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我比你多考100分,凭什么你和我上同一所大学,同样的专业?

庄里居课程 2024-06-05 05:23:52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帷幕。

寒窗苦读十数载,今日一战别书海。

但愿金榜题大名,方能无愧父母爱。

曾看过知名篮球评论员杨毅畅聊当年高考的视频,核心内容是探讨公平。杨毅是地道北京人,90年代参加高考,他以压本科分数线(当时分为重点、本科、专科)的成绩被上海体育学院录取。

上海体育大学

开学后,他与同寝室的同学相互自我介绍,熟悉彼此。当杨毅说,他来自北京,高考成绩刚过本科线(当时分为重点、本科、专科)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用要“吃了他”的眼神盯着杨毅看。交谈中,杨毅了解到这位同学来自江苏,高考分数比他高了整整100分时,他马上能理解那个眼神了。

知名篮球评论员、媒体人杨毅

那个眼神的潜台词就是“我明明比你多考100分,凭什么你和我上一样的大学,一样的专业?”

因为在所有科目都采用全国统一试卷的年代,100分的分差是实打实的差距。这与当今高考从试卷不同、科目设置不同到分数计算方式不同等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这种不忿的眼神,背后是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尽管又过了二十余年,但这些现象仍旧存在,只是整体差距缩小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旧比较明显。

正因为我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自1985年上海成为首个高考单独命题的省份起,后续自主命题的省份越来越多。2004年自主命题的省份一下子从之前的上海(1985)、北京(2002)增加到11个省市,到了2006年,又增加到了16个省份。

后来很多省份又陆续开始高考改革,从传统文理科到语数外之外的科目自主选科等等。

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各省分布数量图表

各种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尽量避免不对等的竞争,让竞争局限在各自省份内,尽量公平。省份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通过一些倾斜政策来调节。比如现在知名高校招生有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等三大计划,就是政策倾斜式照顾教育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

清华大学

虽然现在也存在着同一所大学的同个专业,不同省份的录取分数线相差上百分,甚至更多。但是这与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不同的,因为现在不是所有科目都是全国统一卷。

2023年,杭州师范大学西藏招生重点本科批次300分出头就有机会被录取,在宁夏本科一批最低分也只需要401分,而在浙江本省普通类最低录取分为586分。尽管西藏、宁夏和浙江的高考总分都为750分,但因为试卷不同、计分方式不同和教育水平差异,上同一所大学所需的分数居然可以相差两三百分。尽管相差两三百分,我想也不太会出现上文提到的那种眼神,因为不是一个环境下的竞争,心态会平和许多。

杭州师范大学

大家都说高考是最公平的选才方式,从相对公平角度来说,这话完全正确。但要以绝对公平为标准,那么高考对于每个省份的学生来说也并不是那么公平。

就像开篇提到的,来自北京的杨毅与来自江苏的同学,上的是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但是在同试卷的情况下,分差多达100分。换句话说,江苏那位同学如果是北京籍考生,以他的水平,不说985,上过本地211绰绰有余。

统考人数包括了艺术、体育、单招单考、高考统考等等,仅供参考

如今,不同省份的考生仍旧面临着“应试能力水平相当,因为学籍地不同而导致上的大学差距不小”的情况。像河南等学生基数大,省内高教资源比较差的省份,与江苏、湖北、陕西等高教强省相比,具备相同竞争力的学生,上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难度是有所区别的。

上海体育大学 经典建筑

值得肯定的是,国家越来越重视不同地区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不间断出台各种倾斜政策来帮扶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地区。通过高考改革、录取比例调整、招生政策照顾等等手段调控,相信高考会越来越公平。

欢迎您来评论区分享观点。

关注我,一起了解更多高校、高考和教育那些事。

0 阅读:0

庄里居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