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宋之问诗歌《药》,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心随墨 2024-06-13 20:22:34

通过宋之问诗歌《药》,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自古以来,医药便受到了人们的深切关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诸如神农、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杰出的中医药大师,他们为人类的健康与长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珍贵性自然不须多言。今日,就让我们通过赏析唐朝诗人宋之问的《药》一诗,从文学的角度,来进一步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药》

有卉秘神仙,君臣有礼焉。

忻当苦口喻,不畏入肠偏。

扁鹊功成日,神农定品年。

丹成如可待,鸡犬自闻天。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以“药”作为标题,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所咏对象为药。

诗歌一开篇即言“有卉秘神仙”,这里的“卉”指的是草木,而“秘神仙”则暗示着这些草木拥有神秘的、如神仙般的神秘力量。这实际上是对草药功效的一种赞美。在古代,人们深知草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通过采集、炮制和使用草药,人们可以治疗疾病、延年益寿。“君臣有礼焉”一句,既是对古代礼制的赞美,也暗含了草药使用中的君臣配伍之道。在中医理论中,不同的草药有着不同的功效和性质,它们之间的配伍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颔联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苦口喻”形象地表达了良药往往味苦,但对身体有益,人们应欣然接受,即使其可能带来一时的不适,亦不畏惧其对身体的直接影响。“不畏入肠偏”则体现了对药物功效的信任与决心,也喻指对于正确道路的坚持,即便过程艰难,也要勇往直前。

“扁鹊功成日,神农定品年。”扁鹊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著称于世。而神农则是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之神,他尝百草以定药性,为后世的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医学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强调了草药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尾联“丹成如可待,鸡犬自闻天”,借用炼丹成仙的传说,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古代,炼丹术是一种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的修行方式。而“丹成”则意味着炼丹成功,可以获得长生不老的力量。这里借用了“鸡犬升天”的典故。据说淮南王刘安炼制仙药飞升,家中鸡犬吃掉残药也飞升了。

宋之问在《药》中对中药的神奇疗效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认为中药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能够治病救人,延年益寿。除此之外,他还表达了对医者仁心的崇敬之情。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首诗歌产生于封建社会,当时的人对许多问题没有科学的认识,因此产生了许多神秘性的解读。他们认为有仙药,可以炼仙丹,人藉此能长生不老。唐朝时,社会上仍流行服食丹药,就算帝王也无法免俗,几位帝王的死和此还有关系,由此也可知这种思想的影响与危害。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健康长寿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关注健康,充分利用中医药,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中医药的文化也有其糟粕,如诗中的神仙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是我们现在较为科学的做法。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