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正国级领导被兄长揭发,2年后含冤去世,兄长却悔恨不已

方圆文史 2024-06-28 09:19:08

1965年1月,原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奉调进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而后又历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政治局常委等职,正式跻身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

然而,陶铸进京工作仅两年的时间,就突然受到了冲击。1967年1月4日这天,陈伯达、康生等人在接见湖北揪王任重的造反团时,还宣布陶铸是“中国最大的保皇派”。

不久后,在没有经过党的任何会议的讨论,更没有下发任何文件,陶铸就莫名其妙地“靠边站”了。

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陶铸被打倒后不久,他的胞兄陶自强竟然又在背后捅了他一刀,揭发陶铸是“叛徒”。

按理说,作为亲哥哥的陶自强,应该在弟弟遭受不公正对待时给予安慰和鼓励,甚至是为弟弟澄清事实,还其以清白,但他竟然选择站出来检举揭发弟弟那原本就不实的罪名。

这不禁让人好奇,陶自强为何要这样做呢?难道真是所谓的“大义灭亲”吗?

翻开陶铸兄弟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出生在湖南祁阳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早年间,陶铸为了支持哥哥陶自强读书,年仅12岁就外出做工,尽管一家人生活艰苦,但兄弟俩的感情一直很好。

彼时的中国,内有军阀连年混战,外有列强虎视眈眈,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改变现状,陶铸兄弟毅然决定投身革命洪流,为国效力。

1925年后,陶铸奔赴广州,次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后相继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革命立下了赫赫功勋。

陶自强没有选择离开湖南老家,他在当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27年9月参加了“秋收起义”。

在这一段时期里,兄弟俩都是思想进步、表现优秀的革命者,然而,一次入狱,竟彻底改变了兄弟俩的人生轨迹。

1933年初,陶铸受组织上委派,前往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怎料,陶铸刚到上海不久,就被敌人给逮捕了,并判了无期徒刑,而与此同时,他的兄长陶自强也被敌人逮捕入狱。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陶铸兄弟展现出了不同的气节。陶铸坚贞不屈、不畏牺牲,坚持与敌人进行斗争;而陶自强则畏惧酷刑、贪生怕死,入狱后不久便做了叛徒。

抗战爆发后,经过组织上的全力营救,陶铸终于重获自由,后历任要职,在解放前,就已经是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了。

当然,变节后的陶自强也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重用”,当上了国民党政府的县长。全国解放前夕,陶自强率领县大队起义,建国后在一所中学担任校长。

1950年底,时任广西省委代理书记陶铸,胜利完成了肃清广西境内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的任务,在返回武汉时,顺路回了一次祁阳老家,并去看望了哥哥陶自强。

虽然陶自强在革命战争年代曾变节投敌,但好在他没有坑害过其他的同志和人民群众,所以陶铸仍当他是自己的兄长,因此对他也一向不错。

然而,让陶铸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正蒙受不白之冤的时候,这位兄长竟会站出来“补刀”,这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他一连几天都不吃不动,眼眶总是红红的。

1969年11月30日,陶铸同志与世长辞,享年61岁。

然而,陶铸去世后,陶自强却表现得非常自责,他曾苦苦哀求参加陶铸的追悼会,但遭到了拒绝。

或许,陶自强真的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后悔,自己怎么会不相信这个曾经打工供自己上学的好弟弟呢?从那以后,陶自强整日都处在自责、愧疚之中,精神萎靡不振,很快便病倒在了床上。

在他临终前,曾写了一封信给弟妹曾志和侄女陶斯亮,请求他们能原谅他这个罪孽深重的“可怜人”。后来,陶斯亮给陶自强回了信,她在信中说:“伯父,我不再记恨你了!”

陶自强收到信后,心情顿时变得轻松了许多,竟一度能下床行走。不久后,陶自强便去世了。

对于陶自强为何要揭发自己的弟弟,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时局的压力,或许是因为一时的糊涂,也或许还有其他什么别的原因,但不管怎样,他此举的确非常不妥,尽管他后来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这一切已经不可挽回了。

0 阅读:366

方圆文史

简介:文史专栏作家,历史文学研究爱好者,历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