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阀拿金山银山,抬蒋介石上位,蒋掌权后,如何对待财阀?

和仲全 2024-06-22 04:37:45

蒋介石军校都没有毕业,凭什么成长为一国总统?其实他的权利生涯早期,浙江大资本家,给蒋极大的帮助。

自古以来,商人都被排除在政治之外,可到了民国时期尤其是中早期,商人进入了政治暴风眼,大手大手的花钱,把蒋介石推上了权利的巅峰。

中国有十大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以下四个:

一是山西商帮,也就是做票号的那帮人。

二是安徽商帮,擅长搞长途贸易,出一趟远门就是半年甚至多年,奔波各地搞贸易。

三是粤商,这个无需多介绍,身在海边得天独厚。

以上这些商帮,其实跟政治的关联性并不大,至少在政治旋涡当中,他们相比于浙江商帮,俨然望尘莫及。

由此开始咱们今天的文章,第四大商帮——浙江商帮!。

这帮大买办、大富翁、一头扎进了政治当中,硬生生抬着一介武夫蒋介石,登上了最高权力的宝座。以他们的财力而言,甭说抬着蒋介石,哪怕抬着一头猪,都可以混个省长当当。

与其说上海成就了浙江商帮,其实也可以说成是浙江商帮成就了上海。而他们第一次投身政治,是选择跟孙中山合作,去推翻晚清政府。

他们支持孙中山之后,希望带来更好的经商环境,所以大把大把掏钱支持革命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一亭,商业方面达到巅峰,艺术方面又和齐白石平起平坐。

但政治方面,王一亭严格来说是以失败告终,他眼看着民国建立,希望大家别打仗,好好做生意。

但孙中山想要护法、想要北伐,想要借助俄国的支持,打败北洋军阀。

浙江商帮肯定不干,自己花了那么多钱,正想着怎么回本儿呢,谁知民国建立之后,居然又要打仗,一旦烽烟起,还怎么做生意?

既然合作失败,王一亭晚年也就搞搞慈善,所以成了旧社会的上海第一大慈善家,关于这个大买办的一生,十几本书也写不完,咱们暂且不表。

南方有财阀也有军阀,财阀的代表人物,就是王一亭、虞洽卿、以及咱们本篇的主人公张静江。

既然南方财阀和孙中山的合作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权力野心,因而支持蒋介石,成了唯一的选择。

而南方军阀的代表人物,便是那陈其美,他手下有个铁杆小弟名叫蒋介石。

南方财阀大力支持陈其美,而陈其美有几大特点,一是爱搞暗杀、二是穷兵黩武,三是下手狠辣。

陈其美狠起来,连自己人都杀,而他去世之后,所留下来的班底,也就由蒋介石继承。

蒋介石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暗杀、战争、狠辣这些方面,远远超过了大哥陈其美,更腹黑、更好战、更阴狠。

而张静江又是什么人呢?他是浙江商帮的代表人物,当初偶遇孙中山的时候,张静江说:以后缺钱,找我要!

孙中山不太相信,于是就让陈其美去试试,陈其美太缺钱了,因为战争是高技术高难度的工作,非常需要资金支持。

陈其美去找张静江要钱,张静江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条子,每个条子都代表着金山银山,都代表着一吨又一吨白花花的银子。

王一亭和孙中山合作失败之后,甘愿认栽就当做生意赔了钱;可张静江不一样,那非捞回来不可,而在陈其美死后,张静江所培养的代理人,那必然是蒋介石。

有一点笔者要提前说明:功过是非后人评,浙江商帮对于民国的建立,是肯定有大功劳大贡献的,他们绝对是有民族情怀的,但他们也想要创造更稳定的社会,然后更容易赚钱。

从政治出发点来说,浙江商帮和孙中山,完完全全背道而驰,走向了左右两条路。浙江商帮是大资本家,孙中山则重视工农利益,二者本质来说,矛盾无法调和。

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他认为三大政策是国家的未来;而浙江商帮的大部分人,则是坚决反共的,属于是既得利益阶层,不允许穷苦阶级,来分享利益蛋糕。

以上便是历史背景,其实说起来短短几百字,可里面的曲折过程,非常非常复杂。

总之是南方财阀有了野心,开始在民国政界,掀起尸山血海,腥风吹遍全国。

黄埔岛位于广州的虎门和长洲要塞附近,孙中山想要将这里的广东陆军和海军学校,改造成革命党的黄埔军校。

而民国的廖仲恺,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而在他的诸多工作当中,就包括筹建黄埔军校。

关于谁来当校长,其实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

起初是我党的李大钊,在1922年8月下旬,共产党人李大钊去往上海,和孙中山谈论当前局势,研究中华民族的出路在什么地方。

俩人自然会谈起陈炯明叛变一事,历史背景是:革命党和广东军阀陈炯明联合,打下了南方的根据地。孙中山想继续跟北洋军阀较量,但陈炯明不想再起战火。

所以双方意见分歧,最终的结果就是陈炯明背叛革命,广东军阀出手抓了廖仲恺,还差点抓了孙中山。

而经过这件事之后,孙中山和李大钊认为,想要依靠别人的军队搞革命,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培养出自己的武装力量。

筹建黄埔军校势在必行,未来国民党的道路,肯定是三大政策扶助工农,而在实现三大政策的过程当中,自己的军队必不可少。

所以李大钊从中联络,既然创建军校,那自然学习苏联,而且需要苏联的支援。

一年后,孙中山想要二次营建广东大本营,所以电召蒋介石,担任大元帅府的参谋长。

很显然,蒋介石所代表的,便是陈其美留下来的班底,其实严格来说,他是陈其美的继承人。

但蒋介石当参谋长之后,总感觉自己得不到重视,所以辞职去往香港。在他权利生涯的早期,这种政治闹剧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孙中山自然不会重视你蒋介石,你既然身为陈其美的继承人,但你蒋介石终究不是陈其美,为何要重视你呢?

而孙中山要跟共产国际合作,所以必定要派遣代表团,去往苏联考察,其实说难听点就是拜师学艺。

蒋介石远在香港,得知了这件事之后,他意识到这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如果自己能够率团访苏,岂不是成了仕途的垫脚石?

所以蒋介石赶紧联络广东方面,表示自己这辈子没啥本事,也就能代替中国,考察考察苏联了。

要说访问苏联,最合适的人选自然是廖仲恺,但廖仲恺实则是太忙了,国内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远比访问苏联更重要。

而蒋介石前段时间闹脾气,所以孙中山想要借着这个机会,让蒋介石心理平衡,所以就让蒋介石,担任访苏代表团的主任。

这也就为未来的黄埔军校埋下了伏笔,蒋介石带着国共两党的人马,随即远赴万里之外的莫斯科。

苏联推翻了沙俄,创建了全新的社会制度,新军队朝气蓬勃,蒋介石是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

而筹建黄埔军校的事情,虽然蒋介石有功劳,但是关于校长的职务,孙中山心中早就有合适的人选,一号二号三号,号号轮不到蒋介石,只让蒋介石做了个筹办军校的委员长。

蒋介石表示:我生气了,我不干了,我辞职,拜拜!

所以蒋介石再次离开广东,直接去上海找自己的把兄弟张静江,也就是进入了浙江财阀的大本营。

孙中山筹办军校需要钱,需要有人联络苏联,很显然蒋介石最合适,偏偏蒋介石负气出走,所以孙中山对此无奈。

在国民党一大的时候,蒋介石虽然也去参加,不仅执行委员没有蒋介石,就连候补的委员当中,同样也没有蒋介石。

孙中山正值用人之际,奈何蒋介石三番五次出走,连个照面也不打,无非是无法满足此人的权利野心。

蒋介石想要高官,但孙中山不给。而且蒋介石认为,不能跟苏联合作,共产主义并不适合中国;孙中山则坚持认为,唯有三大政策也就是联俄联共,才能救中国。所以这二人的分歧,其实非常大。

共产党在民国担任重要职务的有很多,例如毛泽东便是宣传部的代理部长,更别提当时的共产党高层了。

这让蒋介石心理更加不平衡,而且对廖仲恺出言不逊,坚持认为共产党不适合中国。

反观上海的张静江,早就知道了黄埔军校的事情,所以他在1924年的时候,静候广东佳音。

蒋介石负气出走,去往上海的西藏路,带着妻子走进了张静江的家里。

张静江满脑子问号,心说黄埔军校马上就要开始招生,而我这把兄弟蒋介石,为何不在广东呢?

于是张静江问其中缘由,咋回事呀为何来上海?如果缺钱的话,哥哥这里有的是,咱家最不缺的就是钱。

蒋介石早就满肚子的愤怒,他开始倾诉辛酸苦水,说自己为了黄埔,做出多大多大的贡献,可到头来却被滇军大骂,还被禁烟的那个杨西岩欺负。

总之就是:兄弟我在广东,混得好惨呀。所以不想筹办军校,不如去前线打仗算了。

张静江认为:这也不对呀?孙先生已经让你当了委员长,负责军校的建设和考试,这还不算重用吗?

这一句话,可算是捅到了蒋介石的肺管子,蒋介石在把兄弟面前大吐苦水,因为孙中山兼任校长,顶多让蒋介石做个副校长。

至于校长的人选,其实已经内定是程潜。

蒋介石认为,自己累了个半死,校长却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自己也太亏太冤了吧?

张静江这才知道,你蒋介石到我家里发牢骚,无非是想要混个校长当当,这种事情对于咱浙江财阀来说,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他张静江来说,对于他们浙江商帮来说,只要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通通都不是问题!

张静江装作很愤怒的样子,拍着桌子为兄弟蒋介石鸣不平,当即就表示,这件事自己包办了,蒋介石你就放心好了。

于是,张静江出手了!先是让蒋介石回老家睡两天大头觉,而他本人开始联络孙中山。

其实蒋介石严重误判了局势,他认为离开自己和浙江商人,黄埔军校肯定无法成立。

但实际上,廖仲恺出手之后,所以筹建黄埔军校的事情,很快就进入了正轨。

对于廖仲恺来说,困难肯定是有的,缺人、缺钱、缺中苏联络员……所以多次发电报给蒋介石,希望蒋介石尽快回来,为军校创建而努力。

孙中山也出面,要求蒋介石回来,而且严办那些欺负过蒋介石的人,也算是找了个台阶下。

这时候,就把皮球踢给了蒋介石,黄埔军校筹办的关键时刻,你说有人欺负你,所以你走了,现在孙中山为你出气了,是否该回来了呢?蒋介石回信一封,先是感谢孙中山对于自己的知遇之恩,拍了孙中山的马屁,随即就大谈陈其美。

意思很简单:我大哥虽然死了,但大哥的面子总有吧?我身为陈其美的小弟,当个校长怎么啦?

笔者之所以简化概括电报内容,是因为民国早期人物,他们用了大量的文言文。

例如蒋介石在电报当中,这样对孙中山说:“如吾党同志果能深知中正,专任不疑,使其冥心独运,布展菲材,则虽不能料敌如神,决胜千里,然进战退守,应变致方,自以为有一日之长,断不致临时纷乱,乃陷危境……先生不尝以英士之事先生者期诸中正乎,今敢还望先生以英士之信中正者而信之也。”

而以廖仲恺的本领,即使离开蒋介石,筹办黄埔军校根本就不成问题,所以他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还用蒋介石的名义,去完成蒋介石的工作。

事情大致办完之后,黄埔开学已然成定局,所以廖仲恺最后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你爱来不来,不来拉倒。

蒋介石到这时候可就慌了神,他害怕自己的把兄弟张静江无法办成此事,按道理来说,他应该赶紧去广州,赶紧去黄埔。

但蒋介石选择相信张静江,相信金钱的作用,把南方财阀的财富,肯定能为自己换来权利。

蒋介石人还没有去广东,但是他的工作指示就已经到了,说军校该怎么怎么办,前前后后的细节该怎么怎么注意。说这些其实没啥用,因为该办的事情,人家廖仲恺已经办完了。

时间在考验着蒋介石的耐心,其实他已经心慌意乱,这时候许崇智登门拜访。

按照孙中山原先的计划,许崇智和蒋介石,一起担任副校长。

而今许崇智之所以来奉化溪口,是奉命而来劝蒋介石赶紧回广东,而且这是孙中山给予蒋介石的,最后最后的机会。

按照地位来说,许崇智肯定是大哥,而蒋介石是弟中弟,所以俩人见面的时候,小弟自然免不了一番马屁。

所以蒋介石表示:弟弟我愿意跟随大哥南征北战,至于黄埔军校的事情,就让廖仲恺和程潜去逞能吧,我不干啦!

许崇智何许人也?自然知道蒋介石的内心一直想要成为校长,所谓的跟随自己南征北战,无非是气话。

许崇智当即就说:“你再在溪口雪窦山里呆下去就迷糊了,世上的事全不知晓了。告诉你,孙先生已经跟苏俄要了几千条枪正由海路朝广州运呢,还有大批款项……”

按照许崇智的意思,你蒋介石立刻跟我走去广东,倘若现在把握机会,还有可能成为校长,如果现在不去,连机会都没有了,因为孙中山已经对你很不满意。

按道理来说,孙中山要让程潜当黄埔军校的校长,程潜的后人程枫,专门研究过此事。

程枫说:“我们通过资料知道,爷爷当年和孙中山接触很多,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后来孙中山说,美国有西点军校,欧洲也有军校,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土地,这么多人口,也应该有自己的军校,他委派爷爷去办。爷爷那时候自己有一个讲武堂,他把自己的讲武堂也合并到黄埔军校中,等到组建好了,孙中山对他大加赞赏,要任命他为军校校长。蒋介石知道以后非常生气,不愿在爷爷之下,就赌气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爷爷是个从来不要名利的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说那就让他负责管吧。”

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张静江出了一笔巨款,关于具体的数额,史学家多数认为是捐款两千万。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具体数目不详。

商人为了政治野心,两千万的的确确是小数目,对于他们来说九牛一毛,名正言顺为蒋介石买了个校长。

这对于蒋介石来说,算是拿到了权利的敲门砖,在1924年4月21日去往广东,五天之后进入黄埔的办公室,担任校长职务。

在黄埔军校当中,论及威望来说,肯定是孙中山排名第一,廖仲恺身为军校党代表,肯定也在蒋介石之上。

(按照苏联经验办的军校,党代表比校长的权利更大,威望更高)

而周恩来,在该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学校里的共产党领导有很多,苏联教官也有很多。

蒋介石虽然反共,但这时候却开始努力伪装自己,发下毒誓说“愿意为共产主义而死”因为他出色的演技,所以黄埔被称之为红色军校。

讽刺的是,蒋介石有了个“红色”将军的称号……

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的权利核心有四人,分别是: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汪精卫。

论资排辈,蒋介石顶多算是二流,区区粤军参谋长,区区黄埔一校长,何德何能进入权利的高峰?

关键是!瘸着腿的张静江,拄着拐杖进了国民党的权利核心广州城……浙江的商人,一头扎进了政治风暴眼。

当时权力斗争非常激烈,已经有实权派系,在孙中山陵墓前面开会,公开反对共产党。

廖仲恺独挑大梁,一张张地“开除党籍”发出去,谁敢反共就开除谁的党籍。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出门办事,杀手突然冲出,啪啪啪……一通乱枪响起,史称:刺廖案!

关于凶手是谁,至今众说纷纭,此案的凶手已经成了、民国最大的谜团。

紧接着,蒋介石负责调查凶手,而国民党的时任CE0胡汉民,也认为应该调查凶手,彻查此案。

整个中国都非常愤怒,无论查到是谁,都会被严惩。

蒋介石利用这个机会,将政敌一一挑落马下,查着查着就查到了胡汉民的头上,吓得胡汉民撒腿就跑。

凶手是不是胡汉民?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被赶出了权利的中心。

蒋介石品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在这场刺廖案当中,逐步掌控了广州的军权,进而羽翼丰满。

值得玩味的是,张静江堪称民国吕不韦,俨然是功高震主;还有那大财阀虞洽卿,原本也是蒋介石的提款机。

当蒋介石的权利地位稳固之后,尤其是和宋美龄成亲之后,南方商人开始狂欢,认为:追求了这么多年,能够自由自在做生意的时刻到了,身为蒋介石的恩人,以后肯定财源广进。

但是蒋介石会考虑到,你们能扶持我一个蒋介石?会不会出现第二个蒋介石?所以他很果断的,对这些商人动手了。

张静江也因与蒋介石在“剿共”和建设上的意见不合,1929年3月在国民党三大上被排挤出中央执行委员会,渐渐离开了中央政治的核心。

宋子文经济学毕业,孔祥熙山西晋商的票号后代,俩人仗着蒋介石的权利,前去整治南方财阀……

民国的历史舞台当中,上演着一幕幕血腥残忍的政治斗争,从黑暗当中的你争我夺,演变成明面上的军阀混战。

而蒋介石在这乱世当中,始终无法团结国民党,虽然形式上统一中国,但却始终想着清除异己维持权利,进而造成各派分裂。

蒋介石的权力之路,自然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如果当年程潜当校长,历史又会是什么模样呢?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巨大的遗憾。

1950年9月3日张静江病逝于纽约。蒋介石得知后,在台湾设灵堂公祭,并写下“痛失导师”的挽词,臂佩黑纱亲自主祭。

1 阅读: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