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反向置换”的人,越来越多了

和仲全 2024-06-22 04:37:19

上海“反向置换”的人,越来越多了

以前我们总是说:

向上置换是楼市的最大共识。

这话在楼市周期亢奋的时候,确实如此。

但在如今的市场,单一的置换共识,正在悄悄转变。

买房人正在分化出多种置换路径。

甚至于反向置换也悄然出现了。

这里面风险大吗?

潮流

带动反向置换的是你想不到的一群人。

60、70年代,临、退休的叔叔阿姨们。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人口高达2.39亿人,而后的70年代则达到了近2.17亿。

这意味着,从22年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为期十五年的退休潮。

每年会有超过2000万人退休。

一线城市,60、70年代的叔叔阿姨是幸运的。

早年单位分配的老房子,不少都增值好几百万了。

如今临近退休,儿女独立不在身边,到了退休的年龄也打算以大换小。

把一套三房或者大两房卖掉,换个低价一点的小房子,就可以留出几百万的养老金,生活无忧。

老年人批量以大换小,在北京楼市开始井喷。

据说去年年底,北京二手房成交中,千万级的房产交易中,有一大半的卖房者都是老年人。

这样的操作,在上海老龄化严重的上海,正在增加。

从23年开始,上海就已经步入重度老龄化了。

上海普通的家庭养老压力在变大。

选择以大换小,留在市区,是大势所趋。

对于市区的偏好,在这些年也趋势明显。

最近,我发现上海那些十几年年前,从市区动迁到郊区的老年人(当时还没有退休),

开始开始迫切想要置换回市区了。

抛弃郊区远大新动迁,换成市区老破小,反倒成了新的潮流。

之前,我在文章里面写过,同事家里有老人,想从松江的远大新搬到徐汇的老破小,就是如此。

人只有上了年纪,才能慢慢清楚,市区和郊区的差别的。

年轻的时候,没人知道医院100米和1000米区别的。

只有真的老了病了,才会明白,去个医院有多难。

市区的配套的便捷,是老年人反向置换最深的渴求。

中产

与退休老人反向置换留现金类似的,部分中产似乎也在追求更多的安全感,反向置换。

有些中产不再追求以小换大,而是舍大换小。

不再一味追求市中心,而是看情况卖掉高月供房子,去到郊区。

以前上海不少的中产,在金融、IT等高薪行业,月收入5~8万。

买个千把万的房子,压力尚可。

改善型的国际社区,一直是他们心中的超级白月光。

卖掉郊区的房子或者市区的老破小,换一套大三房,是他们不变的信仰。

可如今,这几年,经济周期下行,别说高薪了。

能有个稳定的高收入,不被裁员,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其中家里有点变故或者失业的,家庭收入锐减,3~5万的月供,也有些压力山大了。

所以,已经出现:以大换小,以一换二的动作了。

卖掉200平的别墅,换到有地铁90平小三房。

卖掉一套市中心的改善,选择买一套郊区的新房,再买一套市中心的老破小学区房,成为新的选择。

这样的操作,既可以减轻部分的房贷压力,适度降低杠杆。

也给了突然失业的中产,一个喘息的机会。

尤其是,这一次527 新政,上海离婚不再计算家庭套数,多孩家庭可以多买一套。

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家庭可以持有房子的总套数。

这让一套大房子,变成多套小房子更有操作空间了。

也给了中产更多想要的安全感。

风险

反向置换,降低杠杆,手握现金,是不是一定就有了稳稳地幸福感?

退休的叔叔阿姨们,选择老破小或者郊区小房子,是可以安心养老的。

反向置换的中产,恐怕不行吧。

这世间,哪有一劳永逸的好事情。

凡事都有两面性的。

反向置换,其实更应该思考一些潜在风险。

提醒一下想试试反向置换的中产朋友们。

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卖掉优质改善房,以大换小,用一换二。

我和你说说原因:

1、随大流赚钱的时代,已经过了。不要浪费过去的好运气。

过去能买得起好房子的中产群体,其实是沾了时代的好运的。

行业发展,工资狂飙,才有机会上车好资产。

如果没有这些机会,买到改善的品质房,只能靠祖上积德了。

这个楼市的下行周期,去反向置换,真的坑亏掉以前的好运气。

因为肉眼可见的未来,上海一定是存量博弈的时代。

钢筋水泥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

只有少数稀缺的好房子,才有穿越周期的定价权。

无论如何,不要轻易反向置换。

哪怕选择,把优质资产出租。

换租一个相对便宜的房子,省出一点现金流。

也是相对更加明智的选择。

一味为了降杠杆,获得现金在手的安全感,并不可取。

2、 拿着大量现金既是良药也是毒药。

中产向下置换,手握几百万现金,是有了安全感。

但这么多现金,放在那里,你能抵抗住理财的诱惑吗?

过去的十几年,中产有钱之后,跳进火坑的例子还少吗?

什么一铺传三代,旺铺收租金。

什么超额收益P2P。

你要说现在没有这些了。

你可太天真了。

黄金从去年的400多一克到如今的700多一克,都快翻倍了,你不想买点。

比特币从21年的2万美金,现在已经突破7万美金一枚了,你不想买点?

相信我 ,你手上有钱了,没有背后的理财知识,你一进去就是亏钱。

现金太多了,一般人是很难有定力,守住现金不动的。

你敢打保票,这些钱能去到更好的地方吗?

这个时候,贸然去反向置换,看起来是减轻负担了。

一旦换错了,代价可比不置换大的多。

前几年,楼市上扬的时候,换错了,无非是房子少赚钱。

这个当下,若是换错了,很可能就是一个阶层的滑落。

一旦阶层滑落了,你真的有信心靠自己在向上突破阶层吗?

还是说等你的后代,再来奋斗一次?

小结

话说回来,反向置换的出现,也并不全是坏事。

老年人想养老,压力大的中产想减负,都是在选择当下适合自己的方式。

置换多元化,反倒说明大家对于自己的个性需求更加清醒了。

这在需求多元化的时代,是必然要出现的。

只不过,这里面的时机把握,需要花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建议多去实地看看房子,同时也可以选择定制化的选房顾问帮忙。

这一轮周期,如果置换踩坑,真的很容易让房子沦为负资产。

首付都从30??到了20p?

这意味着,房子的安全垫降低了10p?

如果你不是幸运的60、70年代的叔叔阿姨。

我劝你,还是要谨慎反向置换。

10z?安全垫,很可能因为你一次错误的操作,瞬间归零。

最后,关于反向置换,你怎么看?

24 阅读:18083
评论列表
  • 2024-06-22 11:40

    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越来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不降价他们拿什么买?房价下跌并不代表会损害房地产有关的企业,房价低会有更多人买得起房,买房后就会配置家私家电等,反而对于房地产有关的企业是一件好事。房价便宜了,老百姓不需要拿那么多钱买房,负债月供也会少,释放消费能力,从而带动其它产业,正所谓房价跌,百业兴,从此社会经济走入良性循环。房价下跌损害的只有卖地的人和炒房客。

  • 2024-06-24 08:53

    忽悠,都是忽悠,骗人上当受骗买高价房是其真实意思,千万不要信其言,小心当上新房奴,市区,效区房价都不便宜,千万别信其鬼话。

  • 2024-06-22 19:07

    不是因为再不卖赔大了吗

  • 2024-06-22 10:49

    文章是AI写的吧?前面说100米与1000米的区别,后面说要换到郊区去。

  • 2024-06-22 15:47

    房价下跌管不住,即使很便宜要有钱才能买,那些炒房客的钱多数都买了房孑,那些没有钱的人,房价再便宜他们也没钱买。

  • 2024-06-22 15:55

    别说什么社区,配套,房子最核心的永远只有地段,看看西方,看看香港就知道了,除去顶级豪宅,核心地段的房子无论新旧,都抗跌

  • 2024-06-23 16:07

    又是忽悠人买房的

  • 2024-06-22 14:11

    邻居是个上海人,把上海多余的一套房卖了,置换了金鸡湖的金水湾

  • 2024-06-22 23:22

    这价格还底?!!量跌了,价还没跌!现在还在山顶广场,往后30年,还早着呢!

  • 2024-06-22 05:21

    年轻住郊区没事,老了你得靠医院

  • 2024-06-22 21:16

    就是忽悠人买卖房子呗

  • 2024-06-22 15:34

    我21年就反向操作了

  • 2024-06-22 12:07

    赚钱的/我已经亲身经历了

  • 2024-06-22 21:22

    这坑怎么都有八年以上的筑底期。

  • 2024-06-23 20:10

    智能家居,居家养老才是方向

  • 2024-06-23 04:35

    房产广告

  • 2024-06-23 23:04

    这也是在节省开支,再有为躲开未来的房产税!

  • 2024-06-25 16:26

    扯淡,市区的老婆小,除了便宜一无是处,这些老人是手里没钱养老了,或者房产没人继承,才这么整的

  • 2024-06-25 17:16

    上海换房进出光中介费税收都要大几十或上百万。

  • 2024-06-25 11:51

    是真的,广东这边,出了个大奇怪,一二线城市都跌,唯独县城不跌反而涨了一点,县城涨了,出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