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前世今生(中):茅台三杰

许公子说酒 2024-06-25 22:00:59

一统三茅铸酒魂,神枪手张兴忠开窖宴四海

九转金曲酿天香,酿酒师郑王李授艺传八仙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上回我们聊了“三茅争霸”,那波澜壮阔的一幕仿佛还在昨天。今天,咱们得先聊聊一个人物,他不仅实现了茅台的大一统,还组建了茅台第一代“酿酒梦之队”,并且用科学的方法把茅台的酿造技艺传承了下来。

这位传奇人物名叫张兴忠,一位军人出身,他在部队里有两个响当当的名号:一是“神枪手”,二是“酒神”。

1947年,张兴忠在山东聊城参军,跟着刘邓大军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1950年2月,解放军解放了茅台镇,张兴忠也随部队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与茅台的不解之缘。

茅台酒一直有开国酒的说法,说到茅台开国宴,这事儿听起来就挺有戏剧性。

1949年的茅台镇酒厂,战火纷飞,各大酒厂早已停产多年,哪来的酒送到北京?

至于另一个说法:北京有存酒?

这说法也不靠谱。当时守卫北京的国军将领傅作义,山西运城人,后来成了新中国的领导人之一。但至今,关于傅作义和他的部队喝茅台的资料,网上是一片空白。所以,开国宴上的茅台酒,难道是凭空出现的?

言归正传,话题继续回到张兴忠身上。

1950年7月,他随部队到达贵州遵义仁怀县,参加剿匪战斗。因为张兴忠的两大名声,上级委派他去接管茅台酒的三大酒厂。

1951年,张兴忠以党制定的民族工商业政策,支付旧币13000元接管了华茅。华家很懂事,主动退回3000元。同年,他又接管了王茅的一个酒甑、4个窖池;

1953年11月,赖茅的全部资产也被没收。至此,三家酒厂整合完毕,变成了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张兴忠也成了茅台酒厂的第一任厂长。

张兴忠接管华茅的时候,就开始四处寻找曾经的茅台酒师和工人,让酒厂恢复生产。1951年,他找回了9名工人,正式开酿茅台酒。其中,就有我们今天的三大主角之一——王绍彬。

茅台一杰:王绍彬

王绍彬,1912年出生,他的一生简直就是平民励志的典范。小时候父母双亡,六岁开始乞讨,十二岁给人当佣工,后来成了长工。

直到1930年,18岁的王绍彬才进入荣和烧坊做烤酒工人。他天赋异禀,很快就掌握了低水分国粹酿艺酿造技法。

后来,茅台镇陷入战乱,酒厂停产,王绍彬又去当了民兵。等茅台镇解放后,他已经是镇公所民兵队长。次年,张兴忠在寻找茅台酒师和工人时,王绍彬加入了茅台酒厂,担任一车间二班酒师。

1956年,凭借吃苦耐劳和精湛的技术,王绍彬升任为茅台酒厂副厂长。两年后,他总结了“以酒养糟的低水分酿酒”的先进经验,奠定了茅台酒独具一格的酿造工艺。

王绍彬从乞丐到副厂长,自我总结,自我突破,简直就是小说里的版本之子。他深知传承的不易,所以在茅台酒厂号召老师带徒弟的时候,积极响应,培养了两名学生,后来都成为了茅台酒第二代的中坚力量。

1997年,茅台文化城为他设立了雕像,以示纪念。

曲为酒之骨,虽然有了王绍彬等人的加入,茅台酒正式复工复产,年产量也从第一年的0.34吨提升到了次年的75吨。但是,他们手里没有好的酒曲配方,导致酿造出来的茅台酒总差那么一点味道。

1953年,张兴忠完成了三茅整合,这时候他又发挥了神枪手的本能,锁定了另一位主角:郑义兴。同年,郑义兴加入了茅台酒厂。

如果说王绍彬的经历是草根逆袭的故事,那么郑义兴的经历就是富二代创业成功的典范。

2、茅台二杰:郑义兴

郑义兴,1895年出生,10岁开始跟爷爷郑仕银学烤酒,15岁在成义烧坊和荣和烧坊跟胞叔郑应才(郑氏酿酒家族第四代嫡系传人)当学徒。

学艺三年后,他就成了荣和烧坊的酒师,酿酒技术遥遥领先于同行。1944年,郑义兴同时担任了赖茅、华茅、王茅以及遵义龙坑集义酒房的酒师。

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金奖到底属于华茅还是王茅不好说,但奖章肯定有郑家一份功劳,因为郑义兴家有一份祖传的《郑氏制曲秘方》,其祖辈一直在三大酒坊工作;

郑义兴是这一秘方的第五代嫡系传人,更是《117味中药制曲秘方》的集大成者,是三大酒坊争相聘请的对象。这位天才酒师精通酿酒的每个环节,聘请他的烧坊,从下料到勾兑,都要依靠他的经验来完成。

郑义兴加入茅台后,以酒师身份兼负生产指导工作。

张兴忠厂长一直在推进科学系统的酿酒工作,想建立一套标准的工艺流程,但收效甚微。解放前的茅台酒师们一直恪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老规矩,独门技艺秘而不宣。

但郑义兴的到来,让这项工作顺利开展起来:他率先响应号召,将祖传的酿酒技术和自身30多年的经验整理成册交给酒厂。同时,他还动员其他酒师解放思想、传授技术。

就这样,茅台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资料,为茅台标准工艺的制定奠定了初步框架。

1957年,茅台酒出口外销,进行包装设计时,郑义兴提出结合“飞天仙女临河赐酒”的传说进行设计,取名“飞天”,这一创意被采纳,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飞天茅台的由来。

1958年,茅台酒的合格率几经波折,不及预期。最终采取郑义兴的提议:恢复传统操作方法,这一调整,将茅台酒质的合格率从12.19%提升到70%再到99.42%。

为表彰郑义兴的功劳,他的工资连升三级,并提拔为副厂长。鉴于郑义兴是第一代贵州茅台酒酿造的核心力量,为茅台的标准工艺流程做出了卓越贡献,贵州茅台酒厂在国酒文化城内为其塑像,并尊为“国酒大师”。

大师收徒,不收庸俗之辈,他们所选中的徒弟,必定天资过人。这国酒文化城的第六座雕像就代表着茅台酒厂的初始传承,这个人名叫:李兴发。

3、茅台三杰:李兴发

李兴发,1930年出生,22岁时进入茅台酒厂出酒班当工人,随后被郑义兴看中,收为徒弟。郑义兴对李兴发的天资非常认可,将毕生技艺倾囊相授。李兴发也不负众望,很快就学会了茅台酒酿造工艺中一道道复杂的工艺。

1955年升任至茅台生产副厂长,但他并不满足,反而一头扎入了茅台酒的科研小组,开始系统研究茅台酒香型。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终于确定了茅台酒的三大典型体:酱香、窖底、醇甜。

并于1965年,在四川泸州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名酒技术协作会上,派出技术员季克良宣读这一研究成果论文:《我们是如何勾酒的》,引起大会的强烈反响和各厂家代表的关注。各个名白酒厂根据各自产品的香味、特点,运用茅台酒厂这一新技术,明确地分出了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兼香五大香型,推动了当代酒类生产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完善了茅台酒的传统生产工艺,使其勾兑工艺更科学,为白酒香体鉴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李兴发的贡献,国酒文化城为他设立了一座雕像以示纪念。

从三茅争霸,再到茅台三杰,茅台酒厂已经完成了全套的酿造工艺标准流程、明确了香型划分、确定了酱香型的风格典型,茅台酒距离腾飞仅一步之遥。

1983年12月,以李兴发、季克良、许明德等组成的茅台酒厂质量管理小组成立,这标志着茅台酒厂开始走向新篇章。

1985年,季克良辞去茅台酒厂厂长身份,担任茅台酒厂第一位总工程师,自此,季克良接过振兴茅台的大旗,引领茅台人走向另一段辉煌旅程,这段历程,我称之为:茅台八仙时代。

参考资料:

1、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纪念大会_新浪网 (sina.com.cn)

2、“酿酒大师”郑义兴生平全传 - 企业 -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cinic.org.cn)

3、茅台厂志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