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讲错话了!她变相推动,全球“去美化”行动者的决心、信心

继宁聊财经 2024-06-04 01:38:41

任何试图挑战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规则”的行为,都将面临失去美元交易资格的严重后果,这就是美国财长耶伦在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演讲中的一句话,显得霸道、威严、无情……

仿佛在告诫世人,谁得不可以惹我,谁要是敢触碰美国的底线,将会遭遇无情的打击!这是美国政府对美元霸权在全球遇到新挑战的回应,他们认识到美元地位在国际社会早已“今不如昔”。

耶伦财长的言论警告,对美国的盟友(用跟班两字形容更加贴切)是无效的!美国的威慑力还在,在美元霸权彻底倒塌之前,包括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在内的美国盟友是不敢造次的。

以今年3月份的美债持有数据为例,我国持有美债金额降至767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还高达8693亿美元呢,一年时间内减持1019亿美元。俄罗斯,曾经也是美债的重量级持有者。

但俄罗斯,如今持有的美债金额无限趋近于零。还有石油美元,曾经的支持者沙特,仅持有1359亿美元。阿联酋、伊拉克、卡塔尔等中东地区其他产油国持有的美债余额甚至已不再美债核心持有者名单了。

他们被归为“ALL ther类目”中,而英国、卢森堡、爱尔兰、比利时、法国、挪威、新加坡、墨西哥以及日本、韩国等才是美债如今最大的抢购者。既然盟友如此给力,耶伦的话显然不是给他们听的。

耶伦的狠话,想要给谁听呢?

自然是那些正在或准备实施“去美元化”行动者,耶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予警醒。耶伦的本意是希望维持美元霸权,但她这次的言论反而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加入去美元化行动者。

下定决心了,耶伦等于是在提醒他们:美国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美元的安全性、稳定性早已不存在了,美元的金融属性也一直在变化,已沦为维持霸权的武器了。

人们开始担忧美元的潜在风险,让更多国家、地区重新审视和评估当前的金融格局和规则。这个负面效应,耶伦可能没有想到,这算是她讲错话了吧。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元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但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使用和存储更多类型的货币将成为国策。

尤其是中东地区,他们在巴以战争问题上早已看明白美国的态度,那就是“毫不留情地站在以色列这一边”。这种无阿拉伯世界利益的地缘政治观,令穆斯林多国政府感到紧张,悄悄地减持美元。

强化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地位,于是我们看到:中东各国与中国的经贸、科技、文化交流更加紧密,人民币在双边结算中的比例提升,人民币也被他们纳入官网外汇储备体系中。

“去美元化”是必要的,但要小心谨慎

美元毕竟是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货币,而且还主导了SWIFT系统。“去美元化”行动也必然会遭遇美国以及盟友的狙击,涉及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些经济力量,会令很多发展中国家感到畏惧。

对大多数国家而言,美元武器化的潜在风险是在未来,而美国及其盟友的惩罚风险却是在当下。他们需要在这种平衡游戏中小心谨慎,甚至需要一些大国给予示范性指导,选择有利时机,适时成为合法替代选项。

对我国而言,要突出人民币与美元货币属性的差异。货币的本意是“货、币”的组合,币对应着货,但美元如今的属性早已金融化、债务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般等价物。

美元的属性异化,随它去吧!我国人民币需避免重蹈覆辙,让其他国家明显体会到“他们囤积人民币是可以普遍可交易的”,中国完善的供应链将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最为有力的支撑和信用背书。

与产业、贸易并行将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拓展最适宜的土壤,在双边或多边合作中强化本币是很正常的逻辑。当大多数国家、地区在和中国合作中都尝试、强化本币,人民币自然国际化了。

美国财长耶伦或许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用狠话警告其他国家。光有狠话还不够,想要削弱中国的制造业根据,于是炮制“产业过剩论”,想要从根子上切断人民币的本性——货与币的组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也正在下一盘大棋啊!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伴随的是中国产业输出,伴随的是中国制造业流向全球。现在我说你是产业过剩,你要是被我忽悠了,就是自断双臂。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和分享!

0 阅读:0

继宁聊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