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雨村想当皇帝?将贾雨村比作王莽,曹雪芹真是大胆

凌归若 2024-06-21 16:25:10

贾雨村这个人,实在是太奇怪了,你看他作的那首诗: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诗是何等气象,所谓“人间万姓”,指的就是天下苍生,能让天下苍生仰头看的是什么人?

这首诗明面上是在写月亮,实际上确实在借月亮咏志,而贾雨村的志向就是“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种写法可不是随意为之,也就是说,贾雨村的志向是当皇帝!

这首《咏月》诗,其实是有出处的。史载南唐后主李煜,派徐铉出使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作了一首《咏月》诗: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这首诗便是借月咏志,表明了自己想当皇帝的野心,所以徐铉看到此诗后,认为赵匡胤的帝王之兆已显。

而贾雨村的《咏月》,其意象就是套用了赵匡胤的这首《咏月》,同样表明了他问鼎周室的野心。

01

果然,甄士隐在听到贾雨村所吟之句后,“大叫”道:

“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

这里的措辞特别有意思,甄士隐“大叫”显然是震惊之意。又说他“非久居人下者”,什么叫“非久居人下”?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王允用对吕布用激将法,吕布说道:“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是,吕布想要杀他的“义父”董卓,而篡其位,作者这样用笔不知道隐藏着什么寓意。

此外,甄士隐又用了“云霓”二字,这两个字同样是有出处的。《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用“云霓”来比喻帝王。

而“云霓”在古文中又常用作比喻奸佞之人,如《楚辞·离骚》:“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王逸注曰:“云霓,恶气”。

这似乎又在暗示我们,贾雨村将用不道德的手段,夺取皇帝的宝座。

紧接在甄士隐的话以后,有“乃亲斟一斗为贺”的句子,脂砚斋在这里批注道:

“这个‘斗’字莫作升斗之斗看,可笑。”

小说中的“斗”字,显然是用作升斗的斗,可为什么脂砚斋又让我们不要这样看呢?因为“斗”字最重要的一个含义,是代表着北斗星,而北斗星在古代也常用来被比喻帝王。

综上可知,贾雨村的《咏月》诗,隐藏着他篡夺皇位的野心。

有了这样的理解,再看贾雨村的另一首《咏月》诗,就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首诗明面上读来,是贾雨村在见到娇杏以后,在中秋节这种团圆的日子,产生了孤独寂寞之情。

但对于贾雨村这样一个人来说,这样的理解显然是很片面的,而且甄士隐在听到这首诗以后,也说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

这就表明了,上面的这首《咏月》诗,同样是贾雨村的咏志之作。有了前面贾雨村篡位的理解,当我看到“先上玉人楼”这句话时,才知道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玉人楼”是作者的独创,在古代诗词中没有先例,很多人认为“玉人楼”指的是女子的闺房,这其实是被作者瞒过了,作者在这里其实是玩了一个字谜游戏:

玉人者,金也。玉人楼,即金楼。

什么叫金楼呢?

金楼在古籍之中只有一个出处,那就是指传说中昆仑山之上的“金楼”,上面有玉盘和仙药。

曹植《飞龙篇》曰:“西登玉堂,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梁元帝《玄浦牛渚矶碑》曰:“增城九重,仙林八树...璧月朝晖,金楼启扉。”

《神异记》曰:“西北有金楼,上有银盘,广五十丈。”

昆仑山上,有传说中的黄帝之宫。由此可知,所谓的“金楼”,其实也就是仙宫、天门,也就是代指皇宫。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贾雨村的志向是入主皇宫,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

02

这简直是太奇怪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贾雨村难道真的有篡位之心吗?

小说中明面上并没有涉足政治,更没有涉及到反叛、宫变之类的内容,而贾雨村也无非是个一心钻营的小人,如果说他想当皇帝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作者偏偏就这么写了,而且时时刻刻不忘给我们提醒:贾雨村有篡位当皇帝的野心!

这是为什么呢?理解了“玉人楼”的另一个隐喻,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前面我们说过了,“玉人楼”就是金楼,金楼的寓意是皇宫,而金楼的另一个意思却是:金人之楼。

我们都知道,金人是满人的老祖宗,所以也可以视作满清皇室的代名词。“先上玉人楼”,也就是说,先入主满清皇室占据的皇宫。

这也就是说,真正想当皇帝的并非贾雨村,而是历史上某位想窃取满清政权的人。

这就具备了明确的时代指向性了,作者说小说年代不可考,可作者所生活的年代是清朝的雍正、乾隆年间,小说中的隐喻也把年代指向了清朝。

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清朝的夺嫡之争,而清朝夺嫡之争最盛的时期,也就是康熙朝晚期的所谓“九子夺嫡”。

那么,这位想要当皇帝的贾雨村,背后所指向的,就极有可能是康熙朝参与夺嫡的某一位皇子。

由此我们可以反推:既然贾雨村影射的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那么小说中贾雨村的形象,和其影射的真实历史人物之间,必然会有很多相似之处。

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贾雨村这个角色,作者通过很多零零星星的情节,将贾雨村这个角色的性情塑造的十分清晰。

他的出场是一个落魄书生,因为得到甄士隐的资助,所以才得以进京赴考,这才考中了进士发迹,正式的进入了官场当中。

贾雨村入仕以后,先是外放知县,成为甄士隐妻子所在地的父母官。此时的甄家已经败落,甄士隐离家出走,女儿甄英莲被拐子拐走,甄妻封氏依托父亲艰难度日。

可此时的贾雨村,不见对甄家有任何帮助接济,反而是纳了封氏相依为命的丫鬟娇杏为妾。后来错判“葫芦案”,又帮助薛蟠强娶香菱,让香菱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由此可见,贾雨村这个人,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恩将仇报、过河拆桥。

他的这种恩将仇报,延续了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后来受林如海、贾政之恩,据红学家们考证,最后将贾府置于死地的人,其中就有这个贾雨村。

后又从知县升任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后被上司参奏:“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因而罢职。

这两段话把贾雨村身上的特点,可以说是概括的相当全面了:

才干优长、贪财酷政、恃才侮上、生性狡猾、擅篡礼仪、沽名钓誉、暗中结党......

我本来还想多写一些,但是看到上面这些形容词,如果你对清朝历史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贾雨村所影射的背后人物已经呼之欲出了。

03

贾雨村后来“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可见他在仕途上最终走向了巅峰,这也就是意味着,他背后所隐喻的人成功登上了皇帝宝座。

这样的人在曹雪芹时代只有两个,一个是雍正,一个是乾隆,而上述贾雨村身上的特点,显然更符合雍正。

而且“协理军机”四个字,也把矛头明显的指向了雍正,清朝的军机处正是雍正时期建立的。

我们不妨来逐一对照,即便是你对清朝历史没有研究,哪怕是只看过二月河写的《雍正王朝》,对雍正这个人身上的特点应该也会很熟悉。

身为皇四子的胤禛,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正是以“才干优长”,而且又是一位有“清正之名”的所谓“孤臣”。

正是因为他以“孤臣”自居,所以他为政苛酷,给人留下了刻薄寡恩的印象。

而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太子胤礽、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祀都是明里结党相争,只有四阿哥胤禛做出一副君子不党的姿态,实际上则是“暗结虎狼之属”,所以才说他“生性狡猾”。

贾雨村随黛玉进京之后,拿了宗侄的名帖拜望贾政,脂砚斋在此评到:“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用王莽比喻贾雨村极为不相称,但是用来比喻四阿哥胤禛则是合适得很。

等到贾雨村飞黄腾达之时,便又变成了另一副姿态,所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这既是在说贾雨村,又是在说登基以后的雍正。

因为满清的皇帝当中,就属雍正最是“过河拆桥、恩将仇报”,他大肆诛杀功臣,隆科多对他有拥立之恩被他杀了,年羹尧对他有定鼎之功也被他杀了。

除了屠杀功臣以外,为了填补国库亏空,雍正还大肆抄家,为国库敛财数千万两,所以说他“贪酷之弊”。

除此以外,雍正继承皇位历来都有很多说法,说他是得位不正,甚至有人说他是弑君自立,这与作者用吕布、王莽、“云霓”来形容贾雨村是相符的。

更为有趣的是,小说中对贾雨村相貌的描写,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有研究者找到雍正皇帝的画像对比发现,这个相貌的描述和雍正的长相没有太大出入。

尤其是雍正那双标准的“星眼”,更是十分的形象贴切。

小结

《红楼梦》作者,明里暗里的在告诉我们,贾雨村是有篡位之心的,可这显然不符合他在小说中的人设。

但据红学家考证,小说中的贾雨村,其实是对历史中雍正皇帝的影射,我们文中也论证了这一点。

曹雪芹对雍正有抄家之恨,对雍正父子当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而雍正继位以后曾经大肆篡改历史,掩盖其得位不正的历史真相。

曹雪芹对贾雨村阴谋篡位的描写,实际上正是揭露了雍正阴谋得位的史实,而且在文中用他犀利的语言对雍正皇帝的品性大加鞭挞。

【原创】王玄陵

原创不易,请多多关注!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