士,后被选为刑部主事。刘家的经济条件还算可以,至少是中等地主之家。他在京期间曾写信回家说:“留京有家眷,每年非六百金不可。”这样的标准下,可以在好位置租一套像样的四合院,还能雇佣两位仆人,并且上班时也能雇车。

每逢节日,刘光第都要向老师、上司赠送一些小额的节礼。然而,他自己也说了,即便年支六百两,也不能在饮食和服饰上追求过多,奢华无法达到。

典型的处于小康水平的京官代表是曾国藩。如果读过张宏杰的《给曾国藩算算帐》一书,应该都清楚,曾国藩喜欢写日记,更喜欢记账,这为我们保留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曾国藩在翰林散馆的第一年,就花掉了800两银子。不过,由于曾家的财力不及刘家,在京为官多年后,曾国藩积累了一屁股的债务,直到他第一次担任乡试主考官时,才逐渐还清债务。

即便每年支出800两,曾国藩也必须精于算计,一旦某项开支过大,就会对一整年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张佩纶,他是李鸿章的东床快婿,革职后失去了生活来源。幸运的是,他的岳父李鸿章慷慨相助,每年资助他1000两银子,达到小康的标准。

◑ 奢华型

在同、光时期,大家都知道高级京官的薪水数目非常可观,动辄几千两,甚至超过万两。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高薪水只是针对京城中的少数宗室王公或侍郎等二品以上的大员。

当然,大家都明白,一旦官位达到二品以上,他们自然不会为银子发愁。根据许多历史记录记载,像正一品的大学士,每年的收入都超过了50000两黄金;尚书的收入也超过了41000两;而侍郎们每年至少能拿到33000两。虽然这些数字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但至少值得我们参考,而且数字肯定是保守估计的。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享受高收入的官员只是极少数,绝不代表所有京官的生活水平。相对来说,大部分京官的生活水平并不是十分高,仅仅稍微好过一般百姓而已。

0 阅读:314
评论列表
  • 2023-11-30 11:38

    光绪朝六品京官收入不止六十两,雍正朝以后京官有双倍俸禄和俸米,还有养廉银,加上地方送的冰敬碳敬,以及家族补贴及借贷,生活至少是小康。

野路说历史

简介:分享历史 带你了解历史上精彩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